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海蜇疾病的病因分析

发表时间:2024/05/23 17:54:32  来源:中国水产 2016年4期  作者:郑斌 邹绍林 姚洪 解明旭等人  浏览次数:4324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本文通过对丹东东港某养殖场患病海蜇以及患病池塘水环境样品进行剖检、细菌分离与鉴定、水质理化指标、浮游植物定性定量等检测,通过病因分析,此次海蜇出现大批塌盖和个体生长缓慢症状的原因可能是养殖水环境恶劣造成。因此在海蜇养殖过程中,要尽量调节和保持养殖的水质条件。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属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钵水母纲(Scyphozoa)、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根口水母科(Rhizostomatidae)、海蜇属(Rhopilema),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沿岸、俄罗斯远东海域,中国北起辽宁,南到福建的广阔海域。海蜇营养丰富,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高蛋白的营养食品;海蜇还有很高的药用功效,可消肿解毒、消热化痰,治疗高血压、哮喘、气管炎、阴虚便秘等症。此外,海蜇毒素及其药理作用也受到较多的关注,可能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20世纪末,由于海蜇自然资源减少,国内外对海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海蜇养殖业逐渐兴起,成为一支新兴产业。2003年仅辽宁省海蜇养殖规模达到9600公顷,生产鲜蜇7100t;2010年东港市海蜇养殖面积6235公顷,产量15136t,产值15508万元。

近年来,随着海蜇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海蜇病害日益显现,给海蜇养殖业带来威胁。海蜇主要的病害有气泡病、平头、长脖、腐烂、塌盖、小虾附着等。杨辉等认为海蜇形成塌盖的原因一是突变的天气使海蜇产生应激反应,不断撞网造成的;二是围网深度不够,海蜇抢滩造成的。唐绍林等报道了池塘养殖海蜇的气泡病,认为春季放苗阶段发病率高于夏季养殖阶段;阴雨天气之后晴天和连续晴天水色突然变红是发病高峰时。张锡佳等报道,养殖池塘中氨氮的浓度大于374.45☒g/L时,海蜇则沉底死亡。季东升等指出,海蜇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溃烂病,主要与初级生产力不足有关,可通过注入淡水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保证有充足的初级生产力,以促进海蜇的快速生长。关于海蜇池塘病害防治方法的报道只涉及一些生产经验,具体有关海蜇疾病病因系统试验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文通过对丹东东港某养殖场患病海蜇以及患病池塘水环境样品进行剖检、细菌分离与鉴定、水质理化指标、浮游植物定性定量等检测,分析影响海蜇生长和发生病害的原因,以期为海蜇的健康养殖提供有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2015年7月,对丹东东港某一养殖场7个养殖池塘的海蜇样品和池塘水样进行了采集。患病海蜇与缢蛏、东方对虾、毛蚶、文蛤、牙鲆和河豚混养,海蜇养殖密度为30个/亩~50个/亩。

(二)试验方法

1.肉眼检查及剖检

将样品编号,肉眼观察体表症状,解剖伞体部和口腕部,对胃腔、中胶层和口柱进行镜检,并记录。

2.细菌分离

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穿刺挑取海蜇的胃腔、中胶层和口柱,同时在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培养基和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TCBS)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于28℃恒温培养箱培养24小时,挑取优势菌的单菌落,在平板上纯化培养3次,将纯化后的分离株分别在常温和低温(-80℃)保种。

3.细菌鉴定

(1)分子生物学鉴定

对分离菌株进行常规16SrDNA基因序列鉴定,将得到的产物送至北京华大基因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将测序的结果在NCBI网站上进行BLAST比对。

(2)生化鉴定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API 20E生化检测试剂盒),结合美国Biolog公司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部分指标,参照使用说明书进行生化特征分析。

4.药敏试验

采用药敏纸片法。

5.水体浮游植物的测定

在每个海蜇养殖池塘取1L水样,用福尔马林固定,在显微镜下采用浮游植物计数框(0.1mL)进行种类鉴定并计数。

数量计算:一升水中的浮游植物的数量(N)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N=Cs×V×Pn/(Fs×Fn×U)

式中:

Cs—计数框面积(mm2),实验使用的计数框面积为400mm2;

Fs—每个视野的面积(mm2);

Fn—计数过的视野数;

V—一升水样经沉淀浓缩后的体积(mL);

U—计数框的体积(mL)为0.1mL;

Pn—计数出的浮游植物个数。

6.水体理化指标的测定

在每个海蜇养殖池塘取1L水样,测定水质的盐度、pH、化学需氧量、亚硝酸盐、氨氮和活性磷6个指标。

用盐度计(ATC型)测定水体盐度,用pH计(PH-281型)测定水体pH,其他指标依据国家《海洋调查规范》GB/T12763.4-2007测定。化学需氧量用碱性高锰酸钾法,亚硝酸盐用重氮—偶氮光度法(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氨氮用纳氏试剂法,活性磷用抗坏血酸还原磷钼蓝法。

