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业鼻祖—范蠡和他的《养鱼经》
原标题:作为一个水产人,怎能不知道范蠡和他的《养鱼经》
范蠡者,春秋战国时期著名人物。其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范蠡对渔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养鱼经》一文。可以说,范蠡是水产养殖业的鼻祖。
对于养鱼其事,范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鱼池工程:池塘如何改造才适宜养鱼?范蠡在书中写到“以六亩为池”,即鱼池大小为六亩。实践证明鱼池不宜过小,一是需要考虑土地成本,二是需要给鱼留有充足的活动空间。
“池中九洲八谷,谷上立水二尺,又谷中立水六尺”。“九洲”即在鱼池中设置小块陆地,陆地的设置是模仿自然环境,在池中周绕九洲无穷可让鱼有处在“江湖”之感。另一方面,鱼在池中绕九洲运动,可促进其食欲和生长。“八谷”即在鱼池中挖出8个深塘,可以兼具孵化与养成使用。池塘具有一定的深度可以调节温度,可避暑越冬,同时这个深度的溶氧量与生物分解也适宜。
养殖品种:养殖品种的选择关于养殖效益,所以选择需多方考量。范蠡在书中也做出了解答,那就是养殖——鲤鱼。
“鲤不相食,易长又贵也”。选鲤鱼的理由之一,不相食。鲤鱼非凶残性鱼类,不会自相残杀,存活率高,易繁殖。理由之二,易长。鲤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且杂食,所以生长快,易管理。理由之三,贵。在当时,鲤鱼是名贵品种,为天子诸侯宴请之珍品。鲤鱼售价高,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增加收入。
选种育种:“求怀子鲤长三尺者二十头,牡鲤长三尺者四头”,这是范蠡在书中对种鱼规格的要求。将周代的尺寸换算成现在的度量单位,三尺约60厘米,体重在3公斤左右,这种规格的鲤鱼一般在三龄。此时鲤鱼的生殖腺已经成熟,发育完全,体格健壮,产出的卵质量较好。
密养轮捕:二月上庚日将亲鱼放入池中,由于鱼的大小不同,产卵数多少不同,成长速度不同,所以幼鱼规格不一,达到一定规格即可上市,其余继续养成或再作为亲鱼。这便是轮捕。范蠡《养鱼经》中所提“一尺者,一万五千枚,三尺者四万五千枚,二尺者万枚”,可见养殖密度之高,当然现代不提倡,不过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其雌雄配比较低(5:1)未必能够达到如此高的产量。
范蠡所著《养鱼经》短小精悍,其中关于养鱼的知识主要包含以上几方面。《养鱼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养鱼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养鱼的专门文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养鱼经》由于成文较早,受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所限,所以有些内容不合乎现代发展要求。但其总结了当时生产中的丰富经验,包含了一定合乎科学道理的积极内容,并以文字形式流传,我们在阅读时更应关注其中合乎科学道理的积极内容,以及其所存在的历史价值。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