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重于治”诚然重要 但“养重于防”更重要
“防重于治”诚然重要 但“养重于防”更重要---“养重于防”是水产动物病害防控理念的进步
对于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控,“防重于治”的理念被广泛地接受和实施,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做好重大疫病、主要疾病的预防,包括对养殖动物种苗及其养殖过程中水产动物的病害检测、池塘的消毒、水体消毒、定期预防等技术手段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取得重要的效果。
但是,在“防重于治”理念下对重大疫病、主要疾病的防控技术手段中,主要还是采用药物包括消毒药物、杀菌药物、杀虫药物、杀藻类和水生植物的药物等,以杀灭病原体为主要目标。同时,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基本上也是采用药物、立足于杀死或抑制病原生物的技术对策和技术方案。
一味的注重“防重于治”的后果
一方面,药物对水产养殖动物自身的生理健康造成较大的伤害,包括动物组织结构的损伤和功能性的损伤,造成水产动物在一定时期内自身免疫防御能力的显著性下降,严重的可能造成二次感染、再次发病。
另一方面,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依然可能残留于养殖水体环境之中,并最终残留或富集于养殖的水产品之中,造成养殖水产品食用安全质量的下降。
如果养殖水产动物健康、具有很好的抗病防病能力,在实际养殖生产过程中,既可减少对水体、池塘、水产动物消毒、杀菌、杀虫等药物的使用,且由于病害的减少,也可减少养殖过程中水产动物防病、治病的药物使用,其结果是养殖的水产品中药物残留、有害物质残留等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以有效保障水产养殖产品的食用安全质量。同时,也可以显著提升养殖的水产动物成活率和生产性能,获得更多的水产养殖产品产量,并取得更好的养殖经济效益。
“养重于防”的养殖过程
“养重于防”中的“养”是指“养殖过程”,包括养殖动物的种苗质量、养殖环境如池塘和水质、养殖水产动物摄取的食物或饲料的质量、养殖过程的生产管理技术等,即强调“养殖过程”的非药物的、基于水产动物自身生物学属性的、基于养殖水产动物生活环境的自然化过程,包括过程中的投入品、过程系统化的管理技术等。
“养重于防”的基本理念
“养重于防”基于养殖水产自身生物学属性的、基于养殖动物自然化的生活环境的“养殖过程”和“养殖过程的系统化的管理技术”。
“养重于防”对于水产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理念
养殖动物的种苗具有良好的种质质量,基于养殖动物自身的生理和生长过程保持一定的生长速度,获得营养全面且安全的饲料,转化为养殖的水产品,生活于适合养殖动物生存和生长的水域环境中,依赖自身的生理健康和免疫防御能力抵御病害的发生、发展,依赖自身生理健康修复因外界因素受到的组织结构损伤、自我调整生理代谢功能的失调等。
“养重于防”的主要原则
尊重养殖动物自身的生物学属性、维护水产动物自身主要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完整性、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尽量控制对养殖动物过度的应激压力、控制强刺激性或剧毒性的药物对水产动物的伤害等,依赖水产动物自身、而不是药物实现对病害的防御和治疗。也就是一个尊重生物、尊重自然水域环境的养殖过程及其过程的量化管理,而不是药物的、违反自然的养殖过程和过程控制技术。
这种条件下获得的养殖水产品食用安全性、食用价值得到有效保障,较以前生产方式获得的养殖水产品,其安全质量、食用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因此是顺应现代养殖理念的水产动物重大疫病、主要疾病的防控理念。
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提升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包括营养质量、卫生与安全质量、食用质量等。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受到养殖动物种类(不同种类所具有的营养质量有差异)、病害与药物的使用(药物残留)、水域环境(风味、安全质量)、饲料质量(风味、安全质量)等的直接影响。其中,养殖水产动物的病害防控成为重要节点。
因此,养殖水产动物的病害防控成为养殖过程管理的关键性技术内容,而养殖过程中,非药物的病害防控技术是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更多信息请登录点击网站http://www.yc6318.cn/,了解更多哦~~~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