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鱼病防治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7/11/15 00:00:00 作者:毛东山 江高梦 浏览次数:2284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作~
高温高湿的夏季是鱼类生长最迅速的黄金时期,也是鱼类最易生病的时期。夏季水温较高,水质极易变坏,高温、水质、饲料等因素往往引起鱼病发生,必须及早防治,正确诊断,才能保证鱼类旺食速长,高产高效。我们在实践工作中,经常遇到养鱼户因治疗鱼病用药不当,引起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夏季秋季是鱼患病的高峰时期,在防治鱼病中要注意做好以下6个方面:
一、鱼病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坚持以防为主,把“防病”放在第一位,把“治病”放在第二位,鱼生活在水中,鱼的活动我们难以看到,而当我们观察到鱼患病表现出严重的症状时,再设法治疗往往是事倍功半。因而,一定要树立“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观念。
预防常用的药物有:
1、水体定期消毒:有生石灰、氯制类、碘类、溴类、醛类,其用量按产品说明使用,这些药物防治细菌病、真菌病,对预防出血病、败血病也有帮助,还可改良水质,增加产量。
2、内服药物:鱼类内服药有三黄散、氟苯尼考、氟哌酸、大蒜素、抗生素、磺胺类等;另外还有大黄、黄芪、五倍子、板蓝根、穿心连等中药,一种或多种药物混合制成药饵投喂3——5天。
3、鱼体消毒:苗种放养时用消毒剂浸浴消毒,避免苗种带菌入塘,如黄鳝苗种入箱前,用1——3%食盐水加注射用的青霉素浸浴15——20分钟,或用聚维酮碘等消毒剂浸浴。
4、添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在饵料中加拌维生素C、E或多种混合维生素、营养素,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抵抗力。
二、对症下药、准确用药、科学施药
药是洒在水里的,用药量要准确,首先要算水的体积,而不是水的面积。体积等于面积与平均水深相乘。其次要根据水温、水的酸碱性、有机物多少(水的肥瘦)、养殖种类以及药物来确定水中药物应达到的浓度。将药物应达到的浓度和水的体积相乘,就可以算出要用多少药量。
例如:用生石灰治病,若水中应达到的浓度为30克 /㎡,则667㎡(亩)宽1米水深的池塘大药需生石灰20公斤。
计算方法很简单,即:水的体积为667㎡×1米=667 m³,用药时为667 m³×30克/㎡=20010克,约20公斤。
一般来说,水温高,药物浓度应适当偏低,有机物含量高(水肥),药物浓度可偏高。
三、注意鱼类对药物的敏感性
池塘中总是混养多种鱼或虾,一部分鱼患了病,用药物治疗就会对所有鱼以及其它生物产生影响,而不同药物对不同鱼类或其它生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一种药物在这种浓度下对这种鱼取得防病治病的效果,对另外一种鱼或其它生物可能就是毒物。
如硫酸铜对鲤、鲫鱼很敏感,长期施用,水体浓度保持在0.7克/ m³,可引起中毒死亡。
鳜鱼、淡水白鲳、虾、蟹对敌百虫特别敏感,因而混养了这些鱼或鱼、虾、蟹混养的池塘就不能用敌百虫类药,否则会引起中毒死亡。
淡水白鲳对生石灰也较敏感,当水中浓度超过20克/ m³时,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在养殖中,鲢鱼对各种药物均较敏感,乌鱼对硫酸亚铁敏感,要引起注意。另外鱼苗种比成鱼对药物敏感,如硫酸铜对鱼苗鱼种的毒性就比成鱼大。
四、渔药联合使用的注意点
避免药物的相互作用产生毒性或失效。在防病治病中,为提高疗效,经常会联合用药,如在治疗寄生虫病鱼病时,配施水体消毒药,可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大黄与黄芩、黄柏合用(三者比例5:2:3)防治细性肠炎、烂鳃、出血病等,可提高治疗效果,硫酸铜常与硫酸亚铁(0.5—0.7ml/1:0.2mg/1)混合用治疗纤毛虫、鞭毛虫等寄生虫原虫病。
但有些药合用就可能起相反作用,甚至产生毒性,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同时或先后使用,会引起肾脏毒性反应增加;使用沸石后1—2天,再使用其它药,因沸石的吸附作用会降低药物的疗效。化合物合用,否则会使毒性加大。
五、科学使用和管理渔药的方法
1、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例如,硫酸铜、敌百虫可引起水中氧气减少,故应在晴天上午9时后施用,且最好同时增氧,严禁缺氧浮头时使用,用药后也禁止拉网操作。因硫酸铜和敌百虫具有腐蚀性,不能用金属器具溶解,溶解用水的温度不宜超过60度。
