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渔药药物临床疗效的因素(上)---渔药药物方面因素
药物在水产养殖动物机体内产生的药理作用和效应,受药物和机体的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引起不同个体或是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发生变异,导致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不同,表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差异,或是虽然药物浓度相同,但反应性不同,表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差异。这两方面的变异,均能导致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量”的不同,即药物产生的作用大小或是作用时间长短不同,但药物作用性质没有改变,仍是同一种反应。但有时药物作用出现“质”的差异,产生了不同性质的反应。在临床用药时,应熟悉各种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根据水产养殖动物个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做到用药个性化。
同一病症用相同治疗药物所呈现的效应有强弱之分,甚至有质的变化,产生不良反应,可见临床疗效与药物、水产养殖动物机体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关。
(1)药品剂量
任何药品的临床效应都与临床用药剂量相关。在通常情况下,一定剂量的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经体内分布,在血中达到一定浓度,并与效应器官组织中 的药物浓度达到平衡,刚能产生一定效应,此即最小有效浓度,随用药剂量的增加,血中药物浓度相应增高,药理效应亦随之增强,形成药物浓度-效应关系。有些药物的药理效应的强弱变化呈现连续增减呈现连续增减的量变关系,称为量反应。有些药物的药理作用表现为在一定剂量下才引发反应,即阳性反应,而低于此剂量则不发生反应,称阴性反应,此类药物相应称为质反应,需要一定数量受试者应用,测定反应阳性率较低,据此表示药物相应的强度。事实上,随着药品剂量的增加,不少药物制剂的药理效应可由量反应进而发展为质反应。
(2)药物相互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序贯应用时,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干扰,可改变药物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从而使药物的药理效应或毒性发生变化。
药物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影响药物在水产养殖动物体液中的浓度,但改变药理作用,表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相互作用。二是通过影响药物在水产养殖动物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改变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而影响药物作用,表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相互作用。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可被同时应用的另一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所置换,导致被置换药物的分布加快、作用部位药物浓度增高,毒性反应或临床效应增强。
药物相互作用对于那些药效曲线陡直或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如抗凝血药、抗肿瘤药、免疫抑制药,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药物制剂
药物可制成多种剂型,采用不同的途径给药。同一药物由于剂型不同、采用的给药途径不同,所引起的药物效应也会不同。通常注射药物比口服吸收快、到达作用部位的时间短,因而起效快,作用显著。注射剂中的水溶性制剂比油溶剂和混悬剂吸收快、起效快。口服制剂中的溶液剂比片剂、胶囊容易吸收。控释制剂是一种可以控制药物缓慢而恒速或非恒速释放的制剂,其药物释放更为平稳。
药物的制备工艺和原辅料的不同,也可能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4)给药方式
给药间隔与给药次数: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表明,给药间隔时间可影响血药浓度波动范围,给药间隔越短,血药浓度波动范围越小,可保证血药浓度在治疗量范围内。除了部分抗生素药物以冲击方式给药外,多数药物,特别是对症治疗的药物的间隔给药,药物效应越短,给药次数应相应增加。给药次数还应根据生病水产养殖动物病情和病程需要而定。药物的长效制剂或控释制剂可使给药间隔延长和给药次数减少。
给药时间:选择给药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水产养殖动物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着差异,泼洒到水体中的消毒药,泼洒时间的选择是很重要的。
给药途径:给药途径通过影响药物的吸收数量和速度,从而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弱和快慢。不同给药途径的药效出现的快慢顺序为: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水产养殖用药多为口服用药。有时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引起完全不同的作用。消毒药是泼洒到水体中的,口服药均是通过拌饲投喂的。
服药与饮食:一般情况下,食物可减少和减慢药物的吸收,拌饲投喂药物是由于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活在水中的特殊生活环境所决定的施药方法。
反复用药:在连续用药过程中,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能获得原来的效应,称耐受性(tolerance)。但在停药一段时间后,水产养殖动物机体仍可恢复原有的敏感性。耐受性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物效应动力学改变,如:吸收减少,转运减慢,消除加快,水产养殖动物机体调节功能适应性改变,受体的向下调节使受体数减少或反应性降低等。短时间内连续用药数次后,立即产生的耐受称快速耐受性。有时水产养殖动物机体对某药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药的敏感性也随之降低,称交叉耐受性。
在化学药物治疗中,病原体对药物敏感性降低,称为抗药性或耐药性。主要由于病原体通过基因变异而产生,此时往往需加大剂量才有效,或不得不改用其它有效药物。临床用药时要注意防止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
(5)药物剂型
