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红体病病因及防治对策

发表时间:2023/12/03 01:46:18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2017年19期   作者:张鹭芳  浏览次数:1155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2002年福建省长泰县引进SPF南美白对虾子一代虾苗在县域内进行推广养殖,目前已达到一定的养殖规模。随着南美白对虾的工厂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的普及,受密度、水温等环境或其自身种质等因素影响,养殖病害的发生也越来越凸显,而红体病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基本病害之一。该病夏季高发,一旦发生,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养殖户的经济、心理都遭受重创,因此如何预防及控制红体病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病因

该病主要发病于7-9月份,南方夏季气温高、暴雨多,温度的变化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高温使得塘内排泄物增加,缺氧,水质恶化,易发生红体病。白班综合症杆状病毒(WSSV)引发红体病的成因主要是由于肝胰腺的损伤,国外资料对机理有明确解释:红体是白对虾肝胰腺受损后,肝胰腺类胡萝卜素分散到体内的结果。而因其他病原致红体病对虾的肝胰脏则未发现明显病变。

二、病原

1.病毒性病原

(1)白班综合症杆状病毒(WSSV):该病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常见于虾苗自身携带。而通过水源传播感染该病的病程通常为3~10天。感染该病毒后病虾体色发红,摄食减少,空胃,静卧池底,体质虚弱,行动迟缓,头胸甲上有针眼大小不规则白色斑点,显微镜检查一般为花骨朵状,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等特点。

(2)桃拉病毒:该病症的潜伏期长,属慢性病,发病的早期病虾在水边缓慢游动,不摄食,昏睡,病情严重时,虾壳上呈现大小不一的黑色斑点,壳与肌肉分离,不饱满,死亡率达80%~90%。

2.细菌性病原

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虾在感染该病菌后,游动能力减弱,甚至沉底不动,应激反应差,摄食减少或停止摄食,出现空胃。头胸甲里的鳃呈淡黄色,壳变硬,肌体无黑斑,血淋巴液变稀薄。病虾附肢变红,严重时全身呈淡红色。血细胞变少,凝固缓慢或不凝固。

3.其他

池水中水温、盐度、pH值、氨氮浓度等发生突变时,或捕捞等人为因素也会使南美白对虾出现触须、尾扇甚至附肢发红等症状。随着池水里的各种环境因子的稳定,暂时性应激红体症可自行痊愈。若在此期间对虾的自身免疫力不足,则易发展成细菌性或病毒性红体病。

三、诊断

目前国内针对南美白对虾红体病的快速检测已有部分研究,徐丽美,吴成林,邱名毅等利用对虾桃拉病毒(TSV)病毒基因组的一段序列获得人工的TSV RNA模板;用定量的TSV RNA阳性对照模板进行RT-PCR,建立对对虾桃拉病毒(TSV RT-PCR)快速检测方法。毕道荣,岳志芹,梁成珠等建立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方法。樊景凤,梁玉波,宋立超等以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病原菌副溶血弧菌为抗原,免疫获得高免血清,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病原菌副溶血弧菌的ELISA技术。丁东,熊云,方勇新等利用生物素标记和地高辛(Digoxigenin)标记引物,建立了同时检测2种对虾病毒(WSSV和IHHNV)的同步PCR-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

四、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

1.苗种筛选与检测 一是挑选规格均匀、形态完整、虾体饱满、活泼有力、对水流刺激敏感的健康虾苗;二是加强病原检测,从正规渠道购买虾苗,需提供检验检疫合格证,从源头彻底杜绝携有病毒的虾苗入塘。

2.强化养殖管理

(1)养殖设施设备消毒

挑选适宜的池塘,抽水干塘后,翻晒底泥,清除池底垃圾,将池底反复松泥曝晒,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加速池内有机物的分解。干塘后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彻底消毒,但要注意二者不能混用。

(2)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过大,对虾活动空间小,摄食量少导致缺乏营养,生长缓慢,相互碰撞刺伤使得病原侵入虾体引发疾病。排泄物过多,产生硫化氢、非离子氨等有毒物质污染水体引起虾病。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及苗种规格选取相应的投放量,一般高密度养殖放苗5-6万/亩,普通池塘放苗3-5万/亩。

(3)水质调控

养虾亦养水,培育良好的藻相是养殖对虾成功的关键环节。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一是观察水色及水体透明度,通常水色为黄绿色或者黄褐色,养殖前期透明度为30~40cm,中后期为40~60cm,水色变混及时泼洒生石灰,改良水质;二是定时进行水质监测,控制pH值,氨氮、温度、亚硝酸盐等,合理利用EM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三是使用增氧机,若过多使用增加成本,过少使用则易造成养殖风险。

(4)科学投喂

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南美白对虾专用饲料,晴天多喂;阴雨天、强对流天气或是温度突变时少喂或不喂。水质优良、藻相健康,溶氧≥6.0mg/L时,料台干净且无残饵,可正常投喂或多投喂;而水质清瘦、其他各项指标异常时少喂或不喂。

3.改变养殖模式

生态养殖模式有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提高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减少虾病,降低投入,提高经济效益等优势。如混养贝类,利用贝类的滤食性,滤食对虾的排泄物和底栖生物,控制池水化学需氧量及总氮、总磷的含量,改善水质,减少虾病的发生。又如混养罗非鱼,对虾属于底栖生物,罗非鱼早晚栖息于下层,其他时间在水体中上层活动,利用鱼虾活动空间的不同,提高水体空间利用率,同时罗非鱼食性较杂,能摄食刚发病行动迟缓的病虾,控制池水中蓝藻的浓度,能够有效阻断虾病的蔓延,提高对虾养殖成活率。常见的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混养品种还有草鱼、鲢鱼、淡水白鲳、河蟹等。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下一篇:对虾苗的转塘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