漂白粉、强氯精、高锰酸钾因遇阳光会失效或者产生毒性反应,要在下午4-5点钟以后或阴天施用。另外,药物存放过久可能会降低效价,如漂白粉,使用时要考虑有效氯(30%)的含量;生石灰也应现配现用。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氧化氯、硫酸铜、季铵盐类、聚维酮勿与金属器具盛装。
2、药物的毒性与水温成正比,与酸碱性、水的肥瘦成反比。
在具体使用时,用药浓度还要灵活掌握,如强氯清,在水温28℃以下时需要0.5克/ m³,而30℃以下时,只要0.3克/ m³即可。
3、加强用药后观察。
药物对鱼的作用如何,要施用后才知道,因而强调下药后12小时内应专人管理、观察动向。一般3-6天死鱼减少或停止死鱼,摄食增加,表明疗效确切;若没有多大变化或病情加重,则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若出现毒性反应,则应换水或解毒。
4、轮换交替使用药物,忌用同一种药。
长期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病毒、菌容易产生耐受性,疗效下降,甚至最后没有效果。坚持用药轮换交替使用。例如水体消毒及预防,可用硫酸铜、敌百虫、二溴海因、强氯清杀菌杀虫药物轮换交替使用。
六、不能滥用药物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滥用药会造成危害是肯定的,有些药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还十分危重,如六六六、硝酸亚汞巨毒、残留大,孔雀石绿致畸、致癌,引起鱼皮、鳃上皮炎症,影响摄食和生长。这些药已被国家禁用。原来常用的氯霉素、红霉素、呋喃唑酮现在也列为禁用渔药;甲醛(福尔马林)因其毒性大,在美国和日本也已禁用。
有许多药是治鱼病的常用药,但长期滥用也会造成危害,如硫酸铜、敌百虫会引起厌食,破坏水质;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抑制有效敏感菌,造成鱼体抗药性增大和抵抗力下降,并且影响其它药的使用。
另外,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鱼药名类繁多,鱼龙混杂,广大渔户不要盲从,买药一定要看清商标是否是国标、三证字号(即兽用农业部GMP认证企业证号、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批准证号),无三证的最好不要用,同时要选择高效、速效、长效、残留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的“三高、三小”渔药。用药之前一定先确诊渔病,对症下药,以免造成失误。能用中草药的应尽量采用中草药。
(原作者:毛东山 江高梦 "水花鱼"公众号对本文内容有修改)
更多信息请登录点击网站http://www.yc6318.cn/,了解更多哦~~~
一、鱼病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坚持以防为主,把“防病”放在第一位,把“治病”放在第二位,鱼生活在水中,鱼的活动我们难以看到,而当我们观察到鱼患病表现出严重的症状时,再设法治疗往往是事倍功半。因而,一定要树立“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观念。
预防常用的药物有:
1、水体定期消毒:有生石灰、氯制类、碘类、溴类、醛类,其用量按产品说明使用,这些药物防治细菌病、真菌病,对预防出血病、败血病也有帮助,还可改良水质,增加产量。
2、内服药物:鱼类内服药有三黄散、氟苯尼考、氟哌酸、大蒜素、抗生素、磺胺类等;另外还有大黄、黄芪、五倍子、板蓝根、穿心连等中药,一种或多种药物混合制成药饵投喂3——5天。
3、鱼体消毒:苗种放养时用消毒剂浸浴消毒,避免苗种带菌入塘,如黄鳝苗种入箱前,用1——3%食盐水加注射用的青霉素浸浴15——20分钟,或用聚维酮碘等消毒剂浸浴。
4、添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在饵料中加拌维生素C、E或多种混合维生素、营养素,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抵抗力。
二、对症下药、准确用药、科学施药
药是洒在水里的,用药量要准确,首先要算水的体积,而不是水的面积。体积等于面积与平均水深相乘。其次要根据水温、水的酸碱性、有机物多少(水的肥瘦)、养殖种类以及药物来确定水中药物应达到的浓度。将药物应达到的浓度和水的体积相乘,就可以算出要用多少药量。
例如:用生石灰治病,若水中应达到的浓度为30克 /㎡,则667㎡(亩)宽1米水深的池塘大药需生石灰20公斤。
计算方法很简单,即:水的体积为667㎡×1米=667 m³,用药时为667 m³×30克/㎡=20010克,约20公斤。
一般来说,水温高,药物浓度应适当偏低,有机物含量高(水肥),药物浓度可偏高。
三、注意鱼类对药物的敏感性
池塘中总是混养多种鱼或虾,一部分鱼患了病,用药物治疗就会对所有鱼以及其它生物产生影响,而不同药物对不同鱼类或其它生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一种药物在这种浓度下对这种鱼取得防病治病的效果,对另外一种鱼或其它生物可能就是毒物。
