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带养殖
简史
海带苗的培育
50年代,中国首先创造了在自然海区人工培育海带苗的技术,继而又创造了夏苗低温培育法、海带自然光育苗法,育苗工艺与设备达到了工厂化水平。
育苗设施
海带育苗场的主要建筑物有海带育苗间、氨压缩机间、制冷间、制冷槽、贮水池、回水池、水泵房、海水沉淀池、海水井或海水池、变电间及加压过滤器(配有反冲装置)。育苗的基本设备及其工艺流程见图。
海带自然光育苗的主要设备及其工艺流程示意图
制冷系统
自然光培育海带夏苗的季节正当夏季,这时自然海水温度在23℃以上,不适宜海带配子体的生长发育和幼孢子体的生长,需采取人工降温办法,即采用氨压缩机制冷法,使海水温度下降成低温海水。所用氨压缩机为15万千卡/小时6AW-12.5机4台,20万千卡/小时8AS-12.5机及10万千卡/小时4AV-12.5机各1台。
供排水系统
从海中抽取的海水,首先进行黑暗沉淀。沉淀时间要求在8~12小时以上,沉淀池的容量不少于育苗总用水量的1/2。海水沉淀后,经过滤器过滤。当滤速降低、压力升高时,进行反冲洗。海水过滤后送入装有蒸发器的制冷槽内冷却。制冷槽建于室内,其上封盖,四壁填有绝缘材料。贮存低温海水的贮水池和回水池,皆建在地下以利保温。所贮海水经过滤后送入育苗间。从育苗间排出的水,通过管道流入回水池,然后抽入制冷槽,冷却过滤后送入育苗间重复利用。育苗期间,每天要排出一定数量的陈旧海水,加入相应数量的新海水。整个供排水系统由管道联通。
育苗室
亦称育苗库。结构类似温室,由毛玻璃屋面和水泥屋架组成。屋顶外覆以竹帘或苇帘,室内面挂塑料帘或布帘,以调节光照。
育苗池(兼作放苗池和附着池)为长方形,池底和池壁贴白瓷砖。在两端短边池壁上分别留两个进水孔和两个排水孔,排水孔一端的池底有一个排污孔。育苗池的排列有串联式(又称梯田式)和并联式。串联式的特点是育苗池排列成梯田状,进水沟和排水沟分列于育苗室两端,利用每排池子的落差,加大水流。并联式的特点是进水沟位于育苗室中央,育苗池对称地分列于进水沟的两侧,海水通过进水沟流入两侧的育苗池,故有两条排水沟。
采孢子育苗与管理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育苗器的制备
育苗器即海带孢子的附着基质。生产中所使用的育苗材料多数是直径0.5~0.6厘米的红棕绳,经过严格处理后编制成育苗帘或苗片。
种海带的培育
在中国北方,种海带的培育有两种方法:
①专项培育。在海带分苗养殖时选择性状优良的幼苗,在优良的海区培育。
②在采苗(采孢子)前进行大田选种,再经过短期培育。南方则采用室内培育种海带的方法。即在初夏水温上升到25℃时,从海上选出藻体厚成、色浓褐、附着物少、没有病烂及未产生孢子囊的个体,剪去梢部,移入室内继续培育。培育用的海水需经净化处理和施肥,造成流水条件,每天换新海水1/3。水温10℃左右,光照度3000~4000勒,每隔3~5天将水温提升1℃,提到13℃左右为止。这样在室内培育50天左右,种海带即可成熟。
采孢子
确定采孢子适宜时间的根据是:
①种海带成熟适度;
②海区的自然水温升到20~21℃时。
采孢子时间确定之后,可在傍晚或清晨气温较低时,将种海带从海上运到育苗室,用冷却海水(13℃左右)洗刷后,进行阴干刺激。刺激时的气温以20℃以下为宜。取滴在叶片上的水滴镜检,若低倍视野下有20~30个游孢子时,即可停止刺激。刺激时间一般为3~4小时。然后将种海带投入放散池海水内,使之放散游孢子,制成孢子水。游孢子放散的适宜水温是8~10℃。一般2~3小时后,孢子浓度达到每个视野有20~30个活泼游孢子时,即可将种海带移出,用纱布网捞出种海带分泌的粘液和其他杂质。使用过一次的种海带,还可连续进行第二次放散。
在种海带放散孢子的同时,可将育苗帘(4~6层)平铺于附着池内。铺好后先注入1/3或1/2的冷却水(10℃),然后注入制备好的孢子水,搅拌均匀。附着池孢子水的浓度要求在100倍显微镜下,每个视野有10个以上的游孢子。为检查附着效果,在注入孢子水的同时放进玻璃片,用来镜检孢子的附着量。当玻片上的孢子附着量达到100倍显微镜下每个视野有50个左右时,即完成附着。附着所需的时间,一般为5~6小时。然后将育苗帘分散排放于事先注满海水的育苗池内。至此,采苗工作结束。
幼苗培育
