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中pH 的变化、在水质调控中的指导意义
养殖水体中的pH是最普通的化学指标之一,也是养殖户最容易监测到的一个指标,并且利用监测到的指标,指导自己的养殖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养殖户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根据笔者多年来在生产一线指导的经验,在此作一点分析,帮助广大养殖户,根据pH的变化,做好水质调控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献一点薄言。
首先,认识水体中的pH是什么回事?它与什么有关?
水体中的pH的化学意义为水体中的H+浓度的负对数。它与水体中的CO2浓度有密切的关系。当CO2浓度高时,H+浓度就高,pH就低;当CO2浓度低时,H+浓度就低,pH就高。而养殖水体中的CO2浓度又与养殖水体中的两个过程有关,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当光合作用强烈时,CO2被消耗,则pH上升;当呼吸作用强时,CO2过剩,则pH下降。养殖水体中光合作用是整个养殖生产的命脉,是水体中溶解氧的主要 来源。而呼吸作用又为光合作用提供必需的生产物质(原料)CO2。所以,简单易测的pH,深入下去是养殖水体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映,同时,也是养殖水体中藻类、菌类生产的表象特征。
第二,认识pH有什么变化?怎么变化?
各种养殖水体的pH都有个基点,这个基点与养殖水域的硬度、碱度有关。基点以外有一个变化的动态反映,这个动态的反映与养殖水体中藻类的光合作用和一切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有关(特别是菌类)。那么它的变化有哪些?①日变化;即每天阳光充足光合作用最强时为pH的最高点,呼吸作用CO2上升到最高时为pH的最低点。当24小时内当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变化幅度小于1.0时,说明养殖水体中光合作用消耗的CO2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基本相当,养殖水体中的藻类与菌类生物生产量持平。当24小时内变化幅度等于或大于1.0时,说明养殖水体中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菌类生物的生产量小于藻类生物的生产量,生产上应作好补菌、培菌的工作了。②周变化;一周之内,最高点的pH持续保持在8.3以上,这时养殖水体中的CO2全部变成CO32-离子了,说明藻类生物生产所需的CO2没有了,藻类生物生产没有了物质的供给,马上就可能被“饿死”,生产上将这种现象叫“倒藻”。这种倒藻现象出现以后,养殖水体的平衡就被打破。养殖鱼类的浮头频繁了、甚至泛塘也出现了,鱼病也暴发了,这些对养殖不利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养殖生产。重新建立平衡又需要一个过程。
第三,怎样做到监测和分析pH,才能对养殖生产有指导意义?
科学地监测养殖水体的pH,就是每天两次,即清晨太阳出之前一次,正午15点一次,在水表面下40cm以内的水层,这个确定日变化。再次根据每天的两组数据,作出周变化、旬变化、月变化等。这样的监测和分析,对养殖生产才有意义。而不是那一个技术员、渔药商到池塘边随意测试一下,就说水质什么什么,那是毫无意义的。各位养殖户,只要做到这样,才能做到自己的事自己作主。
(通联:671000,大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13887217503)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