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的好坏对淡水养殖的影响和对策建议
1.水质的好坏对淡水养殖的影响
1.1 水体中氨氮存在的影响
水体中一般存在着诸如氮气、游离氨、离子铵、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有机氮等化学物质,而氨氮是游离氨和离子铵的合称。氨氮主要来自于水体中的营养物,如肥料和饲料、排泄物,以及当水体的温度、盐度和pH值升高时。底层有机物的分解,一般来说水体生态中氨氮浓度与饲料蛋白含量密切相关,这也是为何精养池中常发生“富氮”有害现象的原因。
当水体中有机物过多或水质老化、水体底层缺氧严重以及水体有着较高的pH值时,就会使水体中的氨氮增加,出现氨氮中毒的现象,轻者抑制鱼类排泄,降低鱼虾类血液载氧和免疫力,重者将引起鱼类中毒,导致鱼群呼吸困难,甚至衰竭死亡。
1.2 水体中亚硝酸盐存在的影响
水体中的亚硝酸盐过高也是影响淡水养殖的重要因素,严重时会引起鱼类爆发性疾病的发生,也必须加以重视。淡水养殖中水体的亚硝酸盐含量通常应在0.1mg/L以下,而有关淡水养殖的规程也规定了淡水养殖中的亚硝酸盐浓度不能超过0.20mg/L。
水体中由于换水不及时、排污不彻底、氧气不足而造成的水体亚硝酸盐含量高,这部分的亚硝酸盐主要来自老化的池底淤泥中的有机物、密度过大的投饵量、水质浑浊的水源、过量使用的消毒药剂等,严重时将引起水产品亚硝酸盐中毒,从而使鱼群虾类出现各种爆发性病变,甚至引起水生物肝脏异化,进而出现大规模死亡的现象。
1.3 水体中硫化氢存在的影响
《渔业水质标准》对水体中的硫化氢含量也做了相应的规定:淡水养殖中水体的硫化氢含量度不能超过0.1mg/L,而其中虾蟹育苗水体中的硫化氢标准更高,应严格低于0.05mg/L。
水体中的硫化氢主要来源于硫化物在缺氧时的还原菌作用和有机硫化物的异氧菌作用,即由硫酸盐和饵料、排泄物的分解产生。当水体中的污泥、残饵、排泄物堆积过多以及水体pH值较低时就易出现硫化氢中毒的现象。当池内的鱼群产生硫化氢中毒时,将会导致鱼类生长缓慢、体力下降、呼吸困难甚至衰竭。
1.4 水体中pH异常的影响
水体中的pH值相当于水质的“试毒针”,这是因为pH值不仅是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还关系到水体的其他指标,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不利于淡水养殖的进行。一般建议水体的PH值维持在6.5-8.5之间有利于鱼群的健康生长。
pH值的变化不仅对水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水体中的水生物意义重大,但其又是极易产生变化,水体生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相应的化学反应都能导致水体pH值发生一定的变化。当pH值升高时,则表示水体中溶解氧浓度过高,一般是由于水中的植物过多,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太强。当水体pH值下降时,则与此相反。
2.关于水质影响淡水养殖的对策
2.1 前期防范,对症下药
在进行淡水养殖前就要进行前期的防范工作,根据观察到的水色和测定的水质理化指标对症下药。水体的颜色通常可以直观的反应水体的质量,常见优良水色如茶褐色、黄绿色、淡绿色、翠绿色等,常见不良水色如白浊水、清色水、浑浊水、油污浮沫水、暗绿色及墨绿色、黑褐色及酱油色水。在条件允许下,可以通过水质检验设备对水质理化指标进行详细的测定,使用设备对水体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pH值等的测定有利于对水质进行科学的调整。
2.2 定期保养,改良水质
在淡水养殖开始后更要注重定期的保养,在合适的时候注水和增氧。一般鱼类生长旺季要增加注水次数,每月至少一次的注水将补充水中溶氧量的含量,从而有效改善水质。另外,定期的翻动水底淤泥、合理增施肥料或石灰、定期清除塘中残饵、水草、排泄物等污物,可以保持水体清洁卫生。保护和控制水草也是淡水养殖定期保养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同时一旦发现水质出现变化,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对水质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防微杜渐,这样淡水养殖才能实现可持续的蓄养,保证水体的营养丰富、活水循环、水肥而不浊,从而实现健康养殖。
3.总结
水体的质量关系到淡水养殖的效益和质量,并影响着人类的饮食安全和健康生活。水质恶化主要表现为水体中的各项指标如pH值、氨、亚硝酸盐、溶解氧等指标的变化,要控制和改良水质,必须做好提前预防和定期治理,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类方法进行对症下药的治理。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