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鳗鲡产业发展情况探析

发表时间:2024/09/13 16:37:39  来源:中国水产 2022年11期  浏览次数:151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中国鳗鲡产业发展情况探析

文/张翔 叶翚 王虹人 钟传明 黄太寿* 陈燕婷

鳗鲡产业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介绍了我国鳗鲡产业现状及鳗鲡主要养殖模式,并就当前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鳗鲡苗种资源保护与管理,加强行业组织管理与建设,促进鳗鲡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及推进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工作等思路对策,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是世界鳗鲡养殖和出口的第一大国,除港澳台外,共有12个省从事鳗鲡的养殖生产。鳗鲡产业主要位于广东省和福建省,并在江苏省、江西省等地也得到长足发展。鳗鲡曾连续多年在我国出口创汇单一水产品中排名第一,年出口额可达10亿美元以上,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在双循环经济驱动下,鳗鲡国内销售市场规模逐渐赶超国外市场。同时,受环保要求约束等因素影响,鳗鲡产业正不断做出调整和升级,总体向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

一、产业现状综述

(一)养殖情况

1.规模布局

2021年,全国鳗鲡养殖产量25.53万t,比2020年增长1.82%。其中,福建省11.10万t,广东省10.79万t,两省合计占比达86%;江西省鳗鲡养殖产量2.00万t,江苏省7956t,合计占比达11%,其他省份如浙江省、湖北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产量大多在一两千吨左右,合计约3%(数据来源:2022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见图1)。中国大陆现有养鳗场1500多家,其中,日本鳗鲡主产区在广东省,美洲鳗鲡主产区在福建省、江西省,福建省亦有少量日本鳗鲡养殖。

图1 2021年全国鳗鲡养殖主产区产量分布图(单位:t)

广东省鳗鲡养殖区域面积约1万ha,以土池养鳗模式为主,主要集中在江门台山和佛山顺德。其中,台山市养殖产量已占广东省鳗鲡养殖产量的50%,养殖面积达0.5万ha。2020年,广东省鳗鲡养殖产量分布见图2。

图2 2020年广东省鳗鲡产量分布图

福建省鳗鲡养殖面积约3269ha,有大小养鳗场800家~900家,以水泥池精养模式为主,土池养殖模式为补充。由于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原因,福建养鳗场比三年前减少了100多家,很多养鳗场由沿海地区转移到南平、三明、龙岩等内陆市。2020年福建省鳗鲡养殖产量分布见图3。

图3 2020年福建省鳗鲡产量分布图

2.产业效益

中国鳗鲡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涵盖养殖、饲料生产、烤鳗加工、进出口贸易及配套服务等领域。全国现有鳗鲡加工企业约40家,鳗鲡饲料企业20余家,涉鳗从业人数超30万人,全产业链年产值超300亿元,在中国水产养殖业中可谓举足轻重。根据海关统计,2021年中国共出口鳗鲡产品7.08万t,创汇13.64亿美元。

(二)流通与加工

1.流通情况

鳗鲡产品主要包括烤鳗、活鳗和少量冻鳗,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销售途径进行流通:一种是作为活鳗直接供应国内外市场,销往各大水产市场以及水产批发商。另一种是作为烤鳗的原材料销往烤鳗厂或专门的收购商,制作成烤鳗产品流通到国内外市场。三是大型鳗企直销,除常规销售外,鳗企通过电商、短视频平台、新零售、商超、连锁餐饮业等渠道直接开展销售。通过以上三种方式,2021年中国活鳗出口约1.01万t,国内消费约2万t~4万t;烤鳗出口5.98万t,内销约5万t~7万t,烤鳗出口与内销比例基本相当。

2.加工情况

据2021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0年福建省渔业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鳗鲡加工产量达12.92万t,其中,福建省鳗鲡加工产量为5.44万t,烤鳗产量达5.00万t,年产值75.6亿元。

