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产珍珠养殖
简史
种类与分布
主要有以下四种。
合浦珠母贝
俗称马氏珠母贝、珠牡、等,是世界海水珍珠养殖的主要贝种,也是生产珍珠最多的母贝。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南部,自日本千叶县以南至菲律宾、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澳大利亚等国。中国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省沿海均有分布,尤以广西自治区合浦的浴龙尾镇至西村一带长约30千米的海区及广东省的大亚湾、大鹏湾等地产量较多。
大珠母贝
俗称白蝶贝、马六甲珠母贝(malacca pearl oyster)。依其珍珠层腹缘部分色泽的差异,又有银唇珠母贝(silver lip pearl oyster)、金唇珠母贝(gold lip pearl oyster)和黄唇珠母贝(yellow lip pearl oyster)之别。大珠母贝是一种大型的深水贝类,也是世界上珍珠养殖母贝中最大型珍珠贝。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热带、亚热带海区,产量则以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阿拉弗拉海区最大。中国的雷州半岛有该种分布,故其地理分布北界应是21°N。中国的海南岛、西沙群岛及台湾岛沿海也都有分布。
珠母贝
俗称黑蝶贝。因其珍珠层腹缘部分色彩的差异,又有黑唇贝(black-lip)与虹唇贝(rainbow-lip)之分。波斯湾的巴林岛海域产的孟买贝,红海产的埃及贝,东玻利尼西亚产的黑贝以及墨西哥产的巴拿马贝等都属珠母贝。非洲东海岸产的马达加斯贝(略带红色)是其变种。本种分布较广,自25°S至33°N均有资源发现,但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水域,中国南海北部涠洲岛(广西)、硇洲岛(广东)、海南岛、西沙群岛和台湾岛沿海亦有分布。尤以海南省崖县一带资源较为丰富。
企鹅珍珠贝
俗称企鹅杯。属大型珍珠贝,个体仅次于白蝶贝。在奄美大岛以南的太平洋、印度洋均有分布。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及海南诸省和西沙群岛。多生活于流速大的水道及海角附近。
形态构造
外部形态因品种而异。
合浦珠母贝
贝体斜方形,背缘略平直,腹缘弧形,前后缘弓状。前耳突出,近三角形;后耳较短。壳面茶褐色或黄褐色,同心生长轮脉细密,腹缘鳞片伸出呈钝棘状。贝壳两片薄而轻,左壳稍凸,右壳较平。右壳前耳下方有一明显的足丝凹陷,蓝绿色,毛发状足丝由此伸出。壳内面铰合线平直,铰合部有一主齿,沿铰合线下方有一长条齿片。成贝壳高7~10厘米,壳宽2.5~3.5厘米。
大珠母贝
贝体大,壳坚厚而重,左右两壳几乎相等,左壳比右壳稍膨大,壳高略大于壳长,成贝壳高20厘米左右,大者超过30厘米,壳宽约为壳高的1/5。壳顶偏前方。前耳明显呈三角形,后耳几乎消失,呈圆钝状。成体无足丝。贝壳背缘较直,以壳顶为中心的近似同心圆状生长线明显,腹缘圆。边缘鳞片较合浦珠母贝粗钝,末端稍翘起,薄而脆易脱落。壳面黄褐色。壳内面珍珠层厚,银白色,有的个体腹缘呈金黄色。边缘部为黄褐色棱柱层和角质层的混合结构。珍珠层中央区,有一明显的葫芦形的闭壳肌,缩足肌痕与闭壳肌前方相接。外套肌痕“S”形。铰合线直线状,与背缘等长。韧带黑色,略短于铰合线。
珠母贝
贝体大小介于合浦珠母贝与企鹅珠母贝之间,成贝壳高10~15厘米,大者超过17厘米,壳宽3~5厘米。壳坚厚。前耳部短,后耳部退化。铰合线短,没有铰合齿。壳面棕黑色或黑绿色,同心生长轮脉细密,具有白点状放射纹10~18条,鳞片稀疏,排列整齐而规则。足丝窝大而明显,足丝发达。壳内面珍珠层厚而光泽,具虹彩,边缘暗绿色或呈虹彩状。闭壳肌葫芦形,位于珍珠层中部偏后方,外套膜肌痕“S”形,不甚明显。
企鹅珍珠贝
贝体斜长方形。壳面黑色,被有绒毛,众多的生长绒呈轮状。前耳短,后耳长。左壳外部膨大隆起,右壳平塌。在前耳下方有一大足丝窝,足丝成束,树枝般粗而坚韧。壳内面珍珠层银白色,具虹彩光泽,边缘古铜色,腹缘棱柱层黑色。铰合线直线状,铰合齿不明显。成贝壳高15~18厘米,大者超过26厘米,壳宽4~6厘米。