海带夏苗培育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室内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的。根据幼苗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光照、温度、水流、营养条件的要求进行人工调节控制。
①光照的控制。在孢子萌发阶段,适宜光照为500~800勒;形成配子体后,提高到800~1000勒;至幼孢子体阶段,即逐步提高到1500~2500勒;进入幼苗期,即育苗后期,再逐步提高到2500~4000勒。光照时间,一般每天为10小时以上。
②水温的控制。5~10℃是最适水温。配子体时期一般控制在7~10℃;进入幼孢子体阶段降到6~7℃;到自然水温的高峰期,再将水温降到5~6℃,出库前再逐步提升到10~12℃。
③营养盐的供给。初期(至配子体阶段),除氮肥外,需要足够磷肥,施肥量为N(NO3)1.5~2毫克/升,P(PO4)0.15~2毫克/升;中期(幼孢子体前期阶段)为N(NO3)3~4毫克/升,P(PO4)0.2毫克/升;末期(幼孢子体后期和幼苗阶段)为N(NO3)4~5毫克/升,P(PO4)0.3~0.4毫克/升。CO2在海水中的溶解量也是影响幼苗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培养液中可通入CO2,亦可增加搅拌输气设备,或者通过水位差造成大水流等,以增加海水中CO2的含量,促进幼苗生长。
④水流的调节。在整个育苗过程中都用流水培育,配子体阶段流速可小些,幼孢子体形成后,逐步加大。幼苗初期至后期,由每小时交换育苗池总水量的1/6,逐步加大到换出1/3。
⑤育苗器的洗刷。采苗后第五天开始洗刷育苗器。洗刷方式有:一是使用水泵吸水喷洗苗帘,二是两人用手持钩,各钩住苗帘的一端,在特制的水槽内上下击水,利用水的冲撞洗刷。每星期洗刷2~3遍。另外,育苗池、进排水沟、沉淀池、过滤池、贮水池和回水池等,也要定期洗刷。
幼苗的出库、运输和暂养
把幼苗从室内移到海上培育的过程,称为出库,幼苗在海上长到分苗标准的过程,称为“幼苗暂养”。
幼苗体长1.5厘米以上,自然水温下降到19℃以下,即可出库。
运输幼苗方法有湿运和水运两种:湿运是在夜间用汽车装运。在装车时先用经过海水浸透的大叶藻,将汽车四周的缝隙塞紧,并在车底铺匀,然后一层育苗帘一层大叶藻间隔铺放,浇足海水,最后用篷布封车。另一种是水运。适用于长途运输。将幼苗装入盛有海水的运输箱内,并用冰袋降温,使水温保持在2~5℃左右。
幼苗下海后,需及时将育苗帘拆成单绳,吊挂在浮筏上暂养。暂养期的主要管理工作是施肥和随时调节培养水层。
海带的养成
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养殖海区的选择
底质以平坦的泥底或泥砂底为最好,较硬砂底和软泥底次之。水深以在冬季大干潮能保持5米以上至20米左右的海区为宜。理想的养殖区是流大、风浪小,且是往复流,又有上升流的海区。流速以每分钟18~50米为宜,并且海水透明度较大,又相对稳定,海水中N(NO3)和N(NH4)的总量能经常保持在100毫克/升。否则应作为施肥养殖区。此外,有生活污水排入的海区,对海带生长有利,而被工业污水污染的海区,则不宜选用。
浮筏的结构和设置 浮筏主要由浮绠、橛缆、橛子(石砣)、浮子、吊绳、苗绳、坠石等组成。
设置浮筏应视海区特点和养成形式而定。一般30~40台筏为一个区,区间距离为30~40米,筏距为6~8米。养成形式为平养者,使筏向与流向平行。养成形式为垂养者,使筏向与流向垂直或成45°角。
分苗
幼苗暂养到一定大小时,从育苗绳采下,按一定距离夹在另外的苗绳上,然后将苗绳挂于筏上培养,称为“分苗”。其作用和意义相当于稻田插秧。
分苗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在海区设置好浮筏,并绑好吊绳。吊绳是用来挂苗绳的,多使用直径3毫米的聚乙烯绳。苗绳为直径1.2~1.5厘米的红棕绳或红棕丝与化学纤维混纺绳。每公顷6000根,每根长度约为2~3米;另需准备相应数量的坠石,坠石每个重0.25~0.50千克。分苗前要将苗绳用海水浸透。
分苗时期和幼苗的大小标准
分苗期早,藻体的生长期长,较分苗期晚的产量高。分苗期早晚取决于幼苗大小,一般是当部分幼苗体长达15厘米以上时,即应及时分苗。
分苗的操作工序 包括:
①拔苗。把达到分苗标准的幼苗从育苗绳上拔下;
②夹苗。取拔下的幼苗,将苗的固着器夹入苗绳中间,幼苗的间距依放苗密度而定。一般放苗量为15万~21万棵/公顷;