据调查,全国有鳗鲡加工企业40家左右,其中福建省烤鳗加工企业达20家,年加工烤鳗能力约15万t。2021年,福建省烤鳗厂烤鳗加工产量普遍增长,1月~11月福建省烤鳗产量比2020年同期增长40%左右。广东省具备一定规模的烤鳗厂有16家,年生产烤鳗约1万t~1.5万t。

(三)市场情况

1.国内消费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国内烤鳗市场出现价格产量先抑后扬的局面,而2021年上半年烤鳗价格甚至超过了2020年的最高价格,国内市场保持了良好活力。2021年全国烤鳗内销约5万~7万t,约占全国烤鳗产量的一半,烤鳗市场价格180元/kg。2021年以来,国内活鳗销售约2万~4万t,根据中国鳗鱼网2020年、2021年鳗鲡市场价格周报统计,美洲鳗市场价格同比上扬,日本鳗市场价格同比下跌(见表1),2021年国内活鳗市场价格见图4、图5。

进博会在向世界敞开中国大门的同时,也在开始书写“品牌中国”的未来。这次盛会只是新时代中国走向更高水平开放的第一步,从这里出发,中国正在与世界一起诉说,续写关于未来的故事。

表1 2021年国内活鳗市场价格均价(单位:元/kg)

图4 2021年国内美洲鳗市场价格变化图(单位:元/kg)

图5 2021年国内日本鳗市场价格变化图(单位:元/kg)

国内市场较为突出的特点是大型鳗企在电商板块不断发力,带动鳗鲡产品网上热销,例如从京东自营店、天猫旗舰店、抖音、快手等网店及视频传播平台进行网上销售、直播带货,并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打造符合年轻人消费趋势的鳗鱼饭便当礼盒,实现加热即食、携带方便的功能。通过创新多种营销手段、打造鳗鲡食品品牌等方式,带动了国内鳗鱼市场的兴旺。2022年1月份淘宝网月销量数据可查的前6名烤鳗品牌依次是“鳗鲡堂”“胖舅舅”“九里京”“鲙品”“口水时代”“鳗知道”,月销量依次为5万份+、6000份+、4000份+、3000份+、2000份+、2000份+,其中“鳗鲡堂”品牌属福建省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公司、“胖舅舅”“九里京”“口水时代”均属莆田东源水产食品有限公司、“鲙品”属福建大昌食品有限公司、“鳗知道”属福清海峰食品有限公司,均为福建鳗企旗下品牌。由于广东省鳗鲡主要以活鳗形式销售,鳗鲡产品在各大电商平台所占份额较少,可以查到的有“顺e德”和“顺龙鳗”等品牌。

2.国际贸易

2020年上半年,由于受中美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鳗鲡对外贸易严重受挫,下半年逐渐恢复,并在2021年大幅上升。据2021年海关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出口鳗鲡产品7.08万t,比2020年全年鳗鲡出口量增加了33.17%,创汇13.64亿美元,其中烤鳗出口量5.98万t,比上年4.28万t增长了39.74%,创汇11.77亿美元,占创汇总额86.32%,活鳗出口情况与上年接近,创汇1.78亿美元,占创汇总额13.05%(见图6);从烤鳗出口量看,前6名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依次是日本、马来西亚、美国、香港、俄罗斯、台湾地区,合计占比达85%。

图6 2021年全国出口鳗鲡产品构成

福建省鳗鲡产品出口量多年来居全国第一,2021年出口鳗鲡产品3.90万t,占全国出口量的55.03%,创汇7.49亿美元,其中出口烤鳗3.63万t,占全国烤鳗出口量的60.70%,创汇7.04亿美元;出口活鳗2367t,占全国出口量的23.42%,创汇4385万美元。广东省2021年出口鳗鲡产品1.11万t,其中烤鳗7869t,占全国烤鳗出口量的13.16%,出口活鳗4325t,占全国活鳗出口量的42.79%(见图7)。(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图7 2021年中国鳗鲡产品各地出口情况表(单位:t)

