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水霉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探讨:防治水霉病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
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敬请关注!

水霉病即养殖中所说的水绵病、白毛病和肤霉病,该病常感染淡水鱼的受伤组织和死卵,进而在周边形成覆盖物,主要特征为:灰白色、棉絮状。随着病菌的扩散,会有如下表现和症状:皮肤溃烂、组织坏死、行为失常、食欲减退、身体消瘦,最终导致死亡。水霉病没有明确的寄主对象,常见于各种鱼类以及鱼卵,比如鲢鱼、罗非鱼、黄鳝。此外,虾类、蟹类和龟鳖等也可能发生水霉病。该病在当前的淡水鱼养殖中已经成为防治的一大难题,须对该病进行系统的分析,从病因、病原物、症状和诊断上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到对症下药,确保淡水鱼的健康生长,进而实现养殖的增收。

一、鱼类水霉病的病因、病原物、症状和发生
(一)病因。常见的病因体现在鱼体受到损伤或者冻伤后,病原物会经伤口慢慢侵入体内,使病菌滋生。具体表现为当病原物入侵后,其营养组织菌丝会深入坏死的肌肤,并且吸收营养和继续繁殖。后期大量的菌丝发展就会呈现灰白色、棉絮状的覆盖物。通过仪器可观察在活体鱼卵有孢子萌发并穿入卵壳,在卵中生长并分出侧枝,当鱼卵胚胎正常发育时内菌丝停止发育;当鱼卵胚胎死亡时内菌丝会迅速繁殖,此时附近活卵也会因外菌丝包裹而窒息死亡,这个过程持续进行可引起鱼卵全部死亡。在鱼类孵化中此病也常见,当内菌丝侵入卵膜内的同时,卵膜外也丛生外菌丝,因此该疾病又称“卵丝病”。
(二)病原物。当前的科学研究已经发现水霉病的病原物有10余种,其中绵霉属和水霉属最为常见,这两种均属于水霉科。水霉病的病原为真核生物,并且以如下方式生长:菌丝、酵母形细胞。病原物的细胞壁多以几丁质组成,结构较为稳定并且较结实。
(三)症状。当淡水鱼类最初感染水霉菌时,肉眼通常无法看出病鱼有异常症状,如果肉眼可观察到病症,此时菌丝体已从病鱼伤口进入并向其内外生长,具体说来,向内深入到损伤和坏死的皮肤、肌肉中会吸取其中营养成分,并且迅速生长和繁殖;向外形成灰白色棉絮状物,该棉絮状物肉眼可见。据报道,淡水鱼类被霉菌侵袭后,因体表瘙痒和疼痛会分泌大量黏液,而皮肤黏液增多更加有利于病菌存活。后期病鱼出现焦躁不安、行动迟缓、运动失常、食欲减退等症状,最终随着体力衰竭而亡。水霉病的症状通常肉眼观察外菌丝可以做出判定,结合鱼的运动情况以及进食情况也可诊断,必要时可用显微镜观察。
(四)发生情况。水霉菌对寄主没有严格选择性,不论是鱼卵还是各种养殖鱼类的成体均可被感染。水霉和绵霉之所以在淡水鱼养殖中广泛存在,主要是因为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在5~26℃的范围内都可以存活,尤其是13~18℃最适繁殖。因此,水霉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但早春和晚冬更加容易发生。
水霉病的出现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淡水鱼的捕捞或运输中导致鱼类体表受伤;②冬季养殖中引发鱼体冻伤;③在春季发塘时养殖户向池塘投放腐熟不充分的动物粪便;④鱼类体表本身残存寄生虫;⑤池塘的放养密度过大,增加交叉感染几率;⑥未及时清理池塘中死鱼,导致水霉寄生在鱼类尸体上并迅速繁殖,感染其它鱼体;⑦鱼池过于清瘦,鱼类出现饥饿或者营养不良。

二、鱼类水霉病的诊断方法
在冬季或者早春时,经常见到鱼成群地在塘边以跑马状游动,同时体表有层白色棉絮物。将病鱼抓捕后,肉眼可见体表严重缺乏光泽,鳞片脱落严重,伴有发红充血现象。通过镜检未能检测出寄生虫,但是可见菌丝,鱼池在体表观察和镜检的共同作用下即可确诊为水霉病。

