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池塘渔业环境

发表时间:2021/07/29 11:21:56  浏览次数:231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池塘中渔业生物栖息繁衍的内陆水域渔业环境包括土壤、池水的理化性质等非生物环境和细菌、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生物环境。它们彼此间相互作用,共同对渔业生物起着重要的影响。

类型 

池塘按形成方式可分为人工开挖池塘、半人工池塘和天然池塘。

人工开挖池塘形状整齐,面积、水深适宜,多采取精养方式,鱼产量较高;半人工池塘主要指拦截溪河、湖汉或沟渠交汇的积水地区,建造堤坝而成的水体,通称为“堰”。其形状、面积、水深及其他条件因地而异;天然池塘指自然形成的坑塘、水潭、山塘和小泡子等水体。其环境条件也极为多样。

按水土性质可分为淡水池塘和盐碱地池塘,前者广泛分布于内陆地区;后者主要在沿海和内陆盐碱地。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对盐碱地池塘的渔业利用也日益增多。按养殖方式(投饵施肥与否及数量多少)又可分为精养塘、半精养塘和粗养塘。

环境特点 

主要有:

①混合作用小。池塘基本是静水水体,其受风面小,波浪和混合作用比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小得多。白天,水温、溶氧和其他水质因子的垂直差异大。另一方面,风力也使水面形成一定的波浪,加速空气中氧的溶入,面积较大的池塘作用较强。夜间表层水温降低,加上风力作用,对流加强,使下层溶氧得到补充,水质得以改善。但不利的一面,是下层水中耗氧因子多,消耗氧量大,会使上层传来的氧很快耗尽,加快了整个池塘溶氧消耗的速度,容易引起缺氧和凌晨出现池鱼浮头。

②土质。池塘的土壤能直接影响水质和水的肥度。黑钙土的池塘,水中氮、磷等营养盐类较多,红壤则使池水富含铁和呈酸性,有效磷少,盐碱地池塘水的盐度、碱度或硬度高。经数年养鱼的池塘,底部积累一定的淤泥,含有各种有机物和腐殖质,部分有机物被细菌分解和腐殖质胶体吸附的铵、磷、钾等离子在适当条件下被交换释放,可源源不断地向水中供应营养物质。因此池塘具有适量的淤泥层(约10~15厘米),对保持水质肥度,促进饵料生物繁殖是有利的。但淤泥过多则会恶化水质,容易引起池塘缺氧和发生鱼病。

③水温。池塘的水温变化幅度小,但水温也有垂直差异,在夏、秋高温季节,白天上下层温差可达2~3℃以上。水较深的池塘则有温跃层,上下层水难以对流,下层溶氧和水质条件差,生产力低。鲤科养殖鱼类摄食和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0~32℃,非鲫为20~35℃,虹鳟为7~20℃。

④溶氧。溶氧是重要的化学因子,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物质循环强度。池塘溶氧量有明显的昼夜差异和垂直差异,它取决于溶氧的补给与消耗。溶氧的补给主要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消耗主要是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在细菌作用下)的氧化分解(二者合称“水呼吸”)。池塘过深,下层溶氧很少,水和塘泥中的有机物分解缓慢,不仅不能向水中补充营养盐类,而且可因厌氧分解而产生低级脂肪酸、低级胺类、氨和硫化氢等有害的还原性物质,降低池塘生产力,对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活和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⑤化学耗氧量(COD)和营养盐类。一般养鱼池水质较肥,溶解和悬浮的有机物较多。经细菌分解释放出氮、磷等营养盐类,促进了浮游植物的增长。精养程度越高,化学耗氧量越大。鲢、鳙、鲮、非鲫等适应于COD在15毫克/升以上较肥的水,草鱼、青鱼则喜较清瘦的水。一般高产池塘COD在15~30毫克/升,超过40毫克/升表示水过肥,容易引起缺氧。土质贫瘠、水较深的山塘水质较清,COD低。肥水池塘营养盐类含量较高,一般以有效氮为主,鱼类生长期可达1~2毫克/升,并以铵氮占大部分,在pH值偏碱性条件下,非离子态氨可能达到0.1毫克/升以上而抑制硝化细菌和毒害鱼类。有效磷除黑钙土池塘较高外,一般仅0.003~0.05毫克/升,成为浮游植物繁殖的限制因子,需施磷肥补充。

