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裂腹鱼的规模化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发表时间:2024/05/03 08:02:38  来源:水产养殖 2019年2期  浏览次数:2176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重口裂腹鱼的规模化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陈凡刚,谭刚,吴毅,另世权,韩飞宇,邓艾

(四川律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阿尼玛卿山脉的果洛山南麓,主要流经丹巴县,再经泸定县、石棉县转向东流,经汉源县、峨边县,于乐山市城南注入岷江,全长1 062 km,流域面积77 700 km2。黑马鱼类增殖站位于四川省甘洛县与汉源县交界处瀑布沟水电站黑马业主营地内,是大渡河中游的鱼类增殖放流站。黑马鱼类增殖站具有一站多能和一站多用的特点,既可以满足多个水电站珍稀鱼类保护研究和增殖放流工作,又可以满足其他特有鱼类和经济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工作。黑马鱼类增殖放流站是国内水电行业较早建成的鱼类增殖放流工程,是大渡河流域鱼类资源保护的重要水生生态补偿工程。

重口裂腹鱼Schizothorax(Racoma)davidi(Sauvage)属于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裂腹鱼属(Schizothorax),地方名雅鱼、重口细鳞鱼、重口、细甲鱼,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各支流,为冷水性鱼类,俗称“雅鱼”。近十几年来,由于人为的过度捕捞和各级水电站的建设等原因使大渡河流域的重口裂腹鱼的野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分布区域也日趋缩小。因此建立重口裂腹鱼的人工繁殖群体,实施人工繁殖对重口裂腹鱼的物种增殖具有重要意义。

1 人工繁殖

1.1 亲鱼的来源

该次试验所用的重口裂腹鱼来源于大渡河中游黑马鱼类增殖站。于2009年3月—2010年8月在大渡河上游支流脚木足河流域采集的野生亲本,运回增殖站后进行隔离暂养治疗数天后,转入亲鱼驯养池,进行培育。

1.2 亲鱼的培育

重口裂腹鱼亲鱼的培育在黑马鱼类增殖站内进行。亲鱼培育池为椭圆形水泥池,长25.0 m,宽8.0 m,池深2 m,日常驯养时水深1.7 m,在驯养池前方设置有两个进水管,另在末端处设置有一个排水排污孔,排水管通向驯养池外的排水沟,出口外部设置有控制水位的PVC管道。养殖用水为山溪水,常年水温在 15.0~17.0 ℃,pH 值 7.6~8.5,溶解氧含量≥9.1~10.5 mg/L。2009—2016年,持续在大渡河流域收集野生亲鱼进行驯养培育,驯养存活率在85%以上。重口裂腹鱼在人工驯养条件下,其性腺可以发育成熟。黑马鱼类增殖站于2010—2017年的每年9月进行人工繁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表1)。第一批培育的鱼苗在2011年用于进行增殖放流,随后每年都根据增殖放流的任务情况,对重口裂腹鱼亲鱼进行繁殖。亲鱼在1—6月投喂蛋白含量36%的浮性配合饲料,早晚投喂1次。7月将发育较好的亲本选出,对其流水刺激,并在饲料中添加性腺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早晚各投喂1次。在催产前7 d,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在亲鱼催产后,对其进行产后护理和越冬培育,提高亲鱼种质质量。

1.3 人工繁殖

性成熟发育良好的重口裂腹鱼亲鱼在繁殖期均表现出明显第二性征。雄鱼吻端“珠星”明显,轻压泄殖孔两侧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尾柄处鳞片微上翘,用手触摸较为粗糙,有轻微刺手感;雌鱼尾柄处鳞片手摸有明显粗糙感,腹部膨大、柔软,生殖孔周围红润突出。

进行全人工繁殖试验,选择性腺发育良好,体质健康,体表无损伤的雌雄亲鱼。催产所用的催产剂为HCG、LHH-A2和DOM 3种药物混合物。

催产剂量为(HCG 1000IU+LRH-A2 8μg+DOM 10 mg)/kg。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腹腔注射,分为2次进行注射,第1次注射剂量为总量1/3,第2次注射剂量为总量2/3。水温(16.0±0.5)℃ 时,2次注射间隔时间12~20 h,产卵效应时间20~26 h。雄鱼注射1次,剂量按照雌鱼的剂量减半进行。

