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池塘养鱼技术的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21/09/16 11:15:34  浏览次数:285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池塘养鱼是人们在小型人工水体(一般在100亩以内)中,采取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技术措施,保证鱼类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获得优质鱼产品的生产过程。池塘养鱼包括鱼苗繁殖、鱼种培育和商品鱼养殖三个主要环节。


  我国具有悠久的水产养殖历史,有关养鱼的记载,最早见于殷商时代(约4000年前)。公元前460年的《范蠡养鱼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文献。新中国的池塘养鱼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49~1964年为恢复发展期,突破了“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总结应用了“八字精养法”;1965~1978年为不稳定徘徊期,忽视科学技术,池塘养鱼徘徊不前;1979年以来为快速发展期,池塘承包改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使我国水产品总量在1989年跃居世界首位。


  池塘养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要占淡水养殖总产的70%以上。我国池塘养鱼技术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八个字上,通过多个优良品种混养搭配、投喂合适的饵料、水质生态净化等技术措施,保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提高水域空间、生物能、太阳能的利用率和饲料的转化率,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这八字方针及配套技术,是推动我国池塘养鱼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不断加强,海洋、湖泊、水库养殖将受到限制,池塘养鱼比重进一步提升,在现有养殖池塘面积不可能大幅提升的基础上,提高养殖池塘单产、增加优良养殖品种、提升养殖产品品质将是以后发展趋势,池塘养殖将向着高密度、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高生物负载量和高投入量的池塘养殖模式下,池塘养殖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富营养化加剧,池塘中有害物质超标,品种衰退、生长缓慢、产量下降,鱼病频发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池塘出发,构建良好的池塘生态系统,引进开发高效的养殖技术和品种,促进池塘养殖持续健康发展。


池塘标准化改造


  我国的主要商品鱼养殖基地多建于上世纪70至80年代,缺乏常态的维修养护,排灌设备破损或不配套等,池堤垮塌,淤泥沉积,使池塘变浅,载水量下降,鱼类活动空间变小,底泥中有机质及有害物质积累,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给养殖对象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和威胁。池塘改造工作已引起重视,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作,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改造养殖池塘1100多万亩,占“十二五”需要改造任务的近50%。但我国仍有淤积和坍塌严重、蓄水深度不足1m的老化池塘2000多万亩,池塘标准化改造将是今后较长时期的重要工作。


  相对于传统养殖池塘,现在的池塘改造和建设中更注重生态环保和健康养殖,主要表现在:(1)水产养殖场进、排水系统的工艺规划设计。养殖用水水源的选择、水质条件的好坏、泵房及进、排水渠道设计的合理与否以及进、排水闸门的结构设计、选型等都将影响以后养殖生产的能耗和效益。必须全面考虑,合理规划进、排水系统。(2)根据养殖对象和养殖工艺的不同生物学习性,池塘设计更加科学精细,如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池塘需设计中央浅水区、塘埂坡度要大,以便种植水草和适合作为饵料的螺类繁殖生长,中华鳖的养殖池塘需设计中央浅滩、塘埂坡度要大,以便中华鳖“晒背”,对虾类养殖池塘塘底需设计环沟和中央沟,以利于对虾类生长栖息和排水捕捞等。(3)合理规划水质净化系统。在养殖场内合理利用一些不规则水面或者沟渠等建设人工湿地等水质净化循环系统,做到节水养殖、清洁养殖。


优良品种的选育应用


  原良种是水产养殖业的基础,建立配套完善的水产原良种繁育体系,培育、推广应用水产优良品种,提高水产养殖良种化水平,对于促进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国水产养殖传统品种以大宗淡水鱼类为主,即“四大家鱼”和鲤、鲫、鳊等,自上世界七十年代以来,养殖对象逐渐增加,如鳜、鲶、鲈、鳢等名特优鱼类,罗非鱼、斑点叉尾鮰、大口胭脂鱼等引进鱼类,裂腹鱼、湘华鲮、黄河鲶等土著鱼类,同时,一大批人工选育的优良水产新品种也逐渐成为水产养殖的主力军,如湘云鲤、湘云鲫、长丰鲢、异育银鲫、芙蓉鲤鲫、团头鲂“浦江一号”、吉富罗非鱼等。目前,我国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约55%,仍远落后于种植业、畜牧业的良种化水平。


