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刺参繁育及病害防治技术初探

发表时间:2024/03/30 10:40:37  来源:河北渔业 2016年6期   浏览次数:210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白刺参繁育及病害防治技术初探

张壮志 潘金华 钱瑞 孙娟 盛宝利 刘鑫蓬 史良

全世界海参总共约1 200种,种海参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潮间带至万米水深的海域,绝大多数营底栖生活,附着在礁石、泥沙及海藻丛生的地带[1]。刺参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名贵海鲜,在我国又归为海产八珍之首。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海参中含有的酸性粘多糖等成分对人体的生长、创伤愈合、成骨发育和预防组织衰退、动脉硬化等有着特殊的功效[2]。日本于20世纪30年代率先进行海参的育苗技术研究,并于80年代与中国几乎同时建立了刺参的人工育苗技术[3]。近15年,我国刺参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2013年渔业年鉴统计,海参的产量已经达到20多万吨,产值达到220多亿。然而随着刺参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生产的不断发展,各种问题也日益显现,自然种群杂交现象普遍存在,海参种质资源保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海参苗种退化现象日渐严重。白刺参作为海参家族中的特殊变异种,除了颜色与众不同外,白刺参营养价值也较普通海参高出一筹,硒含量是一般海参的10倍,因此越来越引起广大水产工作者的关注,而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型白刺参工厂化养殖技术,是当前白刺参养殖业所面临的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

作者根据多年来的生产育苗经验,就白刺参的规模化繁育进行总结归纳,进行工厂化繁育技术的探讨,以期促进实现白刺参的工厂化养殖进程。

1亲参选择与蓄养促熟

1.1场地条件

亲参池:20 m3水体,10个;参苗培育池:20 m3水体,200个;蓄水池100 m3水体,2个;黑暗沉淀池:1 000 m3,2个;无阀沙滤池:2个,过滤能力150 m3/h,并配有升温设施。

1.2亲参来源及运输

来自于国家级海参实验室培育白刺参,要求:刺参颜色标准,体表干净无任何损伤,由于白刺参产卵量相对较低,为保证产卵质量及数量, 亲参体重需要达到0.2 kg以上,亲参数量按照1.2头/m3水体准备。采用湿运法将亲参运回蓄养。

1.3亲参促熟

亲参促熟是人工育苗的一个重要环节。亲参培养池每池8~10个气头。蓄养期投喂海带粉、马尾藻粉、鼠尾藻粉、配合饲料、海泥为主,蓄养密度一般控制在15头/m3为宜,每日全量换水一次,并清除粪便、污物及已经排脏的亲参。升温方案:温差≤1.0 ℃,低温期2~6 ℃,每日提升1 ℃;中温期6~10 ℃,前4 d每日提升0.5 ℃;后6 d每3 d提高1 ℃;高温期10~16 ℃,前8 d每日提升0.5 ℃;后16 d,每6 d提高1 ℃;当达16 ℃时要进行恒温培养,积温达到800 ℃,可将温度升至16~18 ℃。

2产卵、孵化、布幼

当解剖观察亲参性腺饱满膨胀,呈现树枝状分叉,末端较粗。雌性生殖腺呈桔红色,卵粒肉眼可见,刺破后可自由散开;雄性生殖腺呈乳黄色或乳白色,刺破可流出乳白色精浆。

2.1产卵、孵化

通常采用阴干流水刺激法进行人工诱导刺激,一般先将亲参在池内阴干1 h左右,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再注入经过过滤的新鲜海水,加入新水的水温应较原蓄养用水的水温略高3~5 ℃。正常情况下1.5~2 h后,亲参开始排精、排卵,受精后将受精卵滞留浓缩于网箱内,然后移入孵化池。孵化池内受精卵密度一般控制在80万~100万粒/m3,孵化期间应持续微量充气,受精卵分布均匀;如果水体污浊,也可以采取流水方式孵化。

培育池理化条件为:水温控制在22~23 ℃之间,盐度为28‰~32‰,pH值为7.9~8.4,溶解氧在5 mg/L以上。

2.2布幼

采用虹吸法将发育良好的耳状幼体进行分池培养,培育密度控制0.2头/mL为宜。

3室内幼体培育

3.1水质调控

幼体刚进入培育池时,培育池仅注入1/2左右的水;2~3 d内,采用只加水不换水的方式,每日添加10~15 cm的水;2~3 d后再开始换水,换水量30%~50%。

3.2充气

一般2 000 m3水体需要配备4 kW功率的气泵,充气量不应过大,使水面呈微波状即可,气泡过大,容易产生气泡病;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 mg/L以上。

