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及防治技术
细菌性败血症是流行广、发病率高,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一般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彻底清塘,鱼种消毒,水质清洁,饲料精粗搭配要合理。治疗用杀菌药消毒水体,并服用内服鱼药。重点在强化鱼类养殖过程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病早治,降低死亡率,提高成活率,以达到显著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以防为主,降低鱼类养殖发病率,可以有效降低水产养殖鱼药使用量,提高水产品质量,满足群众对高品质水产品的要求。
1 病症
一是鱼类开始急性感染时,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鱼的鳍基、鱼体两侧会轻度充血,这时肠内还有一些食物。二是严重发病时鱼体表严重充血,以至于出血。病鱼眼眶周围也充血,尤其以鲢、鳙鱼更明显,主要表现是眼球向外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病鱼腹腔内有淡黄色透明液体,或者呈现红色浑浊腹水。病鱼肝、脾以及肾肿大,脾呈紫黑色。鱼鳃、肝脏、肾脏的颜色较淡,呈花斑壮,病鱼严重贫血。病鱼胆囊大,病鱼肠系膜、腹膜及病鱼肠壁等充血,肠道内没有食物,粘液很多,病鱼肠腔内积水或有气体,肠道膨胀得很粗。有的鱼鳞片竖起,肌肉呈现充血,鱼鳔壁也充血,鳃丝末端腐烂。有时发现少数病鱼死亡肉眼看不出明显症状,严重的病鱼厌食、不摄食,病鱼在水体中静止不动或阵发性乱窜乱游,还有的病鱼在池边摩擦,直至鱼体衰竭死亡。
1.1 病原
病原菌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以及鲁氏耶尔森菌等。
1.2 流行情况
该病一般在水温在9℃~36℃均有流行,流行的时间较长,为3月~11月,高峰期一般发生在5月~9月,10月后病情有所缓和。发病最适水温25℃~32℃。水产养殖精养化程度越来越高,养殖水体环境日趋恶化且难以控制,养殖鱼类病害也越来越严重,该病具有病程急、死亡率高等特点,其危害非常大,流行最广,周期最长,殃及的鱼类品种多,死亡率高,是池塘养殖的恶性病害,细菌性败血症是目前发病率高、造成损失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1.3 主要危害鱼类
发生病害鱼的种类:鲫、鲤、鲢、鳙、团头鲂、草鱼、鳜鱼、白鲳、加州鲈、黄鳝等多种淡水鱼类。
2 发病原因
2.1 鱼体机械性损伤
鱼体机械性损伤主要是在拉网捕鱼、鱼种运输过程中,操作不慎引起鱼体受伤鳞片脱落,组织变性坏死,引起致病菌感染,使鱼生病。
2.2 放养密度过大
放养密度过大,造成养殖水体缺氧和饲料利用率降低,引起鱼的生长快慢不匀,瘦弱的鱼易患病死亡。
2.3 投饲不当
投喂商品饲料,很少投喂甚至不投喂天然饲料,投喂不清洁或已经变质了的饲料,投喂的饲料营养不全面,鱼体内脂肪积累过多,肝脏受损,发生脂肪变性,鱼的抗病力下降。
2.4 鱼塘水质变坏
鱼池长期不清塘,池底腐殖质、残渣剩饵和鱼类的排泄物过多。一方面消耗池水大量溶解氧,同时释放出硫化氢、沼气等有害气体,发病塘水体中总氨氮、未离解氨氮、亚硝酸盐氮及pH高于未发病塘,而硝酸盐氮发病塘又显著低于发病塘,亚硝酸盐、未离解氨氮对鱼有严重毒害;鱼整天生活在不良的水环境中,导致鱼体抵抗力下降。
2.5 近亲繁殖体质下降
鱼种场在家鱼人工繁殖中,普遍存在着近亲交配现象,原有的品种优势渐趋退化、鱼体变小、生长缓慢、发病率上升、成活率大幅度下降。
2.6 病死鱼处置不当等
病死鱼不及时捞出深埋,到处乱扔,发病鱼塘池水未处置就进行外排,鱼类病原体在天然水体中广为传播,以致各类养殖水域都发病;鱼类搬运,导致病原体广为传播。
3 预防措施
3.1 彻底清塘
清整池塘,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晒池和冻池。用药物清塘,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
3.2 鱼种消毒
放养鱼种前,需要对鱼种进行消毒,尤其是大水面,发生鱼类疾病时很难治疗,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鱼种消毒。鱼种在下池前用浓度15~20 mg/L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 min。
3.3 养殖工具消毒
发病鱼池用过的工具要进行消毒处理后再使用,病死鱼应及时打捞深埋而不能随处乱扔,以免病菌到处传播。
3.4 投放健康鱼种
选购苗种要从有水产苗种生产资质的种苗场购买。投放苗种前,进行苗种消毒,防止外购苗种带入病原。严禁近亲繁殖,提倡就地培育鱼种,还要严格控制苗种的放养密度。根据池塘养殖条件确定苗种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合理投放鱼种,控制鱼种投放量;小水面和浅水池塘,应少放鱼种。
3.5 养殖水体保持清洁
养殖水体透明度保持在0.3 m左右。鱼病流行季节,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调节水质。食场定期用三氯异氰尿酸粉、漂白粉等进行消毒。
3.6 水体消毒
按0.2~0.3 mg/L三氯异氰脲酸粉使用量经水溶解、稀释后全池泼洒。
3.7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拉网、运输操作要小心谨慎,避免鱼体受伤和产生应激反应;勤巡塘,清除塘内杂物,合理使用增氧机;科学投喂,做到“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和定位)投饵;饲料要做到精粗搭配合理,在投喂精饲料养殖鱼类时,要适时投喂一定量的草料,以尽可能满足鱼类生长的需求,降低成本,减少发病率。遇到强对流天气,要减少或者停止喂食。
4 治疗方法
4.1 杀灭寄生虫
第一天杀灭鱼体寄生虫。在治病前必须先杀灭鱼体外的寄生虫,鱼的体表及鳃上有寄生虫寄生时,虽然寄生虫数量不多不会直接引起鱼死亡,但鱼被寄生虫损伤后就容易感染患病,治疗效果也不好。如果没有寄生虫就不需要杀虫,以免贻误了鱼病的治疗。
4.2 内服药
第二天至第六天连续投喂药饲5天,消灭鱼体内的病原菌。发病养殖池应适当减少投喂,治病前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在饲料中拌入适量氟苯尼考粉等国标渔药投喂,按鱼体重计算用药量,切忌盲目凭经验用药,配合中草药(三黄散)同时内服。
4.3 外用药
第三天及第五天全池遍洒杀菌药,按0.4~0.5 mg/L三氯异氰脲酸粉使用量经水溶解、稀释后全池泼洒。
鱼病严重时,不要采用高浓度的生石灰全池泼洒,以免会引起病鱼的应激反应,从而加速病鱼死亡。应先投喂适量免疫多糖饲料提高鱼类抗应激的能力。
鱼病治疗期间及刚治好鱼病后不要进行大量换水、大量加水及捕鱼,以免给鱼带来刺激,引起鱼类应激反应,加重病情或引起复发。
总之,做好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防治,重在预防,强化养殖过程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病早治,降低死亡率,提高成活率,以达到显著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以防为主,降低鱼类养殖发病率,可以有效降低水产养殖鱼药使用量,提高水产品质量,满足群众对高品质水产品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付斌. 淡水鱼健康养殖及病害的防治技术[J].当代水产,2021,46(01):78-79.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