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粘孢子虫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24/06/24 21:05:18  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9年3期  作者:戴朝方  浏览次数:5059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鲫鱼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黑龙江省鲫鱼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养殖产量逐年增大。随着南苗北运的增多,养殖密度的增加、单产的提高,水质环境越来越恶化,致使病害频发,鱼病已经成为制约我省鲫鱼发展的瓶颈。目前比较严重的有疱疹病毒2型引起的大红鳃、鳃出血,粘孢子虫病,鲫鱼白鳃病以及夏季流行的细菌性败血症,特别是粘孢子虫病有明显增加趋势。

黑龙江省鲫鱼的主要养殖品种有彭泽鯽、丰产鲫、方正银鲫、异育银鲫、异育银鲫中科3号等品种。养殖模式有:池塘主养鲫鱼套养花白鲢鱼模式、主养鲤鱼或草鱼套养鲫鱼模式、武昌鱼或芦台白鱼与鲫鱼混养模式、多品种与鲫鱼混养等模式等。可感染鲫鱼的粘孢子虫有很多种,常见的大约有5~6种,这类粘孢子虫严重危害我省鲫鱼养殖业发展。2016~2018年笔者在鲫鱼粘孢子虫综合防治方面,摸索出了一些比较好的方法,现介绍给广大的鲫鱼养殖朋友。

一、粘孢子虫简介

粘孢子虫种类众多,仅寄生在海、淡水鱼类的就有1000余种。粘孢子虫属粘体动物,是一类以无脊椎动物(如水蚯蚓)和水生脊椎动物为主要宿主的高度特异化的后生动物寄生虫。主要寄生于鱼类:一般寄生于宿主细胞外,或组织寄生,或腔寄生;组织寄生时,营养体通常位于宿主细胞之间,直到发育成大的孢囊体,孢子在孢囊内发育成熟。

目前,科学家已经初步研究清楚了粘孢子虫的生活史(图1),粘孢子虫感染鱼类有两条途径:一是被鱼类直接吞食或通过鱼体的伤口进入,在鱼体内不断繁殖,周而复始,形成爆发进而大面积流行;二是孢子释放到水体后被水生寡毛类如水蚯蚓吞食后,在水蚯蚓体内繁殖大量的放射孢子,再次释放到水体中被鱼类吞食或鱼体伤口处进入,在体内繁殖,形成爆发流行,危害鱼类。

同一种粘孢子虫对不同的鱼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或宿主特异性,同一种粘孢子虫对同一种鱼不同部位寄生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也有很大差异。也就是说,粘孢子虫对鱼类的寄生有严格的选择性与组织向性。这就是为什么在池塘多品种鱼类混养中,鲫鱼粘孢子虫广泛寄生,病情严重,甚至大量死亡,而同一池塘的白鲢、花鲢、草鱼、武昌鱼不寄生,不感染粘孢子虫的原理。

二、症状表现

可感染鲫鱼的粘孢子虫种类有很多,在我省引起发病比较多的是以下几种粘孢子虫:

1.吴李碘泡虫

寄生于鲫鱼的鰓和肝脏,孢囊直径1.5~4.3㎜。鳃部感染时,肉眼可见鳃上寄生大量白点;肝脏感染时,剪开鲫鱼腹腔,可见腹腔充满了乳白色,类似豆腐状的孢囊,严重挤压肝脏、胆囊、肠道等内脏器官(图2),该病很难治疗,可导致大量死亡。

2.洪湖碘泡虫

寄生于鲫鱼的咽喉部位,孢囊直径5.0~12.0㎜。主要表现为咽腔上部肿胀,孢囊堵塞鱼的咽喉鱼体消瘦(图3),严重时一侧眼球突出,渔民称之为“喉癌”,可引起鲫鱼大量死亡。

3.丑陋圆形碘泡虫

主要寄生于鲫鱼的体表,孢囊直径0.6~6.2㎜。成熟的粘孢子寄生于吻部、鳃盖、咽部、鳃弓、背鳍、皮肤等部位的皮下结缔组织内,形成大小不一的肉眼可见的孢囊(图4)。尤其是头部、吻部、鳍条等部位的红色大量孢囊,极为丑陋,失去商品价值,无法销售。

4.武汉单极虫

寄生于鲫鱼的皮肤真皮层,孢囊直径1.7㎜。肉眼可见鲫鱼体表有明显突出物,体表鳞片下的包囊近似球星(图5),乳白色。病鱼消瘦、游边,基本停食。

5.瓶囊碘泡虫和多涅茨尾孢虫

寄生于鲫鱼的鳃上,孢囊直径分别是1.2~3.0㎜和5.4~8.5㎜。剪开鳃盖,鳃丝可见明显的乳白色包囊(图6、图7)。

三、综合防治

鲫鱼寄生的各种粘孢子虫,因其都有坚硬的包壳保护,一般的药物很难进入,治疗起来,目前依然比较困难。笔者认为:对待鲫鱼粘孢子虫病一定要做到预防为主,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1.隔离病原