③挂苗。一种是平挂法。把苗绳的一端挂于吊绳上,另一端与相对的一行浮筏上的苗绳相接,相接处绑一坠石。另一种方法是垂挂法。即将苗绳的一端挂于吊绳上,另一端绑一坠石,下垂水中。
养成期的管理 养成期主要管理工作是养成形式的调整、水层调节、施肥和安全管理等。
养成形式的调整
依据海区条件的不同和海带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调整,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垂养形式。内湾近岸海水透明度较大的海区采用。在养成前期,海带个体较小,不需要强光照,垂养对海带生长有利。但随着海带个体增长的差异,上层海带会越来越严重地遮挡下层海带的受光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苗绳上下倒置的办法予以解决。但这种办法耗费人工多,劳动强度大,而且倒置频繁。因此,已改用斜平式(养成中期)和连平式(养成后期)。
②平养形式。于远岸深水流大和海水透明度较小的海区采用。又分斜平、横筏连平和顺筏连平三种形式。斜平:在两行浮筏上相对应的苗绳之间用一根空白绳连接起来。初斜平时空白绳需长些,使苗绳斜角小些。随着海带个体长大,逐渐缩短空白绳,以满足海带生长对光的需要。横筏连平:将两行浮筏上相对应的苗绳直接连接起来,使苗绳与水面平行。顺筏连平:将同一行浮筏上的苗绳两端相接,连成一行,苗绳中间有一定弧度。这种形式又称为“一条龙”,是一种适用于外海深水流大海区横流设筏的养殖形式。
水层调节
海带的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尽相同,需要在养成期及时调节养成水层,使海带经常获得最适光照,从而获得高产。
生产上通常把调节水层分为四个阶段:
①基础水层。即挂苗时的水层。这时期海带个体小,处于幼龄和凹凸期,水层宜深些。
②促长水层。随着海带个体的增长和海水透明度的变化,将培养水层调节到最适海带生长的水层。包括将垂养改为斜平或平养,或将平养的培养水层提浅。
③促成水层。即当海带进入厚成前期时,为了使海带均匀地厚成,以提高制干率和等级率,再将培养水层上提。
④防病水层。遇小潮汛晴朗、无大风浪天气,海水透明度大幅度增大,为避免海带突然受强光抑制而发生病害,要将培养水层暂时放深,待这种天气过后,再将水层逐步提浅。遇连日阴雨,海水透明度变小时,则需及时将培养水层提浅,待天气好转再恢复到正常的培养水层。
施肥 体长1~2米的海带,在快速生长期每天每棵海带约需6毫克左右的氮素。若海水中硝酸氮含量在20毫克/米3以上,不需施肥,否则就需要人工施肥。在水深流大的海区,由于流速大,水体交换快,即使海水中含氮量低一些,不施肥也可以养成商品海带。
施肥量因海区肥力而异,一般为每公顷硝酸氨1500~2250千克。从分苗后至海带的薄嫩中期占施肥量70%,从薄嫩中期至厚成初期占20%,厚成初期至收割前占10%。施肥方法有两种:
①挂袋施肥。用20厘米×10厘米的塑料袋,装肥后用针扎2~3个洞挂在浮绠下或吊绳上,肥料浸水后慢慢溶解流出。
②喷泼施肥。将需要施入的肥料用海水溶解后,再用机器或人力喷泼在养殖区内。
安全管理
是一项极重要的工作。在设置浮筏时就要考虑好筏向、筏身长度、筏距以及橛缆长度等是否有利于安全。在养成过程中的保护工作是:大风、大汛潮前检查,将不安全的隐患消灭在坏天气到来之前;大风、大汛潮后检查,发现有损坏的浮筏及时修复;日常重点检查,在易遭受大风浪损坏的区域,随时维修或更换不安全的器材,补充丢失的浮子,以及整理相互缠绕的苗绳等。
收割与加工
适时收割能提高产量。收割过早,海带厚成不好,藻体薄嫩,制干率低,产品质量也差。收割过晚,藻体白化脱落严重,会造成减产。适宜的收割时期以鲜干比达6∶1为准。收割方法有:①整绳收割。按分苗期早晚顺序,将苗绳整绳解下。②间收。按分苗期的早晚,先收割上水层厚成较好的海带。同时提浅水层,再依次分批间收。一般间收3~5次可全部收割完毕。间收法对提高海带产量和质量有利。
海带加工主要靠日晒,晒场以粗砂砾地为宜。先割去海带的固着器,然后将叶片平铺于地面,在烈日下曝晒2~3小时后翻晒一次,最好当天晒干。当海带的干燥程度达八成左右时,即可将海带收起,次日再将这些海带摊开,经短时通风干燥后入库。海带入库后,复经选择展平整理,于第二天晾晒通风两小时左右,入库保存。最后经清除叶片上杂物,包装出售。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