表1 重口裂腹鱼历年的繁殖情况

人工授精参照干法人工授精。将雌雄亲鱼分别放入麻醉水箱中进行短时间麻醉,随后进行人工排卵和采取精液,在这过程中避光。获得的卵子和精子及时在室内进行人工授精,获得的精卵用鸡毛搅拌均匀后静置2~3 min,接着多次进行脱粘处理,随后放置在微流水的塑料盆中,待其充分吸水膨胀后计数,转移至孵化设备中进行微流水孵化。

1.4 人工孵化

受精卵放于孵化筛和孵化瓶中孵化。将受精卵均匀平铺在孵化筛中,每一个孵化筛大约1万~2万枚受精卵;每一个孵化瓶大约放入4万枚受精卵。全程用0.15~0.25 m/s的微流水孵化,并实时注意水流变化。孵化过程中,当受精卵发育到原肠后期左右就开始出现死卵,此时及时挑出未受精的卵及发育不良的受精卵,至到出膜前期结束。待幼苗开始出膜前,将孵化筛转移到暂养盆中进行脱膜,同时减少孵化的进水量。

2 苗种培育

2.1 仔鱼暂养

受精卵经过约175 h的孵化出膜后暂养于暂养池中。出膜后的鱼苗平躺于池底,靠吸收内营养物质生长,在内营养物质吸收过程中可见少量仔鱼在水中沉浮,约40 h后,可达到80%以上的平游率,此时向其投喂鸡蛋黄,间隔2~3 h/次,连续投喂2~3 d,待鱼苗体表色素逐渐加深后下塘肥水培育。

2.2 苗种培育

2.2.1 前期培育,池塘肥水 将生物肥发酵后,均匀泼洒在饵料培育池底部(底部有10~20 cm的淤泥最好),将水位控制在约30~40 cm。在培育过程中,观察鱼池水色变化,进行调节,逐渐加深鱼池水位,将水深控制在80~100 cm。培育好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生物饵料,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

2.2.2 苗种培育,肥水培育 鱼苗下塘前进行生物饵料池的拉网,将敌害生物,如蜻蜓幼虫清除,提高鱼苗下塘成活率。在鱼苗开口平游2~3 d,鱼苗培育池中生物饵料达到高峰时,及时将鱼苗下塘。下塘选择在天气晴朗的上午进行。下塘后,观察鱼苗活动及水色、天气的变化,当鱼苗下塘约10 d后,进行转食,在饵料台中添加蛋白含量较高的活体水蚯蚓或者蛋白含量48%的粉料进行投喂45~60 d。

2.2.3 后期培育,清水养殖 鱼苗在肥水中养殖体长达到3~4 cm时,转食蛋白含量36%的鱼苗浮性配合饲料。在鱼苗转食成功后,将鱼苗拉网锻炼转至清水中培育。在鱼苗培育过程中多观察,多镜检,适时了解鱼苗生长状况,进行鱼苗规格筛选和疾病预防。

3 病害防控

在重口裂腹鱼鱼苗培育的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水霉病、车轮虫、小瓜虫等疾病。

3.1 水霉病的防控

在鱼苗拉网锻炼和转池过程中,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易滋生水霉,在鱼体体表可见丝状白色霉菌。用0.5 mg/L的增效水霉净(水杨酸)进行泼洒,浸泡1 h,换水,连续3~5 d后,再泼洒二氧化氯0.5 mg/L进行泼洒,浸泡1 h,换水,连续3 d。

3.2 车轮虫的防控

在养殖过程中,若发现鱼苗在水中狂游,转圈,此时可将鱼苗进行镜检,镜检可见鳍条、尾柄上有马蹄形的核的虫在游动,可判断为车轮虫。可用0.5 mg/L的轮净(曼尼期碱、植物提取物)进行泼洒,浸泡30min,连续3~5 d后,再泼洒二氧化氯0.5 mg/L进行泼洒,浸泡1 h,换水,连续3 d即可。

3.3 小瓜虫的防控

在养殖过程中,若发现鱼苗反应迟钝,游于水面,体表有白色胞囊,在鳍条、尾柄等处有大量粘液产生,可判定为小瓜虫。可用辣椒粉210 g、生姜干片100 g,煎成25 kg溶液,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 d后,再泼洒二氧化氯0.5 mg/L进行泼洒,浸泡1 h,换水,连续3 d即可。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