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雄黄颡鱼苗红头病的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24/06/21 09:26:08  来源:河南水产 2016年1期  浏览次数:4595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全雄黄颡鱼苗红头病的防治技术

李先明 赵道全 谢国强(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450044)

黄颡鱼(学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底层小型经济鱼类,成熟的个体一般在100~200g/尾左右,1~2龄鱼生长较快,以后生长缓慢。对比试验显示,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雌雄生长差异2~3倍以上,雄性个体明显大于雌性。为此,通过生物技术手段繁殖培育的全雄黄颡鱼苗雄性率已达95%以上。由于全雄黄颡鱼目前在淡水养殖品种中具有较高的经济及市场价值,各地都在推广养殖,其放养量已达10000尾/667m2,产量超过1000kg/667m2。

黄颡鱼的抗病能力相对于其他淡水品种如草鱼等更强些,特别是过了苗种阶段后的成鱼养殖过程中一般无大病。全雄黄颡鱼和普通黄颡鱼对疾病具有同样的抵抗能力,但由于其体表无鳞的特点,加之目前高密度规模化生产的养殖方式,在不同的季节、水温、水质及饵料等情况下,幼苗阶段较易感染细菌、寄生虫等暴发性疾病,如出血性水肿病、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及车轮虫病、孢子虫病等,而其中的红头病各地已均有出现,目前被认为是常见病且危害最大的暴发性疾病之一。据报道,该病的传染性极强,发病后的感染率可达80%以上,死亡率可达100%。根据本人2015年引进并养殖全雄黄颡鱼过程中暴发的红头病情况,现将其防治方法及经验总结如下。

1 养殖池塘情况介绍

池塘位于黄河滩区,沙土底质,分别为3335m2和2335m2两个池塘,已经过2年的养殖使用;井水,水质符合渔业养殖用水标准。放养前半个月用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一周后加水至50~80cm,未施基肥。

2 放养规格与密度

鱼苗于2015年7月20日放养,规格:平均个体长3.36cm、平均尾重0.28g;3335m2池塘放养密度:1.2万尾/667m2,2335m2池塘放养密度:5700尾/667m2。

3 饵料投喂情况

鱼苗下塘前3d用幼甲料在池塘四周吊袋饲喂,3d后逐渐向饲料台集中,5d后改喂直径为1.5mm的漂浮性黄颡鱼全价颗粒饲料,每日早晚两次,晚上投喂量占全天喂饲的60%~70%。

4 红头病的暴发情况及症状

7月29日上午巡塘时发现在3335m2的大塘边有3条黄颡鱼苗死亡;还有个别黄颡鱼苗离群独游,反应迟钝,头朝下在池塘表面打转,一直沉不下去。迅速捞取沉不下去的鱼苗进行镜检,发现鳃上及皮肤有车轮虫和少量孢子虫。同时发现刚死亡的鱼苗头部、鳍条、下颌、鳃盖、腹部及肛门处充血、红肿;解剖后腹腔有积液,肝脏颜色变浅;在随后的发病期间,也发现有个别病鱼头上方溃烂、颅骨外露、甚至头盖骨裂开。此后每天都发现塘边有上百尾鱼苗死亡,多则200~300尾,最严重时一天捞出死鱼440尾。放养密度较稀的2335m2池塘前几天并未发现有死鱼或病鱼现象,但4~5d后也开始陆续有病鱼及死鱼出现,症状与先期发病的池塘病鱼一样。

5 诊断

经显微镜观察及对病鱼进行解剖检查,初步诊断为由车轮虫、孢子虫引起的寄生虫感染并发细菌性“红头病”。

6 治疗措施

采取先杀虫,后杀菌,外用与内服药物相结合的对策进行治疗。

6.1 外用治疗

第1~2d,先用敌鱼虫(中药,对无鳞鱼毒性较小)全池泼洒,具体用量及方法:每米水深500~750g/ 667m2,根据池塘面积、水深计算出用药量,倒入桶中,然后加入70℃热水,边搅拌边加水,均匀后静置1~2h,再全池均匀泼洒。如此连用2d;第3d开始杀菌,上午二氧化氯(含量10%),每米水深200g/ 667m2,全池泼洒,其用法严格按照二氧化氯的使用说明。下午则用硫醚沙星(俗名:愈血停)全池泼洒,具体用法用量:每米水深250~300g/667m2,根据水体算出用药量后,先在桶中加入适量水,再将其完全溶解于塑料桶水中,然后全池均匀泼洒。上、下午全池泼洒药物后均要打开增氧机,开机搅水1~2h。第4天,全池泼洒碘伏溶液,用法与用量:每米水深100~150mL/667m2,根据水体算出用药量后,在塑料桶中先加入适量池水,然后将药物缓慢倒入桶中,边倒边搅拌均匀,完全融合后再全池泼洒,并开增氧机1~2h。这样的外用药物治疗4d不间断使用,为一个疗程。外用泼洒药物一个疗程后,暂停2d,根据病情发展,可继续进行第二个疗程。

6.2 内服治疗

用幼甲料甲鱼料拌药饵喂鱼,药物名称方法与用量:根据池塘鱼体总重按1%~2%的吃食量,结合发病期间鱼类吃食量的减少,算出需投喂的饵料量,拌入下列药物,每kg幼甲料拌入:氟苯尼考:0.75g、三黄粉:12.5g、鱼用多维宝:5g、保肝宁:5g、维生素K3:0.05g。将上述药物与幼甲料混合均匀,用水和成团状投喂,连喂7d为一个疗程。

坚持上述外用与内服药物相结合的办法,连续使用两个疗程,从7月30日开始用药到8月8日,即10d,死鱼现象彻底停止,先后共捞出死鱼1400尾。

此后,根据水质情况,每15~30d外用敌鱼虫和二氧化氯防病一次(用量和方法与上述一样),即先杀虫再杀菌连续用药,全年未再发生鱼病。

7 总结

对于黄颡鱼这样的无鳞鱼,一定要做到无病先防,坚持至少每半月到一个月外用药物杀虫与杀菌一次的策略,无论养殖期间的任何季节都不可忽视。本次感染车轮虫并继而暴发细菌性红头病就是从外地运来放养池塘后因吃食、活动都正常而一直未用药物预防所致。

7.1 据报道黄颡鱼红头病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变换时由于水温的变化造成鱼体应激,抗病力下降而致,但实际由寄生虫感染后暴发的细菌性疾病也可在其他季节的养殖期间同样发生。

7.2 无鳞鱼感染寄生虫的几率相对较高,继而造成细菌等病原的继发性感染。坚持外用泼洒药物与内服药物相结合,先杀虫再杀菌是治疗由寄生虫引起的细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7.3 坚持勤巡塘、多观察,一经发现病鱼、死鱼或鱼类不正常现象,即立刻检查、诊断,采取措施,快速用药。本次黄颡鱼发病,病情急、暴发快,由于快速诊断、及时用药,有效遏制住了病程,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