(四)鳗苗情况

鳗鲡属降海洄游性鱼类,生活史复杂,其规模化全人工繁育至今仍然是世界性难题。目前,鳗鲡养殖所需苗种仍完全依赖捕捞的天然鳗苗,每年国内鳗鲡的投苗量主要取决于当年的鳗苗捕获量及进口的鳗苗量,不同年份的投苗量可能会有较大波动。

据来自中国渔业协会鳗业工作委员会、福建省鳗业协会、广东省鳗鱼业协会、中国鳗鱼网、福建省天马集团有限公司等机构的信息数据统计,2019年秋至2020年上半年全国鳗鲡投苗量约76t,其中广东省投苗量约45t,均为日本鳗鲡;福建省投苗量约31t,其中美洲鳗苗约22t,日本鳗鲡苗约6t,欧洲鳗鲡苗约3t。2020年秋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鳗鲡投苗量约50t,其中广东省投苗量约23t,均为日本鳗鲡苗,福建省投苗量约17t,包括日本鳗鲡苗约2t和美洲鳗鲡苗约15t;江西省投苗约10t,均为美洲鳗鲡苗。

(五)发展新趋势

一是产业出现内销外贸两旺的局面,预计下一步这种趋势还将更加明显。虽然鳗鲡产业是传统的外向型产业,但随着鳗企对国内市场的不断拓展,国内消费者对鳗鲡产品的认可度大幅提高,强力拉动了鳗鲡产品内销市场。二是受养殖尾水治理等环保新要求和城市区域规划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养鳗场转移至广东、福建内陆山区及江西等省继续养殖。三是产业链延伸。大型鳗企不仅加快推进原有产业,而且正在引导鳗鲡产业链向着文旅、休闲、美食、电商等领域不断拓展和延伸。

二、养殖模式综述

(一)水泥池精养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占地面积小、养殖密度大,冬季鳗鲡摄食情况优于土池模式,但每日排换水量大,约占养殖水体的40%~50%。传统做法通常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而随着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特别是对水环境和水资源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不少鳗企增设了尾水处理池,尾水处理面积与养殖面积相当,尾水通过化学法和生物法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二)土池生态养殖模式

土池养鳗特点是养殖密度小、养殖成本较低、养殖周期短且成本回收快。福建省土池面积0.33ha~0.67ha,广东省0.67ha~1ha,水深均为2m左右,投苗规格为黑仔或幼鳗,投苗密度视鳗苗规格而定,每亩4000尾~1万多尾,并经历几次分塘,收获时每公顷产量可达1.5t~2.5t。由于土池中的鳗鲡生长旺盛,养殖6个月即可达到最小上市规格(约200g/尾),养至10个月大多可上市销售。

该模式为广东省主要的养鳗模式,主要分布在台山、中山及顺德一带,连片规模化生产,养殖品种主要为日本鳗鲡。福建省土池养鳗模式大致与广东省相当,由于多数是与水泥池精养模式配套使用,投苗规格上更大一些,养殖品种主要为美洲鳗鲡和部分日本鳗鲡。

(三)双循环养鳗技术模式

双循环养鳗技术模式是近年来在福建省涌现的新型绿色养鳗模式,该模式是对水泥池精养模式的改造升级,属于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发明专利“双循环零排放的健康养殖系统”的一部分,分为内循环养鳗模式和外循环尾水处理模式,两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能互相组合。

该模式首先在每口养鳗池的一侧过道改造出渔污池,养鳗池面积约为250m2/口,渔污池占养殖面积的5%左右。由于鳗池的池底呈锅底状,鳗池中的大量粪便残饵等等固形物在池中水流的旋转带动下会随着池水一起流入池底中央的排污口,再通过排污口下方连接的管道流至鳗池一侧的渔污池进行沉淀和浓缩,并适时将固形物排入外循环进行处理。而去除大量固形物的池水则通过气提的方式回流至鳗池,形成24h不间断的内循环,以保持鳗池的池水处于较干净的状态。在外循环中,利用物理法去除粪便等固形物,生物处理法去除细微颗粒或溶解的氮磷,从而实现养鳗尾水的回收利用或达标排放。其中内循环养鳗模式由于效益显著且建设成本企业可接受,目前已在福建省的福州市、龙岩市、南平市、三明市、漳州市及湖北省、江西省等地20多家工厂化养鳗企业示范推广,面积超70万m2,并获得了十余项专利授权。由于该模式成效好、认可度高,大多数鳗企在没有经费支持的情况下,也积极主动要求采用该模式进行鳗场建设及改造。

