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人工育苗关键技术要点
大菱鲆俗称多宝鱼,是原产于欧洲的一种经济鱼类,属于鲽形目鲆科,冷水底栖肉食性鱼类,栖息于水深20~70 m,它具有适应低水温生活,生长速度较快,肉质细腻,抗病害能力强和市场潜力大等优点,成为欧洲各国开发的优良海水养殖鱼类之一。1992年引进我国,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养殖品种。以其特有的高生长速度,逐渐成为优良的养殖品种和工厂化养殖的对象,但由于其繁殖难度大、成活率低、白化率高,制约了大菱鲆工厂化养殖的进一步发展。沧州市大菱鲆养殖规模不断增大,对苗种需求不断增加,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变方法措施,使得成活率有了很大提高,降低了白化率,现将育苗过程中关键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受精卵的孵化
育苗所用大菱鲆受精卵从山东莱州购进,受精卵采用塑料袋装水充氧运输,装运密度为7万粒/L,运输温度8 ℃左右。
1.1 海水的过滤消毒
孵化用海水需经过处理后才能使用,我们采用的处理方法为:育苗所用海水经过二级砂滤池过滤后,使用二溴海因0.4 mg/L消毒,然后经充分的曝气才能使用,海水的各项指标为:盐度27‰~29‰,pH值8.0~8.4,溶解氧5 mg/L以上。使用水泥池进行孵化。
1.2 受精卵的消毒
受精卵需经消毒漂洗后才能进行孵化,以防病原体带入孵化水体内,受精卵的消毒使用20~30 mg/L的聚维酮碘,消毒后漂洗,直至将受精卵表面的药物漂洗干净为止,然后放入孵化池孵化。
1.3 受精卵的孵化
大菱鲆受精卵采用水泥池内放置网箱孵化,受精卵孵化密度为20万~30万粒/m2,我们采用边进水、边排水的循环水孵化,每天连续光照的时间约为14 h左右,光照强度均控制在200~800 lx左右,温度控制在12~15 ℃,培育期间利用充气石充气,气量不能太大,保持微波状态,水温逐渐提高至15 ℃。
2 苗种培育
2.1 培育管理
2.1.1 培育用池 我们使用的是面积为20 m2的长方形水泥池,水深一般为1 m,为了保证具有较好的循环流水状态,将池的四角抹圆,底部保持一定坡度,利于污物排放干净。
2.1.2 水质管理 大菱鲆的仔稚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现在有部分的育苗场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水质,一方面原因是在建场时,选取的地理位置不尽合理以及缺乏必需的水处理设备造成的。我们所在的养殖场建在了远离污染源和养殖区的地方,自然海水取用方便,水质稳定;地下海水资源丰富,盐度在25‰以上,其它理化指标均达到国家海水用水标准。另一方面是由于育苗过程中水质控制不当造成的。所使用的海水经过滤、消毒杀菌后才能进入育苗池,使用过的废水通过排水管道流入室外。
2.2 仔稚鱼培养
2.2.1 仔稚鱼培育条件 大菱鲆受精卵在12~15 ℃水温条件下,经过6 d左右时间的孵化,受精卵孵出仔鱼,此时开始将仔鱼布入水泥池,仔鱼密度保持在2~3万尾/m2,池内水温每天升高05 ℃,每天的换水量保持在2~4倍左右,每天清除池底的死亡仔鱼,保持水质清新,光照强度提高至1 000~2 000 lx,此时充其量保持微波状态;仔鱼经过5 d的浮游生活,卵黄变小,由内源性营养转为外源性营养,色素发育开始明显,消化道发育逐步完善,游泳能力也逐渐变强,具有自行摄食能力,可以开口摄食人工提供的食物。
2.2.2 仔稚鱼饵料投喂 仔鱼孵出后第4~5 d开始投饵,每天早晚投喂轮虫两次,轮虫的密度保持在5~10个/mL。从开始孵化的十天时间内,池内投放少量小球藻调节水色并充当轮虫的饵料。开口投饵环节很重要,一定要保证仔鱼的营养和投喂新鲜活轮虫。仔鱼投喂轮虫3~4 d后,同时投喂少量卤虫无节幼体,随着仔鱼的不断长大,减少轮虫投喂量,增加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8~10 d时是投喂的关键时期,此时多注意观察,采取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则,既能保证摄食充足又保持水质新鲜,才能安全渡过这一时期。由于沧州市卤虫无节幼体供应量充足,价格相对较低,投喂时间延长至30~40 d,当仔鱼体长达到20 mm左右,可适量添加人工配合饵料,逐步过渡到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饵料。经过近70 d的培育,仔鱼全长约30 mm,大菱鲆经过转换食性以及精心培育,成活率可达到86%,白化率2%~3%,双眼移到一侧完成变态成为伏底生活的幼鱼。随着幼鱼不断长大需要分池培育直至上市销售。
经过上述技术培育出的同批苗种规格整齐,体形完整,伤残苗、畸形苗和白化苗极少,鱼苗体表比较鲜亮、光滑,没有发暗及发红的症状,活动能力很强,鳃丝较整齐,没有炎症和寄生虫,受到养殖户的好评。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