依据鱼病的“三环原理”,一是控制源头,调查清楚,尽可能不从疫区采购鱼苗,比如鲫鱼粘孢子虫病重灾区,江苏省的一些地区,湖北省的一些地区。二是严格清塘杀虫,在池内无鱼的情况下,加大杀虫剂的用量,如虫净使用量加大到平时的2倍,把池塘底泥中的孢子虫及各种寄生虫虫卵彻底杀灭,以绝后患。

2.夏花阶段的预防

南方购进的鲫鱼乌仔或夏花,要定期用显微镜检查,发现粘孢子虫,立即开始预防。这个阶段鱼苗较小,不宜外泼杀虫剂,可以内服盐酸左旋咪唑或成都芳水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虫虫草,将药物和饲料充分搅拌在一起,定期投喂,花钱不多,效果很好。

3.调好水质

依据鱼病的“三环原理”,长期稳定良好的水质环境,是鲫鱼养殖不得病、少得病的三个关键指标之一。衡量水质好坏的最重要指标就是溶解氧,要想保持溶氧充足,第一要肥好水,培养丰富、稳定、良好的藻相;第二要根据放养密度,配备相应的增氧设备。从生产实践看,溶解氧保持在每升4毫克以上,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不超标,是减少鲫鱼粘孢子虫病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否则,水质清瘦、水质不稳、溶解氧量偏低、氨氮、亚硝酸盐经常超标的池塘更易患粘孢子虫病。

4.提高鱼体免疫力

鱼病的“三环原理”告诉我们,不仅要控制好病源,调节好水环境,还要有效的提高鱼体的免疫力,这三方面都做好,才能真正防控好鲫鱼粘孢子虫病。为此,一是选择抗孢子虫病能力强的品种,从几年的鲫鱼养殖实践看,澎泽鲫粘孢子虫病的发病率比异育银鲫低;二是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酵母多糖等增强鱼体免疫类物质,按一定的比例和投喂时间,定期投喂这类功能保健饲料。实践证明,坚持用此方法,鲫鱼孢子虫病发病率明显降低。

5.防治方法

一是坚持定期预防,每个月投喂一个疗程的“虫虫草”,一天一餐,连续5~7天;二是杀灭中间宿主和放射孢子虫:从粘孢子虫的生活史我们知道,相比成熟的粘孢子虫,水体中的中间宿主水蚯蚓更容易杀灭,水体中的放射孢子虫可能对药物更为敏感,因此,防治鲫鱼粘孢子虫病的重点在于杀灭水体中的放射粘孢子和中间宿主水蚯蚓。通过三年的实践证明,在鱼池水温20℃以上,大约黑龙江省的5月下旬至6月初,全池泼洒虫净(环烷酸铜溶液)一次,在7月初再重复一次,可有效减少鲫鱼各种粘孢子虫病的发生。三是经常用显微镜检查,及时发现,尽早治疗,越早越好。其方法就是全池泼洒虫净一次或连续泼洒环烷酸铜溶液2~3次。

四、小结

1.加强苗种检疫

黑龙江省在我国属高纬度地区,鲫鱼是我省最主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由于鲫鱼是南北方共养的一个品种,鲫鱼的粘孢子虫病在我国的华东和华中的一些地区发病率非常高。黑龙江省以前鲫鱼粘孢子虫病很少,但是,近几年由于南苗北运,病随苗走,导致我省此病已广泛流行。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控制高发病区域的鱼苗外运。

2.培育抗病能力强的鲫鱼品种

目前国内鲫鱼养殖品种混乱,多是民间渔民自繁自育的,科技含量低,稳定性差,单纯追求生长速度,抗逆、抗病、抗应急能力弱。水产研究单位应加大人力、资金支持,研究培育抗病能力强的优良鲫鱼品种,推向市场,造福渔民。

3.加强防治

一是彻底清塘杀虫,消灭粘孢子虫及中间宿主水蚯蚓;二是按疗程定期投喂虫虫草,三是根据池塘水温情况,定期全池泼洒虫净,将鱼体表、鳃上、水体中的孢子虫杀灭,将中间宿主水蚯蚓杀灭。四是经常检查,及时发现,尽早用药治疗,把该病控制在萌芽阶段。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