在福建省多个养鳗场的示范推广显示,该模式主要具备以下优点:一是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将鳗场日排水量减少50%以上,既节约了水资源和生产成本,又减轻了后端尾水处理的压力。例如,漳平市珒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应用示范中节水50%、节煤55%、节电40%。二是通过改善养鳗水环境,有效减少鳗鲡疾病的发生,养殖过程用药减少50%以上。三是让鳗鲡在健康环境中生长,日增重或养殖密度可提高20%以上。四是建设或改造成本在企业可接受范围内,如新建鳗池的成本为5000元/口,改造鳗池的成本约为1万元/口,且通过节水、节能、节药和提高日增重后,能使企业在约两年时间内收回该模式的建造成本。

三、存在问题

(一)鳗鲡资源衰退,苗种供应遇瓶颈

由于鳗鲡的全人工繁育至今仍是世界性难题,用于人工养殖的鳗苗完全依赖野生苗种供给。而自20世纪70年代起,全球鳗鲡资源呈现明显的衰退趋势,例如欧洲鳗鲡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II受到出口管制。尽管2020年10月以来,欧盟对欧洲鳗苗的管制略有放松,但由于国内对欧洲鳗苗进口增设了进口许可证环节,审批耗时较长,难以满足国内养殖者的实际需求,2021年欧洲鳗苗进口量几乎为零。同时,日本鳗苗产量有限且价格居高不下,美洲鳗苗限量捕捞且价格走高,新品种鳗苗虽有供应但养殖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每年苗种供应受到当年鳗苗资源及国际形势等的影响,充满了不确定因素,苗种仍是鳗鲡养殖业的“瓶颈”问题。

(二)鳗鲡出口贸易受限较多

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鳗鲡消费市场和进口国,我国鳗鲡对日本的出口量最高时曾占总产量的90%以上。目前日本虽仍位居我国鳗鲡产品出口首位,但近年来我国鳗鲡行业不断努力开拓市场,对日占比持续下降,2021年,对日出口鳗鲡产品分别占出口总量与总额的45.6%和46.9%。尽管我国鳗鲡出口范围已经扩大到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当前我国鳗鲡产品出口价格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国际市场上鳗鲡产品的定价权仍然主要被日本把持。中国烤鳗和活鳗的售价仍低于日本产同规格产品。例如2022年8月份同样成品规格为每尾250g的烤鳗,日本本地产烤鳗的批发价为384元,中国产品在日本市场批发价为170元,不到日本本地烤鳗的一半。活鳗方面,近年来日本市场对中国产活鳗认可度增加,认为品质稳定,味道不逊色于日本产鳗鲡,但价格方面仍然不如日本产鳗鲡。例如2022年8月,我国大陆产3p、4p、5p活鳗在日本东京中央批发市场的批发价分别为4800日元/kg、4900日元/kg、5400日元/kg,同规格日本产活鳗价格分别为5000日元/kg、5500日元/kg、5700日元/kg。此外,日本、美国等出口目标国家和地区在技术壁垒、针对性卫生标准、关税调整、通关手续等方面设置障碍也导致我国鳗鲡出口受到较多限制。

(三)尾水排放标准不一,产业布局受影响

目前,全国尚未出台统一的养鳗尾水排放标准,与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相关的标准是《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以及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于尚未制订当地水污染物或尾水排放标准的地区,当地政府通常采用的是行业推荐性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该标准要求养鳗排放的尾水中总磷含量需控制在1mg/L以下或0.5mg/L以下;也有地方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养鳗排放的尾水中总磷含量需控制在0.5mg/L以下甚至0.2mg/L以下,不达标者或面临数额不小的罚款。由于在养鳗尾水排放方面缺乏统一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当下各地环保执法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鳗企对于尾水排放标准存在困惑或感到无所适从,对产业布局造成了影响。例如福建省沿海地区的部分鳗企已开始将鳗场转移到内陆山区或外省。

