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鳑鲏(páng pí):溪中精灵,美艳动人
中国原生鱼
中华鳑鲏(páng pí)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小杂鱼,又称镜鱼、四方皮、苦扁丝、彩圆儿等等。
这种鱼精致小巧,颜值出众,观赏价值高。它们的个头普遍只有一个硬币大小,体侧扁,呈长卵园形。背鳍和臀鳍前端无硬刺,口角无须。幼鱼背鳍前方具一黑斑,成鱼保留该黑斑。
它们分布广、生命力强,在水库、河流、湖泊,还有很多的小水沟里面都能见到。过去农村娃就爱在水稻田附近的水中抓它们,一次性能抓到数条。
爱群游
中华鳑鲏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栖息于淡水湖沼中的浅水处,喜欢在水流缓慢、水草茂盛的水体中群游。它们游泳迅速,反应敏捷,具有一定的避敌能力。中华鳑鲏适宜生活的水域温度范围在0-35℃之间。
中华鳑鲏是杂食性鱼类,一般以轮虫、枝角类、桡足类、藻类、有机碎屑等为食,也可摄食金鱼藻、菹草等水草和高等植物的幼嫩枝叶。多数种类性成熟年龄1龄,最长寿命为4-5龄。它们的产卵期在4-6月,5月中旬最盛。
与河蚌互育后代
中华鳑鲏作为一种小型鱼类,经常遭到凶猛鱼类的驱赶和捕食,为保护“后代”,它们找到了河蚌的帮助。
鳑鲏与河蚌的繁殖期相近,繁殖季节来临的时候,鳑鲏会辗转找到河蚌。中华鳑鲏两性差异在繁殖期很大,雄鱼会展现色彩斑斓的婚姻色,面部产生珠星;而雌鱼则会在此期间发育出极长的产卵管,用以将鱼卵安置在河蚌的鳃上。雌鱼将卵送入河蚌壳内后,雄鱼随即在喷水孔处排出精液,完成受精。这样所产的卵得到河蚌坚硬外壳的保护,一般不会被其他鱼类吃掉了。河蚌就这样成为了鳑鲏鱼宝宝的“保姆”。
河蚌在“收养”鳑鲏后代后,也把自己的子女托付给了鳑鲏抚养。河蚌会让自己的幼体黏附在鳑鲏体表,扩散至远方。
图片: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