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实验和实际使用效果的差异
水产养殖中药敏实验和实际使用效果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提及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很多人常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很多药物,实验室药敏试验报告敏感或高敏,可临床治疗时却表现无效或效果差呢?
这里就有一个对实验室药敏试验认识的问题。
实验室药敏试验也叫体外药敏试验,这种体外药敏试验是把患病动物体内的细菌,通过采集、培养、分离、鉴定和扩增得到单株病原菌,等于是运用科学的手段,把正在感染动物的体内病原菌给拿到了体外、实验室。然后,用兽药产品中的药物原料,制成药敏片;这等于是从兽药制剂中把药物单独拿出来。这样去做分离得到的确定病原菌与原料药(一定不要用产品,要用原料药才真实和客观)的药敏试验,最后报告药敏试验结果。
因此,由上述药敏试验过程,我们知道:这种原料药与分离病原的体外作用(体外药敏试验);与动物口服兽药产品(制剂),通过溶解、输送、口服、经过胃肠道被吸收、血液和组织液转运、分布再到达作用靶点等一系列过程。这两种抗菌作用的机理是一样的,但是整个作用的过程、方式、温度、酸碱度等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体外药敏试验只能预测药物的体内治疗效果,体外药敏试验绝对不能等同体内治疗效果。当然,这种判断有一个极端情况,那就是:体外测定耐药,则体内治疗基本无效。这是肯定的。
如果上述情况都排除了,应该体内治疗是有效的,可实际上没有达到预期。实践总结一般有如下几种原因:
1、可能没有培养出真正的致病菌。这就要求在对患病动物进行病料采集时,要多部位采集、多批次送检以规避。
2、病原菌本身的因素。同一株病原菌,可能在治疗的过程中很快出现耐药,导致连续药敏试验结果不吻合(如诱导耐药,生物被膜等)。
3、体外药敏试验条件单一、恒定,而体内环境复杂、多变。
4、感染部位与药代动力学因素,以及药物的剂型、制剂技术等带来的生物等效性差异。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