内部构造以合浦珠母贝为例,外套膜左右对称,是形成贝壳和珍珠的主要部位。前闭壳肌蜕化,仅剩1个发达的后闭壳肌,位于软体部中央略偏后方。足位于身体的前方。从足丝腔中分泌出成束足丝。鳃位于身体的前腹方,左右各1对,前端与唇瓣相接,后端接近肛门的腹面。消化器官由唇瓣、口、食道、胃(外被消化盲囊)、肠、晶杆囊、直肠、肛门等部分构成,肛门开口于闭壳肌腹外缘。在生长季节,生殖腺充满整个腹脊并包围消化盲囊。一般雄性性腺呈桔红色,雌性者呈浅黄或桔黄色。生殖导管最后开口于肾腔中,生殖细胞经泄殖孔排至外套腔中。
生物学特性
珠母贝养殖
以合浦珠母贝为代表。
场地的选择
养殖场地应选在风浪较小、潮流畅通、水深在低潮保持2米以上、饵料生物丰富的海湾中部或近湾口处。海水盐度通常在20‰以上,雨季也不低于17‰;冬季水温在12℃以上,夏季在30℃以下;底质为砂泥或砂;浮泥及敌害生物较少;没有污染的海区。养殖场地宜划分为分散的小块,以免阻碍水流而沉积淤泥及排泄物,引起场地老化。老化的场地应采取轮休措施,加以利用。
养殖设施
有四种类型,可根据养殖场地的底质、风浪大小及水深等情况选用。
浮筏
一般用毛竹或石竹,也可兼用杉木与竹竿,纵横交叉扎成坚固的排架。浮筏规格因地而异,常用的有12米×7米和8米×6米两种,前者竹竿下面扎上9个泡沫浮桶(或涂敷防锈剂的油桶),后者扎6个。单个筏或数个筏连成一排,与水流平行排列,四角以锚缆固定。在易受强风影响的海区,可选择偏流、偏风的方向,以保证浮筏的安全。贝笼直接垂吊在竹架上。此种结构浮力大,管理操作可直接在筏上进行。
延绳筏
构成延绳筏的绠绳长度依海区条件而定。一般为60~70米,每隔2~3米结上1个直径25~30厘米的塑料浮球,两端以锚或桩固定。绠绳之间距离为3米,若干条绠绳连成1个小区。贝笼则垂吊在浮绠上。延绳筏作业时必须使用小船或舢板。
固定桩架
即养殖平台。以钢筋水泥柱作桩,杉木、毛竹或石竹搭架,用铁丝加以固定。水泥桩必须埋入1.5~2米深,间距3.5米左右;杉木长约7.5米,间距80厘米;竹长8米以上,间距40厘米。贝笼垂吊于竹架下。固定架牢固、平稳、抗风浪,便于管理操作。
固定桩绳
通称打桩养殖,一种较简易的养殖设施,造价便宜。一般选用5~6米长木麻黄,头削尖后,插海底1.0~1.5米深,成行排列。在桩的中潮水位高度上,缚胶丝绳或双股8号镀锌铁线,把同行的桩横向固定,连接成一个坚固的整体,以抗风浪。贝笼垂吊于胶丝绳或铁线上。作业时需用小船,由于涨潮时养殖设施浸没水中,作业时间受到限制。
母贝的育成
母贝是指能作为插核施术的贝。养殖的合浦珠母贝分为贝苗、幼贝、成贝和母贝。贝苗来源于天然海区采苗和室内人工育苗。日本等国主要通过繁殖季节的苗情预报,于海区及时投放附着器而获得贝苗(1965年开始通过人工育苗补充贝源)。中国自1965年合浦珠母贝人工育苗成功、1966年推广应用于生产后,苗种来源主要通过人工授精及幼虫人工培育而获得。苗种生产在中国已形成产业化规模。与此同时,也在有条件的海区(大亚湾、大鹏湾等)采集天然贝苗补充苗源。
人工育苗
挑选个体健壮、性腺成熟的亲贝,用解剖法吸取精卵后,在适量氨海水作用下授精,或通过蓄养亲贝,诱导产卵受精。受精卵以沉淀法清洗后静置,待胚体进入原肠期上浮时,用层分法收集、移出,经暂养后移入水池中饲养。饲养期间,每天换水后投喂单细胞绿藻和酵母,当胚体进入眼点期后投放各种经过预处理的附着器。在正常情况下,幼虫约经3个星期的饲养,附着成苗,贝苗壳长约2毫米便可收集。然后再按大小将其装入各种规格的胶丝网笼中,移入海区进行吊养。吊养过程中注意洗刷网上的污泥、海藻和附着物及清除敌害生物,并根据贝苗生长情况及时分疏、换笼。从贝苗长至幼贝约需半年。
母贝养成
0.5龄以上的贝开始性成熟,进入母贝养成阶段。此期内要定期修补和清洗贝笼,除去附着生物、敌害生物。预防台风及淡水的危害等是养好母贝的重要环节。养成可供施术的母贝在中国需1.0~1.5年、在日本需2.5~3.0年。
插核育珠
把珍珠母贝切开创口,向贝体内植入制作好的外套膜组织小片和插入人工制成的珠核,然后培育母贝育成珍珠。
插核施术原理
施行插核手术是基于天然珍珠的成因。天然珍珠的形成有以下两种说法:①外部原因说。砂粒、小虫或虫卵等异物,偶然侵入壳内,与外套膜外表皮细胞一起陷入结缔组织,表皮细胞组织裂殖成珍珠囊包围异物,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珍珠。②内部原因说。外套膜表皮细胞组织的一部分,因病变而脱离原来部位,进入结缔组织,裂殖成珍珠囊而形成珍珠。
