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鱼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基本思路

发表时间:2023/11/01 22:26:25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2016年24期  作者:杨移斌  浏览次数:251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本文从环境、鱼体本身及治疗三方面就细菌性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基本思路做一个阐述,以期与同行交流。

1.环境

病原来源:养殖环境包括养殖水环境、底泥、饵料,这也是致病性病原来源途径。为此在研究细菌性病害时,首先在通过细菌分离纯化培养、人工感染及鉴定后确定病原菌种类后,再确定病原的来源途径。这样在综合防控时就应特别注意采取相关措施,如病原来自养殖水环境,则需定期的对水质进行消毒处理,切断病原菌的来源;如在底泥,则定期改底,防止大量细菌滋生,同时应控制好投喂量,防止大量残饵为细菌滋生提供温床;如在饵料,则应停用或者改善饵料质量。为此科研工作应在研究细菌病害时应当开展此类研究,确定不同病原来源途径,为生产综合防控细菌性鱼病指明方向。

病原致病环境条件:水生动物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故发病多由环境因素突变引起,常见的因素有pH突变、氨氮亚硝酸盐突然升高、水温突变及大量换水等。但不同的病原菌致病的环境条件并不尽相同,为此需科研工作者明确各种细菌性病原致病的环境突变条件,以便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确保防控的及时有效性。

2.鱼体本身

鱼体本身是也是防控细菌性病害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鱼体本身也是细菌性病原的主要来源之一,主要是在肠道内滋生。另外鱼体体质及免疫强弱是发病的关键因素,在当今配合饲料横行的时代,营养不再是缺乏,而多是过剩,但不能为了追求快速生长,影响鱼类健康,严密注意采食量,定期检查鱼体生长情况,过快生长,生长过肥,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脂变严重,都是体质弱的重要表现,由此很可能导致病害暴发。鱼类在温度等环境变化时能适应,特别是高温稳定时期,如饱食投喂也亦引起鱼体体质下降,若遇上环境突变则易发细菌性病害。为此如何提高鱼体自身免疫力应该成为细菌性病害研究的基本思路,尤其是鱼类免疫增强剂的研制,提高鱼类体质,提高自身抵抗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任那各种病原时刻侵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稳坐钓鱼台。

3.治疗

治疗是病害防控的最后一道屏障,是绝地反击的底牌,为此这张牌必须有效。科研工作者科研从开发新药、研发新剂型及创新药物使用方法等入手,确实提高疗效,减少病害引起的经济损失。

研究的最终成果可以形成一套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消除病原来源,稳定养殖水环境),定期使用免疫制剂,高温定期使用凉性药物(降温解暑),若发病,准确分离病原,药敏实验(先储备好的),对症用药,达到综合防控目的的可行性方案。具体课题设置可以参考如下:

①开展鱼某菌在主养区内流行株血清型、主要毒力因子、耐药基因及对水产常用药物耐药情况调查(为筛选药物及病害防控做准备)

②确定鱼某菌病基本症状及病理变化(为临床正确诊断该病害做参考)

③鱼某菌对鱼的致病机制(如何感染鱼,在鱼体内分布情况,通过何种方式对鱼造成危害)(确定罗非鱼感染机制,为研发新药作用靶标提供方向)

④鱼某菌在鱼养殖环境中分布情况(鱼体、水体、底泥、或者饵料)(即可了解病原来源,通过控制残饵或者底泥等方式,消除病原生长繁殖的温床,切断病原感染途径,为疾病预防提供保障)

⑤鱼某菌在鱼体或者其他养殖环境如何快速繁殖达到致病甚至致死量(即可通过控制水体环境,使其不能达到鱼某菌繁殖所需条件,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⑥开展鱼某菌灭活苗、基因工程苗等研制(使用疫苗预防的方式进行病害防控)

⑦开展鱼免疫增强剂及抗高温应激类药物研制(在养殖过程中投喂免疫增强剂,提高其自身体质。因鱼某菌病多在高温时期暴发,高温很可能是病害的一大诱因,此时鱼应该不适应高温,研发一种抗高温应激的药物或许能使得鱼适应环境,达到预防的目的)

⑧开展鱼体内天然消毒剂(蛭弧菌等)筛选(每隔一段时间投喂,改善肠道菌群,有助于鱼健康生长)

⑨开展鱼养殖水环境调控技术研究(保持水环境适合罗非鱼生长,同时避免达到鱼某菌的繁殖条件)

⑩开展鱼某菌敏感型药物新剂型研制(到达病原所在位置,提高药物效价,做到精准用药,既提高药效又减少残留,做到有效治疗病害,又保障鱼水产品质量安全)

(通联:43022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17771809619)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