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烂鳃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发表时间:2024/06/30 17:31:17  来源:河北渔业 2016年6期  作者:王宇  浏览次数:305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草鱼是主要的淡水池塘养殖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肉味鲜美等优点,食性为草食,是很多养殖户喜欢养殖的优良品种。但草鱼病害多、成活率不高。对草鱼危害较大的,除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外,最常见的应当是草鱼烂鳃病。导致草鱼烂鳃的病原主要有寄生虫、真菌及细菌性,其中尤以细菌性烂鳃病最为严重。烂鳃病为草鱼“老三病”之一,每年都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15年8月初,河北固安县一养殖户出现此病的爆发,笔者赶到现场,经观察、解剖和治疗,一个星期后病鱼基本治愈。现对这起病例分析如下,供参考。

1基本情况

养殖池塘规模8 hm2,单个池塘面积0.67~3.33 hm2,水深3 m左右,放养模式为混养,水源引自地下水,底泥厚度0.4 m,浮游植物大部分为绿藻,部分池塘具水花生。主养品种草鱼80%,混养品种鲢、鳙20%。草鱼规格分别为0.5 kg/尾、0.25~0.3 kg/尾、1~1.5 kg/尾,数量5万kg左右,发病草鱼规格为1~1.5 kg/尾。症状:养殖二龄草鱼食量减少,鳃异常,浮头。

2病因初诊

笔者到达现场后,发现3个池塘,草鱼集中于水面,似浮头很严重,其它池塘也有,比较少。听养殖户说,其它时间也有浮头,凌晨最为严重。抽查最严重池塘10尾二龄草鱼1~1.5 kg/尾。现场检查发现,鱼体发黑,鳞片完整、无松动和脱落。鳃丝发白、肿胀,末端腐烂缺损,个别严重的,呈“刷把样”,并附有较多污泥和杂物碎屑,似“泥巴团柱”。腹部大小正常、腔内无积水,但肠胃较空。

分别取鳃上淡黄色黏液、剪取少量病灶处鳃丝,制成水浸片,放置20~30 min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鳃上没有寄生虫或真菌寄生,见有大量细长、滑行杆菌。有些菌体一端固定,另一端呈括弧状缓慢往复摆动。有些菌体聚集成堆,形成像仙人球或仙人柱一样的“柱子”或呈珊瑚状和星状。

笔者观察到池塘残饵、残草未及时清除,加重水体负担,造成水质恶化,加上饲养密度大。结合观察症状,初步诊断为细菌性烂鳃病。

3病因确诊

初步诊断后,采用实验室细菌鉴定进行下一步病因确诊,做药敏实验指导给药。

3.1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

根据SC/T 7201.2-2006标准,进行细菌鉴定。

鉴定结果:革兰染色阴性(红色)。(O/F)实验产气产泡。淀粉水解实验具水解区。硫化氢实验黑色沉淀。过氧化氢酶实验产泡。硝酸盐还原实验红色。鉴定为柱状嗜纤维菌。

3.2药敏实验

根据药品临床实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进行药敏实验,用培养基+药膜方法,选择盐酸多西环素粉、甲砜霉素粉、氟苯尼考粉、恩诺沙星粉等进行药敏实验。

判定参考:+:有环、不明显;++:环小、明显;+++:环大、明显。

结果:盐酸多西环素粉++、甲砜霉素粉+++、氟苯尼考粉++、恩诺沙星粉++。

建议首选甲砜霉素粉。

确诊结果: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为柱状嗜纤维菌。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