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鲤浮肿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例鲤浮肿病的诊断与防治
武金星,李红娟,白海锋,袁永锋,李引娣
(陕西省水产研究与技术推广总站,陕西 西安 710086)
松浦镜鲤因具有含肉率高、生长速度快、体表基本无鳞、适应性强、易垂钓或捕起等优点,深受养殖户喜爱,在陕西省获得了快速的示范推广,目前核心示范点覆盖率已达90%以上。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环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种病例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频繁,给松浦镜鲤的养殖生产带来严重威胁。2020年6月中旬,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一个养殖户养殖的松浦镜鲤突发鲤浮肿病,因诊断及时准确、治疗措施得当,为养殖户挽回了经济损失。
一、养殖条件
养殖场位于渭河北岸,养殖面积约200亩,其中10 亩塘主养松浦镜鲤,套养鲢鱼和鳙鱼。池塘深2.5 米、水深2.0 米,为多年养鱼的老旧池塘,池底淤泥厚度约15 厘米,塘壁四周水泥板护坡。2020年初放入大规格鲤鱼种(100~150克/尾),发病时规格已达0.5~0.75 千克/尾,养殖量估计在1 000~1 500 千克/亩。池塘配备两台单相叶轮式增氧机,功率为0.75千瓦/台,池塘用水来源于塘边深井。
二、发病情况及症状
通过养殖场技术人员了解,2020年6月初池塘内鲤鱼开始发病,患病的松浦镜鲤出现聚群游边现象,食欲减退,部分病鱼悬浮于水面表层,而且游动缓慢,受惊吓后反应迟钝,呈“浮身昏睡”状。发现初期每天死鱼量10~20 尾,高峰期(6月中旬)达到了40尾左右。肉眼观察,发病及死亡的鱼眼睛凹陷,体表黏液增多,个别鱼体出现全身浮肿(图1),鳃丝局部严重溃烂,鱼体表及鳍条出血。发病后,使用碘制剂进行3 次消毒处理,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投喂1周,效果不明显。
图1 病死鱼外表
三、疾病诊断
1.水质监测
在池塘设置多个监测点,使用水质快速检测仪检测常规性水质指标,池水温度24.2℃、pH 7.8、溶氧5.66 毫克/升、电导率1 530 微西门子/厘米、氨氮0.79 毫克/升、亚硝酸盐0.26 毫克/升。
2.解剖观察
随机捞取濒死鱼5尾,用解剖刀打开鳃盖,鳃丝严重溃烂,未发现大型寄生虫。打开体腔观测到肠道和肝脏出现充血,脾脏、肾脏肿大有出血(图2)。取体表黏液和鳃丝组织用显微镜压片镜检,未发现小型寄生虫等病原体。
图2 病鱼解剖
3.送样检测病原
现场取3 尾病鱼进行解剖,分别取其鳃、肝、脾、肠组织装入自封袋,用95%酒精固定后低温保存送往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水产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室进行病毒检测,鲤浮肿病毒呈阳性。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及PCR检测结果,初步诊断为由鲤浮肿病毒引起的松浦镜鲤发病。
4.病情分析
根据现场观察和情况了解,第一,发病鱼塘为老旧鱼塘,养殖鲤鱼时间较长,池底淤泥6年来没有进行清除、曝晒、消毒处理,每年放鱼种前仅用生石灰简单消毒,没有彻底杀灭底泥里的病毒及有害微生物,为鲤鱼暴发浮肿病创造了条件。第二,6月初陕西多地普降大雨,包括发病渔场所在地连续降雨,导致池塘水质发生改变,尤其是水温一直在24~26℃,大部分松浦镜鲤出现应激反应,鱼的免疫力降低,鲤浮肿病毒在此适宜温度下有机可乘,大量复制繁殖,受感染的鱼增多。第三,5月底该养殖场为了调整池塘养殖密度,对松浦镜鲤鱼种进行拉网倒池分塘,操作过程中出现拉网摩擦,受伤的鱼体质降低,为浮肿病毒的传播提供了受体,同时也为继发细菌病(烂鳃、肠炎、赤皮等)提供了条件。第四,由于蓝藻大量繁殖,引起水质恶化,倒池前用药物泼洒杀蓝藻,药物的滥用进一步加深了鲤鱼的应激反应,促进了鲤鱼浮肿病的暴发。
四、治疗与预防
1.应急治疗
及时捞除死亡鱼种,就近用生石灰消毒掩埋,阻断病毒传染;通过引进河水增加池塘水位,适度提高池塘水温,同时增开增氧机,提高水体的氧饱和度;待病鱼死亡量下降后,及时用刺激性较小的碘制剂全池泼洒,消毒水体,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全池泼洒EM 菌,促进池水中微生物平衡,提高水体透明度,增加光合作用;降低饵料投喂量,饵料中适度添加“免疫多糖”,促进机体免疫应答,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1周后渔场反馈情况较好,鱼死亡量减少,鱼体活力增强,摄食量增加。
2.预防措施
鲤浮肿病毒病发病率较高,一般药物治疗效果都不佳。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避免该病的诱发因素和发病后控制死亡是防控此病的重要措施。在养殖初期,要严格做好池塘的清淤消毒工作,彻底杀灭敌害生物及有害微生物,同时培养小球藻,稳定水质,提高溶氧。在养殖中后期,适当减少投喂量,控制生长速度,有研究报道,养殖季节过量投喂是鲤鱼浮肿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发病期注水量以少量多次为主,特别是深井水水温低,一次大量注入深井水,导致水温突变是该病的另一个重要诱因。养殖过程中切忌盲目杀虫和消毒,特别是发病期或已经发病的池塘,避免鲤鱼应激诱发浮肿病。此外,发病池的水禁止进入其他池塘,避免池塘工具交叉使用,针对病死鱼要及时深埋处理,不要乱扔乱放。发病季节提前在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免疫多糖”等免疫增强剂,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病毒病的发生。定期泼洒微生态制剂,改善池塘水质,增加溶氧,调整鱼体肠道菌群结构,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成活率。
五、小结与建议
鲤浮肿病是一种由鲤浮肿病毒引起鲤科鱼死亡的病毒性传染病,近年来,此病呈流行态势,给陕西省水产养殖造成了巨大损失。该病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发病水温范围比较广,7~28℃均可感染发病;不同地区池塘的发病率不同,发病池塘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无明显效果,通过改底、增氧等措施能够降低死亡量。水温变化、换水、拉网等应激过大,缺氧、水质突变、气泡病等是该病的诱发因素。此病继发细菌感染、乱用药物等不恰当急救措施会加重鲤鱼死亡。
目前,针对鲤浮肿病毒的疫苗尚在研发阶段,因此,对已感染病毒的鲤鱼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提高鱼体免疫力、降低发病风险来预防。在发病季节,应采取“内服+外用”的方式预防,定期用碘制剂、中草药等进行消毒,泼洒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体微生态平衡,同时适度降低投饵量,并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和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内服防病。更重要的一点,在病毒流行季节,应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对鱼的鳃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此外,定期使用高效低毒的渔药杀灭寄生虫,阻止寄生虫寄生在鱼的鳃部和体表,防止继发细菌性疾病,可有效防止鲤鱼浮肿病的发生。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