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淡水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2019年,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日本淡水养殖主养品种鳗鲡和锦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日本实现淡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政策,可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2019年,我国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渔业强国指明了方向。在“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指引下,我国水产养殖业成绩显著,2019年水产养殖产量超过5079万t,占水产品总产量的78.4%,其中,淡水养殖产量比海水养殖产量多近1000万t。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淡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点。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淡水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成功案例,找出其中可借鉴经验,并针对我国淡水养殖业提出政策性建议,以期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提供启示和参考。
一、日本淡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日本淡水渔业从粗放式发展到资源合理利用经历了半个世纪之久,其中淡水养殖业完成了从注重量的发展到重视质的发展的成功转型,成为日本淡水渔业中的重要分支。
(一)日本淡水养殖业比重不断加大
日本淡水渔业最初主要以捕捞渔业为主,捕捞产量在1978年达到最高值13.8万t,2018年减少至2.7万t(图1)。在此期间,日本淡水养殖产量从1.3万t增加至9.9万t,养殖产量占比持续上升,而后虽然淡水养殖产量略有下降,但由于捕捞产量减少速度更快,所以养殖产量占比依然上升。2007年,日本淡水养殖产量首次超过捕捞产量,此后,养殖产量占比继续逐年增加,淡水养殖产业成为日本淡水渔业的重要支柱。
图1 日本淡水渔业产量推移
(二)重要品种支撑淡水养殖产业发展
在2008年~2018年,日本淡水养殖业产值从578.5亿日元增加至910.7亿日元,主要淡水养殖品种有鳗鲡、鳟鱼、香鱼、鲤鱼等。据统计,鳗鲡养殖业产值占整个淡水养殖业产值的七成以上(图2),锦鲤养殖业的出口金额从22.2亿日元增长至43亿日元,增长趋势明显。以鳗鲡养殖内销战略和锦鲤养殖出口战略为支撑的日本高经济价值淡水养殖业发展效果明显。
图2 日本淡水养殖业经济品种
二、日本鳗鲡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
由于破坏性捕捞,日本本土鳗鲡资源严重衰退,2014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日本鳗鲡认定为濒危物种。为了解决日本国内供给不足问题以及兼顾鳗鲡资源保护,日本大力发展鳗鲡养殖产业,以期合理利用资源满足国内鳗鲡市场需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推进了各省厅联合保护机制,包括推广增殖放流技术、开展淡水水域环境治理、联合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等工作。在鳗鲡资源保护方面,鳗鲡企业结合日本环境省颁布的《日本鳗鲡栖息地保护计划》,致力于资源调查和相关研究,共同推进东亚鳗鲡资源保护工作。
日本鳗鲡资源减少的原因很多,一是鳗鲡幼鱼从外海到达内陆淡水流域的过程中,受风浪等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部分鳗鲡幼鱼变态发育和洄游失败;二是受过度捕捞的影响;三是受海域污染影响,其生存环境恶化。为此,日本政府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政府与社会资本联合开展科研攻关
鳗鲡完全人工繁育中最难的环节为“柳叶鳗”(leptocephalus)发育成“玻璃鳗”(glasseel),经历了40年实验后,2002年日本首次在该环节获得突破,成功人工繁育出鳗苗(表1)。然而截至2020年,通过实验每年只能获得100尾左右的人工孵化鳗苗,且鳗苗的养殖成本超过了数百万日元/尾。为此,日本政府特设研发经费,并联合社会资本共同致力于规模化繁育鳗鲡的科研攻关,将鳗苗繁育成本目标锁定在10800日元/尾以下,同时试图逐步提高鳗鲡幼苗存活率。
表1 日本鳗鲡苗种繁育历史
(二)日本水产厅制定鳗鲡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战略
日本水产厅贯彻实施“三位一体”的资源管理模式(图3),从提供增殖放流和改善淡水流域的资金、大力推进“玻璃鳗”规模化生产技术研发以及强化生态资源调查等三个维度管理资源,为经营者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此外,在日本国内强化资源管理的同时,为确保鳗鲡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推进相关产业健全发展,日本联合我国、韩国等国家共同开展了鳗鲡资源管理。
图3 日本水产厅实施国内鳗鲡管理方法
(三)日本环境省提出鳗鲡资源保护促进政策
日本环境省联合国土交通省、农林水产省和水产厅,共同进行鳗鲡生态普查,并于2017年3月公布了《日本鳗鲡栖息地保护方法》。在贯彻预防原则和保护环境理念的基础上,主张保护淡水流域固有生物资源,重点保护淡水生物洄游通道以及栖息场所环境。
三、日本锦鲤养殖产业出口振兴战略分析
