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白点症状都是诺卡氏菌病

发表时间:2018/01/15 00:00:00  浏览次数:3165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诺卡氏菌1963年在鱼类上首次报道后在世界多个水产养殖区都有发现危害,国内2005~2006年左右在福建大黄鱼和海南金鲳上开始出现流行,随后在我国南方海淡水主养区的多个养殖品种上均有发现,诺卡氏菌病主要危害6个月~2龄鱼,可导致慢性死亡,或降低成鱼商品价值,一个养殖季节感染率可超过60%,累积死亡率约10~30%。
 
此病的流行与养殖大环境、养殖密度、投喂饵料、鱼种质量、滥用药物均有很大关系。危害鱼类的诺卡氏菌报道有三种,危害国内海淡水鱼类的诺卡氏菌主要是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
 
防控诺卡氏菌病对海淡水鱼类养殖均有现实意义。为此,我们特就诺卡氏菌病危害问题请教权威专家,希望专家的意见和方法可以给广大养殖户带来帮助。
 
1.近年来,诺卡氏菌病在我国有愈演愈烈之势,对鱼类养殖危害较大,请问养殖户该如何防范诺卡氏菌病?
 
徐力文:近几年华南沿海诺卡氏菌病危害的养殖品种越来越多,2005年前后只在金鲳鱼上分离到,现在对很多海淡水养殖鱼类都造成了不小的危害。由于感染诺卡氏菌病的鱼类为慢性死亡,因此感染初期的鱼很难被发现。
 
诺卡氏菌属于放线菌类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该菌可以通过体表伤口、肠道、鳃等途径感染鱼类。由于该菌细胞壁具有特殊致病因子,菌体可以在吞噬细胞内维持生存,最终形成肉芽肿样病变的白色结节。此病治疗起来比较棘手,用药至少10天以上,且经常效果不明显。早期诊断,及早发现鱼苗期的隐性感染,是预防该病防治的关键。
 
对诺卡氏菌病的预防应以增强鱼类体质和防范寄生虫侵害为主,淡水品种感染诺卡氏菌可能跟投喂海水冰鲜小杂鱼有关。等发现有鱼死亡时再用药往往已晚。平时对体弱游边的鱼应多解剖检查,有诺卡氏菌病症状要及时用药。平时注重调节水质、底质,防止氨氮、亚硝酸盐过高及pH值的异常变化,适当消毒,控制养殖水体中病原数量。
 
2.诺卡氏菌病主要感染哪些品种的鱼类?该病主要症状是什么?

徐力文:鱼类诺卡氏菌近几年就我们实验室分离有20多株,易感养殖品种有海水的金鲳、斜带髭鲷(黑包公)、章红(鰤鱼)、尖吻鲈、海鲈、篮子鱼、红鳍笛鲷等,淡水感染品种有生鱼(乌鳢)、加州鲈、杂交鲶等,国内报道危害严重的还有大黄鱼。南方养殖的石斑鱼和美国红鱼人工感染可发病,但养殖条件下很少见危害。

鱼类诺卡氏菌病又称结节病,可在内脏形成肉眼可见直径0.5~2mm的大量白色结节(肉芽肿),以脾脏和肾脏最为显著,淡水鱼在肝脏上亦可见。相当比例的鱼还可在体表皮下形成脓疮,呈现大小不一的鼓起软包,划破有白色或淡红色脓液,有的鱼还在鳃上形成白色棉絮状结节。
 
3.诺卡氏菌病如何致使鱼类发病的?病害流行有何特点?
 
徐力文:诺卡氏菌是水体条件致病菌,无处不在,但在鱼类体弱或遭受寄生虫侵染后更易患病,如海水小瓜虫和单殖吸虫寄生,可通过体表和鳃的伤口入侵。
 
诺卡氏菌感染在苗期或初期通常是隐性的,不易发现,感染和发病在养殖条件下过程漫长,通常在成鱼期才出现典型症状和显著性危害。诺卡氏菌病的病程很长,与该菌的致病机制有关,其不像一般弧菌或气单胞菌,既无内毒素又无外毒素,结节的形成是鱼体与病原菌长期“斗争”的结果,形成结节“包裹”病原也是鱼体的一种免疫保护反应,防止病原扩散,但另一方面,被“包裹”的诺卡氏菌又不易被药物杀灭,当鱼体免疫力降低时,这些被“包裹”的细菌又会“逃出”导致更多的组织感染。大部分鱼能带菌生长至收获季节,但会变现为消瘦、食欲降低、饵料系数增加等症状,容易招致其他病害的感染加重死亡,从本人8月份调查看,今年南方各个养殖区金鲳诺卡氏菌感染率超过70%,受感染的鱼容易导致小瓜虫和车轮虫的寄生而加重病情。
 
4.许多养殖户对诺卡氏菌病束手无策,请问目前有没有较好的方法?
 
徐力文:前面讲到诺卡氏菌的致病特点,其是阳性菌,又可以“躲”在吞噬细胞内或形成的结节内逃避药物对其的杀灭,所以只要感染上了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感染早期投喂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利福平、红霉素等药物控制诺卡氏菌病具有一定效果,但用药时间需要很长,至少10天才会看到效果。有时要在感染鱼群中使用长达数月的药物方能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但这样就给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和威胁。
 
如果池塘以前发生过该病,那么池塘放养前的消毒很重要,像生鱼和加州鲈尽量使用人工饵料,此病流行季节,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5.诊断诺卡氏菌病是治疗该病的关键,如何确诊诺卡氏菌病?
 
徐力文:养殖户有时只看到有白点,就认为是诺卡氏菌,其实不然,能导致内脏白点的有多种细菌或孢子虫,如最近两年珠三角当年养殖的生鱼6~10月出现的大量死亡主要是舒氏气单胞菌感染导致的,内脏也有大量白色结节,养殖户常认为是孢子虫或诺卡氏菌病。其他像美人鱼发光杆菌、分支杆菌、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立克次氏体等感染有时候也可形成“白点”,但这些“白点”仔细镜检还是跟诺卡氏菌的“白点”有明显差别,可以用病鱼脾脏或肾脏有白点的组织取一点压片镜检,诺卡氏菌形成的结节相对比较“硬”,结节的边缘清晰,类上皮细胞形成的“圈圈”明显。
 

更科学的诊断就是用培养基来分离细菌或取组织涂片染色观察,诺卡氏菌对营养要求不严格,但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要3天左右肉眼才可观察到沙粒状菌落,而且常常容易被污染,条件容许可以用选择培养基,如罗氏培养基。最好取病鱼体表脓疱下脓液接种,污染少,菌生长活力强,而脾脏肾脏组织的诺卡氏菌常常处于“休眠”状态,不易接活。更快捷的方法可以用体表脓液涂片用吉姆萨染色,可以发现分支状长短不一的菌丝。

  (徐力文)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