三、如何进行鱼类水霉病的防治
(一)水霉病的预防
具体说来,预防水霉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在捕捞和运输中要小心操作,器具要避免和鱼体的剐蹭,鱼体受伤要杜绝进入鱼塘;②在寒冷的冬季,水面容易结冰,需适当注水,增高池塘水位,在捕捞时要小心鱼体冻伤;③在春季发塘期间喂养完全腐熟的肥料,这样可以避免为水霉提供生长环境;④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死鱼或者水霉病表现严重的活鱼,要及时清理出鱼塘避免感染其它鱼,受重伤的鱼可隔离,并适当注射硫酸链霉素;⑤在消毒环节,常用漂白粉或者生石灰对清塘消毒,可减少水霉病发生的几率;⑥受伤的鱼需要消除处理,用高锰酸钾或者碘溶液涂抹伤口,还可以用3%~5%的食盐水杀菌;⑦塘水应肥瘦适宜,适量投放青草和营养丰富的饲料,避免鱼类营养不良;⑧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在单位面积内需要适量投放鱼苗,保证鱼的活动范围;⑨在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加强寄生虫防治,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药物投放,如发现水池和鱼体有寄生虫,应及时治疗或者捕捞。
(二)水霉病的治疗
水霉病的防治主张预防,但早期的治疗同样可以对水霉病起到抑制以及治愈作用。因此,合理的治疗方法对水霉病的治疗有显著作用,可以为鱼塘营造更适合淡水鱼存活的环境。水霉病防治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
具体说来,在治疗环节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仅供参考。
①在水深为1米的池塘中进行药物泼洒。将0.5~1公斤的食盐、0.5公斤的尿素、1公斤的漂白粉(含氯为30%)混合后化水溶解,连续泼洒2~3天。
②在水深为1米的池塘中,每亩用1公斤五倍子,捣碎五倍子后用开水浸泡12小时,加入食盐0.5~1公斤,溶解后进行全池泼洒,频率为每天1次,连续泼洒3天。
③用小苏打(浓度400克/立方米)和食盐水(浓度400克/立方米)的混合液对鱼体进行消毒。
④鱼塘中每立方米的水体用硫醚沙星0.2~0.3克进行全池泼洒,频率为每天1次,连续泼洒2天。
⑤每立方米的水体用水霉净0.15克进行全池泼洒,频率为每天1次,连续泼洒3天。
⑥用0.75公斤菊花、0.75公斤金银花、1.5公斤黄柏、1.5公斤青香木、2.5公斤苦参,将上述6味中药混合后研磨,在水深为1米的池塘每亩用药末0.5公斤,加温水均匀搅拌后进行全池泼洒。
⑦在水深为1米的池塘中,每亩用4~5公斤菖蒲、0.7~1公斤食盐、3~5公斤人尿,加入适量水进行混合,然后全池泼洒。
⑧在水深1米的池塘中,每亩用0.6公斤乌剑莓、3公斤辣蓼、2.4公斤枫杨树叶、3.5公斤乌桕叶,混合煎汁后加25公斤水,然后全池泼洒。
⑨在水深1米的池塘中,每亩用3.5公斤乌桕树叶、3.5公斤辣蓼、3.5公斤樟树叶、0.6公斤隔山香、4.5公斤桃树叶,将5种成分混合后加水10~15公斤,煎汁后加水25~30公斤,然后全池泼洒。
⑩药浴:用0.5~1克/立方米硫醚沙星对病鱼药浴3~5分钟,同样对水霉病的防治起到特效;每立方米水体用50克水霉净,浸洗病鱼15~20分钟;用3%~5%的食盐水浸洗病鱼5分钟,如果病鱼体弱、适应力差,则可以使用0.5%~0.6%的食盐水,并且延长浸洗时间。

四、注意事项
部分养殖户认为,在晚冬和初春时节由于水温低,病菌繁殖较慢,从而在水霉病的防治中放松警惕,而这段时间就会为水霉病的病原物繁殖制造机会,一旦水霉病肆虐,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水霉病的预防和治疗长期困扰着养殖户,在以往的防治中普遍采用“甲胺磷”,虽然效果不错,但是“甲胺磷”属高毒有机磷农药,对水生物有负面作用,人们食用水产品健康不能得到保证,同时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破坏,早在2008年被禁用。因此,该药即使对水霉病有治疗效果,但是广大养殖者更要从生态养殖的角度出发,合理选用药物。
作者:洪培辉
另请参阅水霉病相关文章:
(备注:知乎号"渔人刘文俊"欢迎您的光临!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本文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