3.3附着器

为充分利用水体,增加稚参的附着面积,在樽形幼体出现比例达到10%时应及时投放附着器;波纹板附着器,一般投放6筐/m3,要求侧放筐,有利于稚参的附着和摄食。

3.4投饵

孵化24~30 h后,即可选幼投饵。饵料主要由代用饵料组成。

3.4.1幼体日投饵量初耳幼体期为0.2 mg/L酵母+0.1 mg/L海洋红酵母+0.05 mg/L单细胞藻干燥粉;中耳幼体期,0.3 mg/L酵母+0.1 mg/L海洋红酵母+0.1 mg/L单细胞藻干燥粉;大耳幼体期为0.4~0.5 mg/L酵母+0.1 mg/L海洋红酵母+0.1 mg/L单细胞藻干燥粉;樽型幼体期为0.8~1.0 mg/L酵母+0.2 mg/L海洋红酵母+0.1 mg/L单细胞藻干燥粉;每日分2次投喂,每次投饵量的标准以投饵1 h后大多数幼体满胃即可,下次投饵要接近半胃为准。

3.4.2稚参的投喂量随着稚参的生长,逐渐加投新鲜海泥、配合饲料等。投入附着基后2 d,只投鼠尾藻粉和螺旋藻粉,第3 d开始投喂添加海泥,藻粉海泥的比例由1∶0.5逐渐上升到1∶25,藻粉前7 d投喂量由1 mg/L逐渐上升到5 mg/L,然后每日增加2 mg/L,到30~35 d时达到25~30 mg/L;藻粉的组成一般含有鼠尾藻、螺旋藻、海洋红酵母、幼稚参开口饵料、酵母,添加比例一般为2∶1∶0.5∶1.8∶0.2;投饵量比例分配,一般上午占投喂总量的1/3,下午占投喂总量的2/3。

投放附着基20 d左右,会有一个大量的摄食期,此时一定要保证饵料的添加量,20 d之前,使用300目滤网过滤酵母、藻粉;20 d后可更换为200目。

3.5正筐、倒池

投放附着基20 d开始正筐,30 d进行一次倒池,正筐后投饵量变为原来的1/3~1/4,换水量1/2,倒池后添加0.2 mg/L利福鱼康,防止出现病害。此后,根据水质、密度、病害等情况,7~10 d倒池一次。高温期水质容易败坏,应适当缩短倒池的间隔时间。

3.6病害防治措施

为防止各种病敌害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1)选幼后,添加青霉素3 mg/L,防止水质败坏、发育畸形;(2)开口同时添加1 mg/L护水爽;(3)小白点的培育期间,容易出现桡足类的危害,可使用05~1 mg/L的灭蚤灵或3~5 mg/L的敌百虫进行杀灭,3 h后全量换水;(4)饵料经常出现退板、不附板的问题,采用添加噬菌素1 mg/L进行防治处理。(5)红细菌病,添加氟苯尼考2~3 mg/L,治疗;(6)正常情况下,20 ℃条件下,投放附着器14~15 d,容易出现滑板现象,一般培养温度每提高1 ℃,会提前1 d;可在附板后6~7 d,添加氟苯尼考5 mg/L或者用青霉素10 mg/L进行预防,连续使用3 d;附板后12~13 d继续使用一次。

4夏季大规格苗培育

当白刺参苗种规格达到6万~8万头/kg时即可进行大规格苗种培育,一般需要55 d左右达到此规格。

4.1放苗密度

0.3 kg/m3,经过120 d的培养,平均规格可达到1 500头/kg左右,此时即可进入冬季保苗期。

4.2倒池、换水、换板

5 d倒池一次;日常换水量为培育水体的1/3~1/2;换板40 d换一次,每一个过程开始均可添加一定量的EM6、碧水安。

4.3投饵

饵料以新鲜的海泥为主,每天投喂4次,海藻投喂比例为体重的2%~5%,搓洗海泥的网目大小更换为100~150目;海泥海藻比例为5~8∶1;海藻粉中海带、混合藻粉、配合料比例为2∶2∶1;同时添加适量的食母生、应急VC、营养快线、活力钙、经过加工的贝边、诱导酵母。

4.4病害防治

4.4.1纤毛虫病害聚维酮碘0.5 mg/L药浴,或者纤虫净5 mg/L,连用3 d,同时将投喂量降为原来的1/2,待恢复后逐渐添加到原量。

4.4.2水痘病可采用海鞘清1 mg/L,2 d可见效。

4.4.3拖便症出现拖便、粘便现象,动物蛋白含量过高、海泥量过少造成的,适当减少酵母、海泥用量,调整饵料配比。

4.4.4化皮症饲料中添加海福星6 g/kg,利康王6 mg/L,连续使用3 d,倒池后使用聚维酮碘0.5 mg/L药浴5 min。

参考文献:

[1] McElroy S.. Beche-de-mer species of commercial value- an update[J]. Beche-de-mer Inf. Bull., 1990 (2): 2-7

[2] 张群乐,刘永宏. 海参海胆养殖技术[M].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1-119

[3] 张春云,王印庚,荣小军,等.国内外海参自然资源、养殖状况及存在问题[J].海洋水产研究,2004,25(3):89-97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