对虾发生白便、偷死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发表时间:2024/12/15 09:09:14  来源:科学养鱼 2020年9期  作者:李 明  浏览次数:149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南美白对虾发生白便、偷死异于其他水产养殖品种,发病时无明显征兆,由病原、环境胁迫及虾苗早期营养因素等综合引起。该病主要发生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中后期,一般发生在养殖60 天后且在高温季节,气温30℃以上,水温28℃以上,暴发的高峰期一般在5-12月,最严重时在6-11月的对虾蜕壳期,而低温期和养殖前期一般危害不大。

一、对虾发生白便的由来

1.对虾的白便是从肝胰脏病变开始的,其主要成分为肝脏排出的病变组织、黏液、毒液、肠道脱落的黏膜和少量正常的粪便。

2.对虾发生白便主要病因是病从口入,养殖期间对虾吃到腐败霉变的饲料或其他含化工成分的伤肝食物等,养殖期间水质底质恶化、天气异常、弧菌超标等也是引起白便的原因。

3.高温期间投喂量大,池塘虾排泄物累增,蓝藻容易暴发,蓝藻死后的毒素危害对虾健康,这也是引发对虾白便的重要原因。

二、白便的元凶——细菌性传染病

弧菌为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1个鞭毛的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分布于河口、海湾、近岸海域的海水和海洋动物体内。

弧菌病是影响对虾养殖业最为常见、危害较重的一类疾病。症状一般为红腿、黄鳃、烂尾、烂眼、甲壳溃疡、肌肉白浊等,并常伴有败血症。

副溶血弧菌是人们发现最早的对虾病原弧菌,随后溶藻弧菌、霍乱弧菌、曼弧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属等20多种致病菌陆续被发现,此外致病菌还有沙门氏菌。

三、白便的症状

1.发病初期其症状并不明显,对虾摄食正常,甚至会出现暴食的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对虾出现食欲减退和“慢料”,并发拖便、黏团便等肠炎症状。通过解剖发现,此阶段的病虾肝胰脏的脂肪减少,但体积变化不大,颜色发黄,边缘模糊。

2.发病中期,对虾摄食缓慢,虾体瘦弱,开始出现空肠空胃,少量虾粪呈细长白色线状,有黏性,少量漂浮于水面。此时对虾肝胰腺体开始萎缩、腺膜上皮脱落,肠道逐渐变白,黏膜上皮畸变脱落、肠壁细胞增生并伴有细菌发酵、肿胀。脱落的腺膜上皮、肠道黏膜上皮和增生细胞随粪便一同排出,形成白便。

3.发病后期,大量白便聚集且浮于水面并散发恶臭,对虾开始游塘,甚至发生偷死现象。在这一时期,病虾的肝胰腺管严重萎缩、上皮脱落、坏死,肠壁细胞不断增生及脱落,对虾停止采食,无法内服治疗药物。相对治疗难度较大,治愈率极低。

四、预防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有效杜绝对虾白便的发生。

1.加强管理。每天应检查料台,注意观察对虾的摄食、活力及排粪便情况;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对气候变化做出预防措施。

2.合理投料。投喂优质饲料,投料量和投料次数要合理调整;可全程投喂“虾青素”“中水胆汁酸”,其富含多种维生素、牛磺酸、胆汁酸、免疫小肽及氨基酸,其易被吸收、转化快,可增强肝胰腺功能,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促进对虾生长。

3.保肝健肠。加强营养,及时补充矿物质及虾动力(速补多矿、黄芪免疫多糖)等;定期使用“肠安宁”拌料投喂,以增强肝胰腺功能和修复肝胰腺损伤,调节肠道功能,提高对虾免疫力。

4.稳水改底。定期进行池塘改底和水体消毒,如使用“强效解毒底改片”等;泼洒“噬菌芽孢”,以调节水质和抑制弧菌;使用“光合细菌原粉”分解池塘有机物,以降低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稳定菌相和藻相。

五、治疗案例

池塘概况:苏州吴江区1口南美白对虾塘,对虾吃料减少,活力变差,耙底且有白便出现。镜检发现其无虫,活检发现虾肝胰腺发白,肠道食线不明显。

解决方案:外泼复合碘,每4 亩用1 瓶,连用两次。内服肠安宁、黄芩免疫多糖和胆汁酸,可拌饲料投喂,连服5天。

跟踪效果:1周后虾活力十足,吃料恢复正常并持续增加,活检发现其肝胰腺正常,肠道粗壮,白便现象消失。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