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产池和孵化器设计
本文说的催产池和孵化器,是指专为鲢、鳙、草鱼、青鱼、鲮等养殖鱼类的催产和孵化提供适宜的设施,达到提高催产率和孵化率,生产更多鱼苗的目的。催产和孵化设施须靠近水源和亲鱼池,并要求土质良好,交通方便。
催产池设计
用作自然产卵和受精的催产池要考虑便于收集鱼卵、捕捞亲鱼和利于保护亲鱼等方面。催产池主要由进水口、产卵池和集卵池组成。有圆形、椭圆形和长方形等。一般以圆形较好,在池底中央出水,鱼卵随水流出,能很快将鱼卵收集完毕(图1)。产卵池规格视生产规模而定,一般直径为7~10米,深1.5~1.8米。产卵池出水口设在池底中心,要加拦鱼栅,由暗管与集卵池相通,暗管直径15~20厘米。产卵池底部由四周向中心倾斜,坡比约6%。进水管直径10~15厘米,与产卵池成40°角切线相交,进水时,使池水旋转,漂浮的鱼卵随水流向池中心集中,通过暗管进入集卵池。产卵池上缘每隔1.5米设一个拦鱼网竿插孔。集卵池长方形,长3米、宽2米。底部低于产卵池底20~30厘米,集卵池另一端上缘设溢水口一个,底部设一排水阀,便于排干产卵池水。
图1 圆形催产池
孵化器设计
鲢、鳙、草鱼、青鱼、鲮等的鱼卵是漂流性卵,要求孵化器内连续不断流入新鲜水,排出含有代谢废物的水。使用较广的有孵化环道、孵化桶、孵化缸和孵化槽等。
孵化环道
有单环和多环等形式。单环只有一个环道,建造和使用较方便,使用较普遍,结构见图2。多环有2个以上同心环道。
图2 单环孵化环道
孵化环道是用砖砌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建筑物,由环道、过滤纱窗、进排水管道和集苗池等组成。水流来自水塔或蓄水池,其最低水位要比孵化环道的最高水位高出1.5米以上,这样可以保证环道内的水有足够的流量和流速,使鱼卵随水流翻动。环道一般宽0.8~1.0米,深1.0米左右。溢(排)水口距环道上缘10~15厘米,经常保持水深0.75~0.85米,环道整个底部向排水孔方向呈1%的倾斜度,便于排干环道的水和鱼苗。各环上缘的高度在同一水平面。纱窗有效过滤面积与环道孵化用水体积有关,一般每立方米孵化用水要有相应的有效过滤面积0.15平方米以上,这样可减轻纱窗贴卵和对鱼苗的压力。纱窗最好略向环道内倾斜,便于洗刷。
环道底部每隔1.5~2.0米设一个鸭嘴喷头,其进水管直径约2.5厘米。喷头长12厘米,口宽10厘米,口厚0.4厘米,制成三角形,安装在进水管的弯头上,离环道底约5厘米,向内壁水平直线方向喷水。每个环道分别安装进水管与各喷头相连接,每环装一个阀门控制水的流量,保持流速在0.15~0.30米/秒。每环总进水管的内径截面积要大于各喷头截面积总和。排水管埋在进水管下方,一般采用直径15~20厘米的陶瓷管、铸铁管或水泥管,与集苗池相通,接收来自过滤纱窗排出的水,再经过集苗池排出池外。出苗孔与集苗管相连或排水管兼用集苗管,并开口于集苗池。收集鱼苗时,关闭进水阀门,装好集苗箱,打开出苗孔。集苗池一般长1.5米,宽1米,深1米左右。
孵化桶(缸)
孵化桶用铁皮制成,规格见图3。从底部进水,通过上部过滤纱窗出水。孵化缸用水缸改制,其进水方式有多种。水流带动鱼卵或鱼苗运动。桶(缸)的孵化密度大,孵化率高,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因此使用很普遍。塑料孵化器的孵化原理基本与孵化桶(缸)相似,对结构作了适当的改进,全部由塑料制成。
图3 孵化桶(缸)
孵化槽
由砖砌成的长方形水泥池(图4)。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管理,孵化率也较高。孵化槽的进出水口在池的同一端,底部设两个以上鸭嘴喷头进水,同一端上面设出水槽,同进水呈相反方向出水。集苗管设在另一端,水在槽内形成水平与垂直的环流,鱼卵或鱼苗随水漂流。较大的孵化槽长2.5~3.0米,宽1.5~2.0米,深1.0~1.2米。较小的长1.7~2.0米,宽0.7~0.8米,深1.3米左右,结构见图4。小型孵化槽可以由几个至几十个槽并联排列成单行、双行或多行,由进水总管分别通往每个孵化槽,每个孵化槽安装一个进水阀门控制其进水量。集苗管设一个出水阀门流向集苗总管,然后通向集苗池,各个孵化槽可兼用一个集苗池。收集鱼苗时,先从出水槽中用虹吸方法吸出或直接舀出孵化槽的大部分水,再用密网收集鱼苗,余下少量鱼苗从集苗池中收集。
图4 孵化槽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