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大范围的)草鱼溃疡性疾病的发生可能和温度异常相关
【疾病背景】
2019年开春后,在中国草鱼养殖场出现了广泛的溃疡性疾病疫情,主要包括四川、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等11个城市,主要涵盖长江岷江水系、洞庭湖水系和太湖水系,水平跨度1550 km (图1)。该病于2018年12月初开始出现,集中爆发于2019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草鱼感染的发病率因地区而异,受影响最大的地区死亡率为100%,发病率超过50%(图2A)。此外,疾病发生区域位于12-16 ℃和16-20℃分布带的交界处。
【解剖结果】
病害发生时,草鱼聚集,浮出水面,游动无力,几天内死亡。病鱼头部和鳃盖周围出血(图2B1),皮肤发生肌肉溃疡(图2B2)。鱼鳔过度充血,脾脏肿胀(图2B3),偶见脂肪肝(图2B3’)。相似的病变情况也发生在鲢鱼和鲫鱼上(图2 C-D)。
【组织病理学诊断】
在显微镜下,肌肉显示出明显的出血性肌炎(图3A-B)。脾脏造血细胞严重减少,网状成纤维细胞严重坏死(图3 C-D)。体肾发生严重水肿,肾间质造血组织减少,肾小管严重变性坏死(图3E-F)。此外,头肾毛细血管严重扩张,造血细胞中度坏死(图3G-H)。肠、鳃有中度病理改变,肝、眼、脑、心有轻度改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炎症、坏死(图3 I-L)。病理结果评估表明病鱼的脾、肌肉、体肾和头肾是主要生物病理靶器官,发生以浸润、坏死为主要病理症状(图4)。
【超微结构病理分析】
超微结构病理分析发现在肌肉中,肌原纤维断裂,肌细胞胞浆内充满大量空泡(图5 A-C)。在造血细胞中,线粒体和内质网明显肿胀(图5D)。此外,在肌肉细胞和造血细胞中也观察到少量的自噬体(图5A-D)。脾脏内皮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均有轻度肿胀(图5E)。结果表明,该病会引起严重的细胞损伤,可导致器官功能紊乱。
【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从病鱼的脾脏和肌肉中分离出9株病原株,根据进化树结果分析发现,3株为杀鲑气单胞菌,3株是温和气单胞菌属具有同源性,2株为维氏气单胞菌菌属具有同源性,1株为嗜水气单胞菌。
【回归感染】
为了确定致病性,采用上述四种气单胞菌对草鱼进行了回归感染实验。实验期间,对照组未见异常结果或死亡。相比之下, A. sobria组内所有鱼在60小时内死亡, A. salmonicida组感染的草鱼也在96小时内死亡。A. veronii组草鱼的死亡率为66.7%,而A. hydrophila组死亡率为53.3%。病鱼且大都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的尾肌出血病症。
【气温异常对疫情的可能影响】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部分受影响的区域位于12-16℃和16-20℃(图1),且在2019年这些地区的气温低于往年。更有趣的是,在疫情爆发前,这些地区经历了一段低温期,时长1个月(1.5-10℃),持续低温会促进病原菌增殖,并导致草鱼溃疡性疾病发生。遗憾的是,由于很难确定疾病的发病率,我们无法从统计学上把这种流行病与温度联系起来。
【结论】
本研究发现,发病草鱼的靶器官为肌肉、脾脏和肾脏,均表现出明显的坏死、出血和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从病鲤中分离到9株气单胞菌,通过回归实验感染确定了其致病性。综上,此次草鱼溃疡性疾病疫情是由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鱼的低免疫力和气单胞菌的高致病性可能是导致草鱼溃疡性疾病此次在中国流行爆发的主要原因。目前,全世界包括中国正在经历全球变暖和特定地区的异常变化。异常的温度不仅影响动物的生长,而且会导致疾病的规律性变化、改变传染病的分布情况,可能对疾病防控造成影响。
(来源:生动物健康评估 西南渔业网有少许修改)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