日本第二个淡水养殖战略是发展锦鲤养殖产业,该产业对养殖产地经济贡献巨大。2003年日本锦鲤养殖爆发其锦鲤疱疹病毒病(KHV),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禁止进口日本锦鲤,对锦鲤出口影响颇大,造成很长一段时间日本锦鲤出口低迷的局面。2016年,锦鲤疱疹病毒病的影响逐渐减弱,日本政府借此机会通过产地振兴策略提振日本锦鲤形象并取得成绩,还通过产地供给侧推进改革,特设了锦鲤生产出口特区。随着近年来亚洲和欧洲锦鲤需求量增加,锦鲤养殖出口渠道畅通,日本锦鲤出口金额从2008年22.2亿日元增至2018年43亿日元。在提振产业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策略。
(一)培养接班人策略
日本锦鲤主要养殖基地在新泻县,新泻县锦鲤养殖产业多为家庭经营(图4),近年来,渔民老龄化和水产养殖从业者减少问题开始凸显,很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养殖主体被迫停产。为此,当地政府特设专项宣传资金,聘请相关课程专家,在高校开展锦鲤生产宣传讲座与课程。同时,锦鲤产地政府号召锦鲤养殖企业聘请资深技术人员(高龄生产者),对年轻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养殖教学和实地技能辅导,并开设英语、中文等语言课程。由此,新泻县锦鲤出口金额超过其总销售额70%以上(图5)。
图4 2018年日本锦鲤养殖渔民比例分布
图5 新泻县锦鲤销售情况
(二)锦鲤专业销售策略
日本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进驻锦鲤供销市场,市场机制加速了锦鲤国际销售渠道开拓,进一步完善了锦鲤养殖产业链。日本政府一方面针对国内市场需求,在锦鲤产地开展供给侧改革,另一方面打造地方“国鱼”锦鲤品牌,帮助养殖渔民提高养殖锦鲤的知名度,使得锦鲤专业销售公司在国家扶持下迅速发展壮大。同时,日本政府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发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活体远程运输技术,并加以利用,以此推进日本锦鲤养殖产业持续发展。
(三)振兴地方经济策略
日本政府注重以锦鲤相关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召开锦鲤鉴赏大会建立锦鲤观光点,完善锦鲤观光点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吸引锦鲤爱好者前来参观,并引导参观者享用温泉设施和旅游景点,有效拉动了沿途观光旅游经济增长。此外,日本政府为鼓励锦鲤养殖生产完善了相关制度,如取消一般耕地不能用于水产养殖的政策限制,促进农户利用农业保温大棚进行锦鲤养殖生产,放宽海外锦鲤购买者和爱好者赴日签证的相关限制,增设银行卡结算业务系统等,全方位支撑产业发展。
四、日本做法对我国的启示
(一)加强淡水渔业绿色发展支撑
为了实现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我国可以借鉴日本鳗鲡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做法,着重对我国淡水水生生物栖息的河川及沿岸流域实施生态环境调查,强化淡水渔业资源管理和实施资源恢复计划。坚决贯彻落实202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推进发展现代水产种业,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为淡水渔业资源管理和恢复提供可靠的苗种保障。
(二)培育名优水产品国际品牌
在日本锦鲤振兴战略中,品牌化战略提高了锦鲤自身的价值,还有效带动原产地周边经济发展,其战略核心符合我国发展要求。发展高经济价值的名优品种养殖,不仅能为水产养殖产业注入新活力,对实施乡村振兴亦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在鳗鲡消费和锦鲤出口产业中融入文化元素,锦鲤更是被称作活着的日本传统工艺品、美术品,承载着一系列文化要素,被打造为集象征文化、生产文化、品鉴文化和旅游文化等于一体的超级品牌复合体。
建议我国借鉴其品牌化战略,甄选我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名优品种,开拓国外市场,加大“中国鱼”宣传力度。鲤鱼作为渔文化中的重要代表,经历了由圣入俗的过程,成为民间普遍认可的吉祥物,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为“中国锦鲤”文化的茁壮发展奠定了基础。构建名优水产品国内国际双循环产业发展格局,并在我国淡水养殖产业深厚历史积淀的基础上,挖掘产业中的文化符号,利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特色,提供高质量淡水养殖水产品的同时,融入中国文化元素附加价值,形成基于地方渔业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全球商业品牌,带动我国淡水渔业“走出去”。
(三)坚持产业融合发展
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各种社会力量有机结合的休闲渔业发展体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地方政府可举办特色水产品文化节庆或展览会,并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国内外渔业爱好者前来参观,通过渔业乡村旅游与三产融合等方式,积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应抓住机遇,以发展休闲渔业实现养殖水产品销售市场扩张,以养殖水产品品牌化促进休闲渔业质量提升,从而更好地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