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鱼类虫病的防治——指环虫
一,病原及形态,生活史。
指环虫病的病原体种类较多,寄生草鱼的有鳃片指环虫和鲩指环虫;寄生鲢鱼的有鲢指环虫;寄生鳙鱼的有鳙指环虫;寄生鲤、鲫、金鱼的有坏鳃指环虫;寄生虫分类上属于蠕虫类的单殖吸虫。
指环虫、小睾拟指环虫、短钩拟指环虫子,虫体扁平,体长不到2毫米,头部前端前端有二对头器,4个黑色的眼点,口在眼点附近,下面膨大的部分叫咽,咽后有两根肠管延伸到体后端连接成环状,虫体后端有附着器官,由一对大锚钩和7对边缘小钩组成,借此固着在鱼的鳃上。虫体形态如下图所示。
指环虫是雌雄同体的寄生生吸虫。生活史较为简单,无中间宿主,成虫在鱼鳃上产卵,孵化成纤毛幼虫,幼虫在水中遇到合适的宿主就会附着寄生,在宿主的鳃上发育为成虫,产卵数和孵化时间与水温密切相关。在18℃-30℃的卵孵出幼虫的时间为3-7天。
水温在20℃以上时,在水中孵出的指环虫纤毛幼虫,24h内找不到合适的宿主,就会失去感染力。当水温低于20℃时,随着水温的降低,纤毛幼虫在水中的存活时间延长。
二,症状及流行情况,诊断方法。
指环虫在鳃上寄生时,由于虫体在鳃上面的附着和运动,锚钩及边缘小钩钩住寄主的鳃组织,不断作尺蠖虫式的运动,从而破坏鳃丝的表皮细胞,刺激鳃丝细胞,因而出现分泌过多的黏液,病鱼呼吸困难,游泳迟缓,常成群在水面上浮出,刚患病的鱼,出现阵发性狂游于水面,或急速侧游于池底。体色发黑,鱼鳃发白和浮肿。幼小的鱼苗,特别是鳙鱼苗,常显现出鳃器官浮肿,鳃盖难以闭合,肉眼细看可见粘液下有由许多指环虫聚集而成的“小白点”等症状。由于鳃组织被破坏,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继发感染,同时虫体对宿主营养的夺取以及虫体寄生造成的寄生鱼的厌食造成鱼体的营养不良,身体瘦小。
由于虫体在鳃部的寄生,导致病鱼的呼吸障碍,身体各器官对氧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功能障碍。
指环虫病是淡水鱼苗、鱼种阶段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团头鲂(武昌鱼)等鲤科养殖鱼类以及金鱼等观赏鱼。主要依靠虫卵和幼虫进行传播,越冬鱼种在开春后即开始发病,流行季节在春末夏初。在20-25℃的水温范围内最为高发,不仅流行于池塘养鱼,在小型水库和湖泊中也发生大批死亡。我国各主要养鱼地区都有流行,以长江流域比较严重。 指环虫的大多数种类对宿主有强烈的选择作用,且繁殖传播迅速,危害性大,大量寄生可使鱼种大批死亡。
指环虫病最简单的诊断方法是镜检,即剪取疑似指环虫感染的鳃片,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制成水浸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低倍镜每个视野内出现5个以上的指环虫,就可认定为指环虫病。
显微镜下的指环虫照片如下:
三,防治建议。
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20克给鱼种洗浴,可杀死指环虫。
2,使用药物杀灭。
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生活史来用药,可以使用80%含量的精制晶体敌百虫粉,每亩米水体使用200克,或者指环杀星(甲苯咪唑溶液),每亩.米水体的用量为67g-100g。视情况用药1-2次。杀虫的时候必须注意相关品种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免造成药害事故。泼洒的时候同时使用坤宏阿苯达唑进行内服效果会更好,用量为每包使用拌料10千克进行内服,连续使用5-7天。
在杀虫之后需要使用消毒剂如菌必清(聚维酮碘)或者戊二醛进行消毒,避免寄生虫的寄生造成的伤口的继发感染。由于药物不能杀灭指环虫的虫卵,需要在第一次杀虫一周之后再次用药,避免未能杀灭的虫卵发育成的幼虫对鱼体的再度侵染,导致病情反复。
该鱼病是典型的鳃部寄生虫,从而滋生引起鳃霉继发感染,头部充血,治疗首先得杀虫,再除真菌,并修复水环境,从根源上控制寄生虫和细菌的滋生繁殖。
【建议方法】
使用杀灭指环虫的药品,如含有甲苯咪唑的“指环杀星”,注意用药剂量。
(来源未知)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