如硫酸铜对鲤、鲫鱼很敏感,长期施用,水体浓度保持在0.7克/ m³,可引起中毒死亡。
鳜鱼、淡水白鲳、虾、蟹对敌百虫特别敏感,因而混养了这些鱼或鱼、虾、蟹混养的池塘就不能用敌百虫类药,否则会引起中毒死亡。
淡水白鲳对生石灰也较敏感,当水中浓度超过20克/ m³时,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在养殖中,鲢鱼对各种药物均较敏感,乌鱼对硫酸亚铁敏感,要引起注意。另外鱼苗种比成鱼对药物敏感,如硫酸铜对鱼苗鱼种的毒性就比成鱼大。
四、渔药联合使用的注意点
避免药物的相互作用产生毒性或失效。在防病治病中,为提高疗效,经常会联合用药,如在治疗寄生虫病鱼病时,配施水体消毒药,可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大黄与黄芩、黄柏合用(三者比例5:2:3)防治细性肠炎、烂鳃、出血病等,可提高治疗效果,硫酸铜常与硫酸亚铁(0.5—0.7ml/1:0.2mg/1)混合用治疗纤毛虫、鞭毛虫等寄生虫原虫病。
但有些药合用就可能起相反作用,甚至产生毒性,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同时或先后使用,会引起肾脏毒性反应增加;使用沸石后1—2天,再使用其它药,因沸石的吸附作用会降低药物的疗效。化合物合用,否则会使毒性加大。
五、科学使用和管理渔药的方法
1、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例如,硫酸铜、敌百虫可引起水中氧气减少,故应在晴天上午9时后施用,且最好同时增氧,严禁缺氧浮头时使用,用药后也禁止拉网操作。因硫酸铜和敌百虫具有腐蚀性,不能用金属器具溶解,溶解用水的温度不宜超过60度。
漂白粉、强氯精、高锰酸钾因遇阳光会失效或者产生毒性反应,要在下午4-5点钟以后或阴天施用。另外,药物存放过久可能会降低效价,如漂白粉,使用时要考虑有效氯(30%)的含量;生石灰也应现配现用。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氧化氯、硫酸铜、季铵盐类、聚维酮勿与金属器具盛装。
2、药物的毒性与水温成正比,与酸碱性、水的肥瘦成反比。
在具体使用时,用药浓度还要灵活掌握,如强氯清,在水温28℃以下时需要0.5克/ m³,而30℃以下时,只要0.3克/ m³即可。
3、加强用药后观察。
药物对鱼的作用如何,要施用后才知道,因而强调下药后12小时内应专人管理、观察动向。一般3-6天死鱼减少或停止死鱼,摄食增加,表明疗效确切;若没有多大变化或病情加重,则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若出现毒性反应,则应换水或解毒。
4、轮换交替使用药物,忌用同一种药。
长期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病毒、菌容易产生耐受性,疗效下降,甚至最后没有效果。坚持用药轮换交替使用。例如水体消毒及预防,可用硫酸铜、敌百虫、二溴海因、强氯清杀菌杀虫药物轮换交替使用。
六、不能滥用药物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滥用药会造成危害是肯定的,有些药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还十分危重,如六六六、硝酸亚汞巨毒、残留大,孔雀石绿致畸、致癌,引起鱼皮、鳃上皮炎症,影响摄食和生长。这些药已被国家禁用。原来常用的氯霉素、红霉素、呋喃唑酮现在也列为禁用渔药;甲醛(福尔马林)因其毒性大,在美国和日本也已禁用。
有许多药是治鱼病的常用药,但长期滥用也会造成危害,如硫酸铜、敌百虫会引起厌食,破坏水质;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抑制有效敏感菌,造成鱼体抗药性增大和抵抗力下降,并且影响其它药的使用。
另外,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鱼药名类繁多,鱼龙混杂,广大渔户不要盲从,买药一定要看清商标是否是国标、三证字号(即兽用农业部GMP认证企业证号、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批准证号),无三证的最好不要用,同时要选择高效、速效、长效、残留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的“三高、三小”渔药。用药之前一定先确诊渔病,对症下药,以免造成失误。能用中草药的应尽量采用中草药。
(原作者:毛东山 江高梦 "水花鱼"公众号对本文内容有修改)
更多信息请登录点击网站http://www.yc6318.cn/,了解更多哦~~~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上一篇:农业部公告的水生动物疫病名录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