⑥pH值。池水pH值是重要的水质指标,决定水体中许多化学和生物过程。高产塘一般呈中性至弱碱性反应,pH值在7~8.5。硬度小于3°的水,只有极少量的碳酸氢盐,缓冲能力弱,pH值不稳定。当晴天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时,几乎耗尽水中的CO2,而使pH值显著上升,当水中积聚CO2时又使pH值向酸性转化,危及鱼的生命。鲤科养殖鱼类适应的pH值范围为5.0~10.8。底部淤泥多的池塘,由于积聚各种有机酸而使pH值降低,须去除过多的淤泥,并加生石灰中和酸性和提高水的硬度。盐碱池塘有的碱度很高,pH值多在9以上,这种水对鱼有毒,而且pH值越高,高碱度的毒性越强。

⑦生物环境。养鱼池生物种类少,数量变动大,优势种明显,生物量和种类受外界环境特别是人为因素影响很大。细菌总数每毫升水数十万至数百万个不等,随水中有机物的增多而增大,常形成群聚体,或附在有机碎屑的表面。池塘淤泥单位重量的细菌量比水中高十至数十倍。肥水池浮游植物量在20~50毫克/升,透明度为25~40厘米。喜有机质的种类如隐藻等鞭毛藻类、蓝藻、绿藻、硅藻等易形成优势种,除大部分蓝藻外,大都是鲢易消化的食物,非鲫则能很好地利用蓝藻。盐度在2‰以上的池塘会繁殖能分泌毒素的三毛金藻,其数量达每升水375万~6250万个的密度时会发生死鱼,其他用鳃呼吸的蝌蚪、河蚌等也会受害。浮游动物中一般以轮虫数量最多,枝角类次之,原生动物和桡足类较少,高产塘总生物量在10~20毫克/升。浮游动物是鱼苗的主要食物,鲢、鳙等成鱼仍以浮游动物为生。中国传统肥水池中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的比值为1∶4~1∶3。底栖动物主要有寡毛类的水蚯蚓和水生昆虫的摇蚊幼虫,或有一些螺类。通常鱼池中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只有浮游动物的1/5~1/3,低产塘两者相近或前者高于后者。

渔业利用 

池塘水体较小,人力易于控制其环境条件,故有利于采取综合技术措施进行高度精养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粗养塘每公顷产鱼不到6.67千克,而精养塘可达66.67千克以上,相差十至数十倍。因此池塘养殖总的趋势是发展高度精养或强化养殖的方式。要根据不同的池塘条件合理利用。一般平原地区池塘环境条件较好,水源充足,土质肥沃,面积和深度易控制或改造,可实行精养。山塘土质和水质较瘦瘠,水较深,下层水温、溶氧和水质差,饵料生物少,适宜饲养草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精养程度较低。盐碱池塘(除碱度极高者不能养鱼外)须在养殖过程中逐步改造,降低盐碱度。主要方法是经常引进淡水排去盐碱水;多施有机肥料,使池底形成淤泥,产生腐殖质,其胶体物质镶嵌在土壤间隙中,使池水和盐碱土基本隔绝,并降低pH值;在池边种植田菁等降、排碱的绿肥,破坏盐碱土层的毛细管,避免下层盐碱上泛。北方有山溪水、涌泉水水源并有一定流量的池塘,可养殖虹鳟等鲑鳟鱼类。有地热水、工厂温排水等温热水水源,可控制适宜的温度,进行鲤科鱼类、鳗鲡等的常年养殖。为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和天然饵料资源,普遍采取多种鱼类的混养,以中国进行鲢、鳙、草鱼、团头鲂、青鱼、鲤、鲫、鲮、非鲫等混养为最典型。池塘除养殖鱼类外,还可养殖其他水产经济动物,如罗氏沼虾、鳖、河蟹、牛蛙、河蚌育珠等。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