二、结果与分析

1.临床症状及剖检结果

2015年6月26日,池塘养殖海蜇开始发病,持续10多天,患病海蜇游泳迟缓、不爱摄食、长势慢、顶网、畸形、缩水、腐烂,个别个体出现死亡。检查和剖检发现患病海蜇个体小、伞体扁平,严重的伞部会有凹陷即塌盖,伞体部和口腕部无机械损伤。对胃腔、中胶层和口柱进行镜检未发现大量寄生虫感染。患病海蜇症状见图1。

图1 患病海蜇肉眼症状【1.患病海蜇(塌盖),2.正常海蜇】

2.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在海蜇胃腔壁及中胶层内没有分离到细菌,在其胃腔和口柱内分离获得三株优势菌,分别编号为2015070501、2015070502和2015070503。菌落乳黄色、圆形、湿润、表面光滑、不透明、菌落直径1.5mm~2mm,其中2015070503菌落形状较其它两株弥散。

三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TCBS选择培养基上细菌菌落呈黄色,经16srDNA检测为弧菌属细菌。在进行的41项生化试验鉴定中(表1),除分离株2015070502 D-纤维二糖的结果不同之外,其余菌株与溶藻弧菌标准菌株的结果完全相同(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根据以上结果,鉴定菌株2015070501、2015070502、2015070503是溶藻弧菌。其中2015070501和2015070502菌株是从患病海蜇胃腔和口柱内分离,2015070503菌株是从正常海蜇胃腔内分离获得。据此结果分析认为:一是海蜇容易感染溶藻弧菌;二是溶藻弧菌可能不是引起该病的直接原因;三是溶藻弧菌对海蜇的致病性有必要进一步跟踪研究。

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见表2。表中可见,三株菌均对头孢哌酮、吡哌酸、氟苯尼考和左氟沙星敏感,其中分离株2015070502还对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敏感,分离株2015070503对利福平敏感。

3.浮游植物检测结果

本次检测的7个水样优势种大都分是甲藻门(Dinophyta)和裸藻门(Euglenophyta),藻类组成单一,多样性小,海蜇养殖池塘浮游植物优势种类见图2,定量结果见表3。将此次浮游生物定量结果与水体赤潮标准(表4、表5)进行比较,发现a、e、f三个养殖池塘已达到赤潮标准,其它池塘的藻类组成单一,生物量高,有发生赤潮的潜在风险。

表1 分离菌株与溶藻弧菌生化特征比较

赤潮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原生动物和细菌等,其中有毒、有害赤潮生物以甲藻类居多;其次为硅藻、蓝藻、着色鞭毛藻和原生动物等。本试验中7个养殖池塘甲藻类的大量繁殖降低了水中溶解氧,产生了毒素,对海蜇造成了严重影响,甚至引起死亡。笔者认为应采取大量换水和泼洒漂白粉来改变池塘的藻类组成。

表2 三株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

表3 水体浮游植物定性定量结果

表4 有害赤潮生物体长及生物量

表5 主要赤潮生物形成赤潮时的细胞基准密度

图2 养殖水体优势浮游植物【1.裸甲藻,2.卡拉直克拟铃虫,3.环沟藻,4.裸藻,5.海洋原甲藻,6.微小原甲藻,7.菱形藻】

4.水质理化因子测定结果

海蜇在池塘中营浮游生活,水质条件影响着海蜇的生长发育。海蜇生长的最适盐度为18~25,本次检测的结果b和f池塘盐度偏高达33和34,不利于海蜇生长,其它池塘盐度均低于30。作者认为,应通过注入淡水降低池水盐度,使海蜇快速生长。其它水质理化指标(表6)与已颁布的水质质量标准(表7)进行比较,a池塘化学需氧量含量超过海水水质标准三类;a和g池塘氨氮含量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但对于海蜇养殖水体来说氨氮含量偏高;a、b和c池塘活性磷含量超过海水水质标准三类。

三、结论

1.病因分析

根据患病海蜇池塘水样的水质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检测,患病海蜇样品的临床症状、解剖检查、细菌检测结果分析,此次海蜇出现大批塌盖和个体生长缓慢症状的原因可能是:

表6 养殖池塘水质理化指标测定结果

表7 水质理化指标质量标准

(1)养殖水环境中浮游植物单一,甲藻和裸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赤潮,导致海蜇在水体中缺氧、藻类毒素中毒,海蜇产生应激反应,其伞体部不断撞击围网,造成塌盖症状,严重影响海蜇生长。

(2)养殖海蜇水环境中盐度偏高,个别池塘COD、氨氮和活性磷含量偏高,这种水质状况不利于海蜇的正常生长。

(3)从患病海蜇和正常海蜇胃腔、口柱内分离出溶藻弧菌,而在海蜇组织中未分离到细菌,因此该菌不是疾病的直接原因。

2.解决措施

通过以上检测可以看出,养殖水环境恶劣与海蜇生长缓慢或撞网塌盖相关。因此,在外海水质较好情况下应迅速大量换水、使用消毒剂和微生态制剂改善水环境。当池塘水体发生赤潮前夕或已发生时,应立即泼洒漂白粉等杀死有害生物。在海蜇养殖过程中,要尽量满足或调节养殖池塘盐度在18~25,透明度在50cm~70cm,pH调控在8.0~8.5,溶解氧保持在4mg/L以上,氨氮小于0.4mg/L,水色为黄绿色或褐绿色为好。

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农业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