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鱼疫苗接种方式的优劣势对比
提起疫苗,人们已经很熟悉了,许多人儿童时就开始接种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然而,为养殖的鱼类接种疫苗,可能就鲜为人知了。
如今,水产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食物蛋白质来源之一,但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下,鱼病频发,鱼病种类也层出不穷。在鱼病诊治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其不良影响也日益凸显,如有害病原菌耐药性增强,实践证明鱼类疫苗是抗生素的最佳代替,并在鱼病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不同的鱼类接种方式也是不尽相同,选择最优的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鱼类免疫接种方法主要包括注射、浸泡、口服和后肠灌注。与哺乳动物相比,鱼类免疫接种方法比较复杂,不同免疫接种方法所需的操作条件、可操作性以及对免疫对象产生的副作用各不相同,同时不同免疫接种方法的免疫效果差异很大。
1.注射
注射免疫接种最先发生在哺乳动物,共有两种方式,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注射免疫为鱼类最常用的方式,具有注射剂量准确、可控、对环境影响不大等优点,普遍适用于所有鱼类,更是较适合实验室做小规模实验或高经济鱼类。但是该方法费时费力,可能会对鱼体造成一定的机械损伤,并且对鱼苗和较小的鱼类不适用,也不适合大规模养殖鱼类的生产免疫。
2.浸泡
浸泡免疫接种是鱼类等水生动物所特有的一种免疫接种方法,是指将免疫对象放到含有一定浓度疫苗的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以达到对鱼体进行免疫的目的。鱼类可以通过鳃、粘膜、皮肤等扩散到外周血、头肾和脾脏等系统免疫组织进而产生系统免疫应答。
其中喷雾法是将一定浓度的疫苗溶液喷淋鱼体以达到免疫目的,是浸泡法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传统浸泡法为基础,通过超声波作用显著提高进入鱼类肌体的疫苗数量,加强免疫效果,超声法能有效增加生物肌体皮肤和肌肉等组织通透性的原理。
浸泡免疫的优点在于它对鱼体造成机械损伤和应激性刺激均较小,并且便于群体进行免疫,劳动强度小,且免疫过程中耗时短,对鱼体刺激也少,适用于鱼苗和较小的鱼类以及大规模养殖经济鱼类的免疫。但浸泡免疫对鱼体的免疫效应低于注射免疫,并且浸泡的环境对疫苗效果影响较大,以及浸泡的量和时间难以把控,需要的疫苗量也很大,因而成本较高。
3.口服
口服免疫是指是将疫苗等包封或生物载体等技术处理之后,以口服方式投喂含有免疫制剂的饵料或口灌,使疫苗进入鱼体的消化道,通过刺激鱼体肠道黏膜系统来产生免疫应答。口服免疫优点主要表现为,对鱼体造成机械损伤及应激性刺激较小、便于群体免疫、劳动强度小等优点。同时,由于是体内接种,还克服了浸泡免疫需要疫苗量大及环境条件对疫苗的影响,因此实际应用也比较广泛。
4.后肠灌注
后肠灌注又叫肛门灌注,是指将疫苗通过肛门直接灌注到鱼体后肠的疫苗接种方式。肛门灌注和口服免疫一样,是由消化道粘膜组织摄入抗原,可以同时诱导粘膜和系统特异性免疫应答。
后肠灌注方法的产生是因为鱼类消化道的抗原摄入功能区主要为后肠,胃和前肠对抗原的摄入能力很低,并且含有多种酶类和酸性物质。消化道中的酶类和酸性物质对疫苗免疫原性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将疫苗直接添加到饵料中或粘附于饵料表面对鱼体进行口服免疫,免疫效果不稳定。因此,如果想要将疫苗高效送达后肠,就必须采用适合的材料对疫苗进行复杂包被处理,使疫苗在后肠释放。
后肠灌注免疫接种可以将未经包被的疫苗直接送到鱼肠道的疫苗主要摄入区,免去了疫苗前处理工作,同时具有对鱼体造成机械损伤轻微及环境条件对疫苗的影响小的优点,但是,其类似注射免疫,需要对每个免疫对象进行操作,劳动强度大、耗时长,不适于大样本的群体免疫。
5.小结
一般情况下,大型鱼类接种疫苗时,通常采用注射法和后肠灌注法,可以达到最高免疫效率和最大免疫效果;鱼苗或小型鱼类采用浸泡法,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对鱼的损伤;在一些经济价值较低鱼类进行免疫时,通常采用口服的方法,可减少劳动强度,节约成本。
(通联:1.641000,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13243524949;2.150030,东北农业大学)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