  为提高水产养殖原良种化水平,一方面需要加强种苗生产管理,保证水产苗种规范化生产,为养殖户提供健康、优质水产种苗,另一方面需要应用传统和现代鱼类育种技术,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水产新品种,提升养殖效益。这些育种技术包括家系选育、杂交、细胞核移植、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基因转移、染色体组操作、标记辅助育种等,一大批水产新品种(系)也因为这些技术的应用而得以培育成功,如湘云鲤、湘云鲫、长丰鲢、芙蓉鲤鲫等。随着人和其他主要动植物基因组的破译,模式动物和经济动物基因组计划方兴未艾,我国也启动了鲤基因组计划。未来更多的优良水产新品种将进入常规池塘养殖。


水质生态调控


   养鱼先养水,水是鱼类及其它养殖生物的生存介质, 水质的好坏决定养殖成败。“肥、活、嫩、爽”四个字是渔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归纳出判断水质好坏的经验。新的池塘水质调控技术主要表现在:


(1)微生态制剂和菌肥的应用。我国农业部已批准使用的有益微生物菌种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酵母菌、噬菌蛭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六大类微生物。目前用作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光合细菌等。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一是抑制有害微生物,与有害生物竞争养分和附着部位;二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作用;三是改善机体代谢,补充机体营养成分,促进生长;四是参与生物降解,消除有机污染物,净化环境。


(2)池塘水质改造复合生态系统。通过合理布置养殖池塘和配套人工湿地比例,使池塘养殖废水进入人工湿地,经过滤净化后能重复利用,达到养殖废水少量排放或零排放,实现养殖和周边生态环境间的和谐共存。其中包括池塘养殖模式的选择和品种搭配,人工生态湿地的设计建设等关键技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渔业机械研究所等均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疫苗和免疫增强剂的开发使用


  在高密度、高投入、高产出的池塘精养模式下,养殖户多使用抗生素、化学制剂来防治鱼病,,但这将影响水产品质量,如出口水产品斑点叉尾鮰和克氏原螯虾的药物残留问题、国内多宝鱼孔雀石绿残留事件等,既损害消费者利益,也阻碍整个产业的发展。使用疫苗和添加中草药制剂等各种免疫增强剂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途径。目前国内首个草鱼出血病活疫苗已经问世,即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发的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89株)并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一类新兽药证书[证书号:(2010)新兽药证字51号]。该疫苗的获批,标志着我国水产疫苗产业化发展进入实质阶段,将为我国水产疫苗的研制和中试生产提供经验,更多的水产疫苗将在未来的养殖生产中进入应用。中草药则具有独特地增强免疫的特点,可以整体调节和双向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机体始终保持免疫平衡状态,同时中药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毒副作用小,不存在药物残留问题。诸多研究显示,通过注射中草药有效成分或者饲料中添加中草药,能有效提高鱼类免疫力,增加生长速度,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但中草药制剂目前尚未能广泛用于水产养殖,其原因一是相对于抗生素,中草药的成本更高,二是中草药制剂的药理机制和药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绿色饲料和精准投喂技术


  饲料是养殖环节的主要投入品。开发营养、优质、高效、环保的绿色饲料,可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提高养殖效益。随着鱼粉价格的不断攀升,开发替代蛋白源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同时,解决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问题,提高水产品品质也将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识。


  精准投喂技术主要通过研究不同养殖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摄食与环境的关系、最佳投喂节律和投喂频率等,建立不同环境下随着鱼类生长的动态变化的动态投喂率估算技术,降低饲料浪费,提高利用效率。包括: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求估算技术,生长与摄食模型,不同环境因子下的摄食率变化模型,最佳投喂节律,最佳投喂频率,以及自动化投喂设备等。


渔业信息化


  渔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渔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渔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发展过程。渔业信息化是渔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渔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支撑条件,它将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渔业现代化的方向。应用于池塘养殖的渔业信息化内容主要有池塘水质实时监控系统,鱼病远程诊断系统,渔业经济信息共享平台等。目前,我国应用于池塘养殖的渔业信息化系统还在研发试验阶段,离生产上普及应用尚有一些差距。


(作者: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2渔场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卜野1 王金龙2 李传武3)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