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极易发生水霉病
1.病原: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是由水霉科中许多种类寄生而引起的。我国常见的有水霉和绵霉两种。菌丝细长,多数分枝,少数不分枝,一端像根一样扎在鱼体的损伤处,大部分露出体表,长可达3cm,菌丝呈黑色,似柔软的棉絮状。扎入皮肤和肌肉内的菌丝,称为内菌丝,它具有吸取养料的功能;露出体外的菌丝,称为外菌丝。
2.病症: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样,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在鱼体伤口侵入,并向内外生长,向外生长的菌丝似灰白色棉絮状,故称白毛病,病鱼急燥不安,常出现与其他固体摩擦现象,以后患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最终死亡。在鱼卵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水霉病,可看到菌丝侵附在卵膜上,卵膜外的菌丝丛生在水中,故有卵丝病之称,因其菌丝呈放射状,也有人称之为太阳籽。
3.流行:此类霉菌,或多或少地存在于一切淡水水域中,它们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一年四季都能感染鱼体,全国各养殖区都有流行,各种饲养鱼类,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感染一般从鱼体的伤口入侵,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鱼卵也是水霉菌感染的主要对象,特别是阴雨天,水温低,极易发生并迅速蔓延,造成大批鱼卵死亡。
4.防治措施:在捕捞、搬运和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同时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
鱼池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
用3‰~5‰的福尔马林溶液或1%-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产卵的鱼巢,前者浸洗2~3分钟,后者浸洗20分钟,均有防治水霉病的作用。
每亩水面用3~5kg菖蒲汁,0.5~1kg食盐,加入2~20kg人尿,全池波洒。
用食盐、小苏打合剂各4/10000的溶液全池遍洒。
(通联:274300,山东单县水产局技术站 电话:15990957085)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