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泡沫形成与处理
一、泡沫的形成机理
泡沫是由难溶性气体以气泡形式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在天然水或各种人工养殖水环境中,由各种条件所形成的气泡因为与水之间极大的密度差的作用总是很快就上升至液面,形成被一薄层液膜隔开的气泡聚集物。
泡沫中的气泡能为肉眼所见,其形状常因形成泡沫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在天然水或各种人工养殖水环境中,由各种条件所形成的气泡因为与水之间极大的密度差的作用,总是很快就上升至液面,形成被一薄层液膜隔开的气泡聚集物。到达水面形成的泡沫,其气泡的寿命通常并不很长,不稳定的泡沫只能保持几秒钟至十几秒钟,较稳定的泡沫也只不过维持几分钟、十几分钟。

二、形成泡沫的成因
一般认为,表面活性物质是泡沫稳定剂或起泡剂。一般说来,表面活性物的分子较小,泡沫的稳定性较低,而具有片层状及纤维状结构的大分子可使泡沫的稳定性增大。
在天然水中存在的许多具有悬浮性的粘土微粒,在气泡上浮过程中可能掺入泡沫薄膜内,把泡沫稳定剂粘连一起,对稳定剂起保护作用,有利于水面上泡沫的稳定。
气泡破裂:当水流经过含有气体的区域时,这些气体被卷入水中形成微小气泡。随着气泡的移动和逐渐变大,它们最终可能会破裂释放出其中的气体。
有机物分解:水中溶解的有机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生物降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气泡形成。
微生物活动: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通过新陈代谢过程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形成气泡。
矿物质沉积:某些矿物质在特定温度和pH值下会结晶形成沉淀,这些沉淀可能附着在气泡上形成矿化气泡。
空气进入水中:空气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水中,如泵送、管道泄漏或人为操作错误。一旦空气进入水中,它将形成气泡。
底质、水质含有机物以及悬浮物丰富,也是泡沫形成的一大成因。
三、泡沫的影响
溶解氧下降:泡沫的覆盖可能阻碍水面的气体交换,导致水中溶解氧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藻类大量死亡:在某些情况下,泡沫可能与藻类大量死亡相关。藻类大量死亡会产生藻毒素,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水质恶化:泡沫可能是水质恶化的一个标志,如有机物过多、微生物活动异常等。
四、泡沫的处理
由于气泡的形成及在其气——液界面上的吸附作用,水体中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种类繁多的有机物具有两相基团,连同可与其结合的其它各种形态物质一起被选择性地富集于液相表面膜中,这种现象称为气提作用或泡沫浮选作用。
人们常常利用气提作用于除去或收集水体中的有机物,在人工养殖水环境中,可借助机械鼓气的方法产生气泡,使溶解性有机物质聚集于气——液界面,并在泡沫破裂时成为不溶性有机碎屑从而降低有机负荷,增加碎屑饵料。另外,改底、调水等措施可以控制水中有机物含量,可以减少气泡的产生。

总之,水体泡沫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气泡破裂、有机物分解、微生物活动、矿物质沉积和空气进入水中等。泡沫的存在可能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质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评估泡沫形成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预防。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