(四)养殖尾水处理亟需技术支撑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在水产养殖主产区推进养殖尾水治理等一系列要求。鳗鲡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成为行业面临的突出的问题。例如福建省的一些养鳗场建立年代较早、能够开展尾水处理的场地面积有限,不具备尾水处理条件或配套设施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当前的环保要求,面临罚款、禁养或关停等处罚。另一方面,当前对于鳗鲡养殖尾水处理的技术支持相对不足。现有的养鳗尾水处理技术或者对尾水处理面积要求较高(不低于养殖面积)且处理成本较高昂;或者该技术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潜在影响。特别是在尾水减磷方面,目前鳗场多采用化学除磷法,其产物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但若不采用此方法往往又难以达标排放。现阶段亟需在养鳗尾水处理上进行技术创新,尽快集成出适合鳗鲡不同养殖模式的尾水处理方法,否则将影响鳗鲡养殖产业的良性发展。

四、发展建议

(一)加强鳗鲡苗种资源保护与管理

鳗鲡全人工繁育技术至今尚未取得突破,鳗鲡产业仍然完全依赖野生种群供应苗种,因此对野生鳗鲡资源的保护势在必行。为此,一是建议进一步加强鳗苗捕捞管理,包括严格执行鳗苗捕捞许可证制度、进一步减少捕捞证发放数量,以及调整鳗苗禁捕时间、推迟鳗苗开捕期等。在保障鳗苗洄游时间的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我国鳗苗被抢购或被走私而外流。二是建议进一步加强鳗苗进出口管理。加强同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鳗苗出口国的合作,不断拓展欧洲鳗苗的进口来源地,进一步简化欧洲鳗苗的进口手续。严格鳗苗出口审批,打击鳗苗非法走私。三是建议考虑通过控制鳗鲡养殖规模促进鳗苗资源保护。可对现有养殖场实行资格认证,对养殖场数量、规模、投苗量、产量、出口量等进行定量管理,合理协调与平衡鳗苗供应量与养殖规模。四是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全面引入国际上鳗鲡资源保护相关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积极探索合作新途径新方式。

(二)加强行业组织管理与建设

进一步加强各级鳗业协会、合作社等行业组织建设,提升其管理能力和凝聚效应,引导其整合相关资源和要素,使其真正实现对行业的自律管理。通过行业组织引导从业者加强团结协作和交流互信,协调鳗鲡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优化稳定供应链,提升从业者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逐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龙头企业。

(三)促进鳗鲡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鳗鲡产品销量一度出现下滑,但从2020年下半年至今,鳗鲡的内销在不断增长,出口价格亦在稳步提升中。我国内需潜力巨大,鳗鲡养殖产业应在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产业经济的典范,使产业兴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增强鳗鲡产业的生命力和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推进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工作

一是加强对鳗鲡全人工繁育技术攻关相关经费和人员的支持保障力度,对于这类具有高风险性、高不确定性的基础研究,考虑采用“长周期、低频次、少干预”的评价方式,夯实厚积薄发的工作基础,力争早日实现突破。二是组织开展尾水处理技术创新,特别是加强磷减排技术的研发力度,从饲料、生物水处理方法结合农田灌溉等方面着手,针对鳗鲡常见养殖模式整合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有效磷减排技术模式,确保尾水排放达标。同时,加强养鳗尾水中总氮、总磷等指标年排放量及对水域环境影响的研究,为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的明确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三是应全面研究鳗鲡在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构建营养需求数据库,优化配合饲料配比,尽最大努力提升现有苗种的利用效率,同时也有助于了解鳗鲡对关键栖息生境的需求,为增殖放流和人工繁育奠定基础。四是加大新品种鳗鲡养殖技术研发力度,通过开发新品种鳗鲡,缓解当前主养鳗鲡品种苗种不足的情况。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