人工珍珠的养殖是依天然珍珠形成的原理,向贝体内植入珠核和分泌珍珠质的外套膜小片,使其形成人工养殖的珍珠。
施术工具
主要有开口器、木栓、切片刀、镊子、开口刀、通道针、送核器、小片针、贝台(手术台)等。此外,还备有用淡水产的背瘤丽蚌壳制成各种规格的圆形或半圆形的珠核。
插核施术方法
视生产珍珠种类而异,分为圆形有核珠施术法、异形无核片珠施术法和半圆附壳珠施术法。
圆形有核珠施术法
在自然状态下,母贝生殖腺从春至秋都怀有精、卵。性腺丰满的母贝,插核困难,术后效果也不好。为此,施术前应将母贝进行催产或抑制处理。然后把要插核的母贝,清洗干净,腹面向上,竖起排列于盛有海水的浅盆中,2~3个小时后,贝口自然张开,或将开口器插入壳内,将口开大,然后用木栓拴口。
制作外套膜组织小片,要挑选约2龄贝、壳内层呈白色、体壮的贝作为小片贝。珍珠贝的外套膜分为三部分,即外套膜缘部和与之相邻接的有色线的缘膜部以及内面的中央区。.正常情况下,珍珠贝外套膜边缘部的细胞,主要分泌棱柱层和角质层,缘膜部以内的外表皮细胞分泌珍珠质。基于外套膜各部分的机能不同,制作组织小片,应选择左右外套膜的腹缘部分,同时以外套膜的色线为基准,切其色线两旁部分,内外宽度比例为1∶1。但有的珍珠场依季节不同而分别采用;7~8月内外宽度比例为2∶3;9月为3∶2。切取的小片形状为方形,其大小一般是:小片边长为珍珠核直径的1/3。切成的小片用2%红汞水染色和滴上过滤海水浸润。但小片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应在1小时以内用完以保证小片细胞的生活力。
插核时,要把拴口的母贝捧上手术台,于足基部开一适度切口,用通道针往肠管迂曲部前方的生殖腺或消化盲囊与收足肌之间的生殖腺处(即插核部位)(见图)做通道,然后把小片和珠核送入。
送片和插核的先后次序,有以下三种不同做法:
①先送片后插核;
②先插核后送片;③滚核推片。不管哪一种做法,都切忌损伤其他内脏器官(包括闭壳肌),要求小片的外表皮(靠内贝壳面表皮)平整贴核面,以利圆形优质珍珠的形成。插入珠核的数量以1个母贝2~3颗为宜。插核时间除炎热的夏天和寒冷冬天外,其余时间均可进行。
珍珠贝插核部位图示
异形无核片珠施术法与圆形有核珠施术法不同。不需在母贝体中插核,只需向插核部位移植小片。每贝送6~12片不等。
半圆附壳珠施术法
仅在大型珍珠贝(如企鹅珍珠贝、大珠母贝)养殖场使用。其方法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施术前,选择好无病害的3龄以上母贝。施术时,置拴口的母贝于手术台上,用送核器嵌上半圆珠核,并在珠核的附着面滴上1~2滴粘合剂,立即将珠核粘在闭壳肌附近的贝壳面上。每边贝壳可粘2~3颗,直径8~15毫米。粘着完毕,拨下外套膜覆盖珠核,取出木栓,将施术贝移到海上养殖。
珍珠培育
母贝插核后至珍珠育成,须掌握好以下环节:
母贝术后休养 母贝施术后,为避免大量死亡和脱核,必须放在优良环境下休养,使贝体逐渐恢复健康。对环境的要求为:低潮水深保持4~6米,盐度不低于23‰,水温不超过28℃,水流畅通,没有污染,生物敌害少,风浪小。母贝休养期,依珍珠囊形成的天数而定,一般条件下,移植的小片分裂增殖完全形成珍珠囊约需1个月。1个月后,贝体已康复,珍珠囊开始分泌珍珠质,施术贝的休养期即可解除。
珍珠育成
休养期后,可减少施术贝笼养密度,移至育珠养殖场垂吊于养贝架上继续养殖和育珠。优良的育珠场,应是避风条件好,涨落潮水交换快,有少量河水流入、盐度23‰~32‰、营养盐丰富、浮游生物量多、低潮水深保持5~8米、往来船只少的海区。施术贝在育珠期,要定期检查。每年至少1次,清除贝壳和笼上的附着生物,以利母贝生长、活动和珍珠的形成。吊养水层也应该随季节调整,在春季水温上升时,可吊于水面下2米水层;在夏季水温高于28℃或水温低于18℃时,可将养贝笼移到水面下3~4米水层养殖。育珠时间,圆形有核珠需一年半至两年,片珠和附壳珠需10个月至一年。
收获珍珠的时间,一般在秋、冬季。珍珠收获后,除少数优良珠和药用无核片珠外,大部分需要加工,调整色泽,或者制成各种工艺品,才能出口或内销。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