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对水产养殖的影响和防控措施
日前大部分地区都降温了,前后降幅 10~15℃。气温的剧烈变化使水体形成对流,引发溶氧降低、水体透明度下降等一系列水质变化,从而造成鱼类应激、体质下降、鱼体冻伤以及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等含量超标等,为病原生存提供了有利环境,多会引起鱼生病,甚至死亡。
一、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1.鱼体冻伤,易发水霉病
鱼是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改变,当水生动物生活的外界环境发生急剧改变时,温度的降低或升高都会刺激水生动物皮肤的神经末梢,从而引起内部器官活动的失调,尤其是内分泌的紊乱,由此会发生“感冒”。如果池塘水质不良,溶氧低,鱼由于健康原因等上浮到水的表面,冰下水层的温度是0℃,鱼体会发生冻伤,极易发生水霉病。
2.溶氧降低,易发浮头
在没有机械增氧的情况下,鱼塘溶氧 70%~80%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温度下降、水体对流、反底等导致倒藻或藻类活力下降,鱼塘溶氧显著下降。另外,死亡藻类、有机悬浮物、细菌休眠体耗氧加剧了溶氧下降,尤其在晚间,鱼呼吸和水呼吸可在短时间内造成溶氧处于鱼的浮头临界点之下。pH则因为塘底酸化、反底、藻类死亡等产生波动,严重时变化幅度超过1。
3.藻相不稳,易发倒藻
天气剧变易发生倒藻现象,自然沉降后形成清瘦水,不沉降则形成浑浊水。藻类老化、部分倒藻、阴雨天气下对光线需求弱的隐藻占优势等都会让水体发黑。藻相不稳,水体保温能力差,在天气反复变化的时候更容易出现水体对流、倒藻、反底等现象。
4.水体理化指标异常,易发应激
反底易导致亚硝酸盐偏高,加之硫化氢、甲烷等释放,容易导致鱼的应激或中毒。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氮循环同化作用通道受阻,极易出现亚硝酸盐严重超标,尤其在晚间或增氧机停开后更加危险。
5.水温剧变,引起繁殖延后和生长缓慢
水生动物的繁殖,除日常必要的营养需求外,冬春季节的温度也至关重要。由于水产养殖动物是变温动物,新陈代谢的快慢随水温的高低而变化,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高时,新陈代谢加快,也意味着生长速度加快;温度低时,新陈代谢减缓,也意味着生长速度变慢。
二、防控措施
2022 年气候反常,有可能会发生灾害性天气,所以要高度警惕并做好预防。水产养殖户应提早做好以下防寒防冻措施。
1.做好物资储备
做好低温雨雪天气期间的物资储备,提前做好发电机、增氧机、抽水机、渔药等物资的供应,随时检查一切设施是否正常,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的调度,及时了解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到位,供给充足。
2.调节水质,增加溶氧
(1)建议增加鱼塘蓄水量,使水位尽量保持在1.8米以上,或是搭建保温棚、挡风棚等;增开增氧设备,以保证溶氧充足。
(2)用过硫酸氢钾改底解毒,如底质太差,全池泼洒有机酸解毒更安全。
(3)用EM菌或乳酸菌稳定水体水质。
3.加强疾病防治
(1)应激防治:提前内服维生素C,一次量为每千克饲料1克拌喂,每天2~3次,连用5次;如果近期内要进行分箱、转池、捕捞运输等工作,应提前投喂一段时间抗应激药物,如适当加大胆碱、烟碱、中药黄芪等以增强鱼体的抗应激能力。
(2)水霉病防治:首先是预防,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其次是治疗,用1%食盐加0.04%苏打混合液浸浴20分钟,发病时使用亚甲基蓝,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为2~3克,全池泼洒,每2天用1次,连用2次,同时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感染。
(3)虫害防治:主要是斜管虫的发生。当水质恶化、鱼体衰弱时会发生,使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一次量为每立方米水体0.7克。
4.投喂优质保健料,提高免疫力
投喂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帮助越冬,通过营养调控增强水生动物的机体免疫能力,对于低温天气至关重要,可在饲料中拌乳酸菌改善肠道健康;添加胆汁酸促进脂肪代谢、保肝护胆、开胃健肠、提升机体的免疫力等。
5.达到上市规格水产品及早上市
健康又达到上市规格的水产品趁早有价就卖,患病较轻而难以救治、又容易暴发疾病的产品能上市的趁早上市。比如,少数之前发生过银鲫鳃出血病的鱼塘尤其注意。
总之,冬季无论气象发展如何,广大水产养殖户都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科学饲养和管理,这样才能有效防止灾害的发生。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