药物剂型是药物经过加工制成便于水产养殖过程中应用的形态,按其形态分为:液体制剂、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气体剂型等。剂型必须与药物性质和给药途径相适应,不同制剂吸收难易和起效快慢不同,口服给药时液体剂型比固体剂型易吸收和起效快。固体制剂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的崩解和溶解是药物吸收的限速因子,通过制剂工艺控制药物的崩解和溶解速度,可有效控制药物吸收的快慢和作用时间的长短。剂型对药物效应的发挥起非常重要作用。
改变药理作用的性质: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给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引起性质完全不同的药理作用。
影响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药物制备工艺可改变药物的晶体和粒子大小,影响药物释放,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改变剂型和给药途径有时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影响药物作用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不同剂型的吸收和释放速度不同,因而起效快慢不同。注射剂是速效制剂;口服制剂是慢效制剂或长效制剂。药物的缓释剂型能减慢药物的释放,控释剂型能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使之在一定时间内连续释放,使药物的作用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延长,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增加药物的疗效时间和安全性。
靶向作用:近年来,靶向药物剂型研究取得了进展,如某些具有微粒结构的制剂。
如上所述,药物的剂型可明显影响药物作用的大小、快慢、性质和部位,同一药物,同一剂型,制剂工艺不同,也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其血药浓度可有很大的差异。
(6)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主要是指相同或不同途径,同时或先后给予两种或多种药物,在动物体内所起药物效应动力学或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相互影响,而使原有作用增强或减弱的现象。但从目前研究水平来看,一般只能探讨两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当然,两种以上药物所发生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
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临床上常将一些药物合并给予,如将固体药物组成复方粉末,此时药物与药物之间,药物与赋形剂、辅料、溶酶之间可能发生理化性质变化。药物的相互作用可对药物的质量和药效(包括疗效和毒性)产生不利影响,即产生配伍禁忌。
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药物效应动力学相互作用:两种药物作用于同一靶位组织细胞的受体、离子通道、脂蛋白、核酸和酶的活性部位,发生相互作用或竞争结合。突触是药物相互作用经常发生的部位,在此部位药物相互作用可干扰药物的摄取、灭活与受体的结合。
一般来说,作用性质相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使效应增强,即相加或协同相应;作用性质相反药物的联合应用,其结果是药效减弱即产生拮抗的降效作用。因此,可将药效学相互作用分成“相加”、“协同”和“拮抗”三种情况。相加是指两种性质相同的药物联合应用所产生的效应,等于或接近两药分别所产生的效应之和。协同(又称增效)是指两药联合应用所显示的效应明显超过两者之和,即产生1+1大于2的效应。拮抗(即降效)即两药联合应用所产生的效应小于单独应用一种药物的效应。
药物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相互作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消除速率等常受联合应用药物的影响,进而影响血药浓度及药物效应,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体内通过影响吸收、与血浆蛋白的竞争性结合、影响肝药酶活性、竞争排泌及重吸收等方面产生相互作用。
口服给药的吸收受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因素的影响。弱酸性药物在pH值较低的条件下吸收较好,用抗酸药和H2受体阻断药可使胃液pH值升高,则妨碍其吸收;含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如钙、镁、铁、铝、铋)的药物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消化道形成难溶解的络合物,使四环素类吸收减少等。
两种药物竞争性地与血浆蛋白结合,游离型物浓度增加,使得药物的分布容积减小,起效加快,量效曲线斜率加大。治疗剂量的药物在血浆与白蛋白有一定的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比率)。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的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血浆蛋白结合率强的药物将结合率弱的药物从血浆蛋白分子上置换下来,使结合率较弱的药物游离型浓度升高。竞争血浆蛋白结合发生在那些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才有临床意义,对那些表观分布容积小、半衰期长、安全范围窄的药物更容易引起临床意义的毒性反应。
具有抑制肝药酶活性的药物使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减弱,药物消除减慢,血药浓度高于正常,药效增强,并有引起中毒的危险。具有诱导肝药酶活性的药物促使酶活性加强,使本身和其他药物代谢加速,出现耐受性。
许多药物(或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尿排泄,首先血浆中的药物通过肾小球滤过而进入原尿,在肾小管内水分不断被重吸收,使肾小管内的药物浓度远高于血浆。肾小管内的药物可通过脂溶扩散顺浓度差重吸收回血浆。肾小管上皮还存在对药物的主动分泌,即逆浓度差分泌而排入肾小管内(排泌)。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常通过改变药物的解离度影响药物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也可以在主动排泌部位的载体上发生竞争。
在药物相互作用中,有益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少,而不良的相互作用较为普遍,并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和意外。
(作者:汪建国 ,西南渔业网对内容少有修改)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系刘文俊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