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黄颡鱼腹水症的诊治

发表时间:2023/06/30 19:39:42  来源:科学养鱼 2020年7期  浏览次数:4735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一例黄颡鱼腹水症的诊治

唐 鹏 王 均 贺 扬 李 煜 唐 枭 蒲森婷 石桉宁

(内江师范学院,“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内江 641100)

2019年6月,四川内江一土池养殖的黄颡鱼(已达上市规格)出现群体性死亡,死亡率20%~30%。濒死鱼出现离群、塘边游动、腹部膨大,部分鱼眼球出血、尾部和下颌部充血、出血等症状。经实验室细菌鉴定和人工感染实验,最后确定引起此次黄颡鱼发病的主要病原为杀鱼爱德华氏菌。

一、养殖条件

养殖场位于四川内江,养殖面积约180亩,其中30亩主养黄颡鱼,套养花白鲢。2019年初放入大规格鱼苗(购于眉山),发病时已经达到上市规格,养殖量为1000~1500千克/亩。发病时水温(23±2)℃,简易试剂盒测得养殖水体水质指标如下:溶氧3.0~4.0毫克/升,pH7.0~8.2,亚硝酸盐0.45毫克/升,氨氮0.3毫克/升。

二、发病情况

2019年5月中旬开始发病,患病鱼食欲减退,离群在塘边游动,部分鱼悬浮于水中,受惊吓时反应迟缓;大体症状表现为腹部膨大,部分鱼眼球出血,鳃丝肿胀、出血,下颌和尾柄充血。发病初期每天死亡量50~100尾,高峰期达到300尾左右。发病后,使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先后拌饲投喂多西环素等常用抗菌药物1周左右,效果不明显,仍有鱼死亡。

三、疾病诊断

1.解剖观察

将濒死黄颡鱼解剖,发现腹腔内有大量胶状淡黄色或血红色腹水,肝脏、肾脏和脾脏肿大、出血,并伴有少量出血点,肠道严重出血,胃部膨大,肠腔内充满气体或透明液体。

2.病原检测

寄生虫检测结果显示,在鳃部、肠道和体表未检测到寄生虫。提取病鱼的肝脏、肾脏和组织DNA进行疑似病毒核酸检测,斑点叉尾病毒(ChannelCatfishVirus,CCV)检测结果为阴性。无菌条件下,采集病鱼肝脏、肾脏和脾脏进行细菌接种,在实验室培养后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将优势菌株使用天根公司细菌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PCR扩增,扩增产物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测序,通过NCBI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最后确定分离细菌为杀鱼爱德华氏菌。按照科赫法则,选用无病无伤健康黄颡鱼暂养1周,然后人工感染杀鱼爱德华氏菌,复制出与自然发病鱼相似的症状,最后确定引起此次疾病的病原为杀鱼爱德华氏菌。

3.病情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水质检测和病原鉴定分析,推测引起此次黄颡鱼发病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养殖密度较高,底质较差,而黄颡鱼属于底栖鱼类,耐低氧能力一般。据养殖户介绍,2017-2019年,虽然每月均有换水,但从未使用过改底剂,池塘底部有大量残饵、粪便,导致底质恶化,黄颡鱼处于长期缺氧状态。其二,黄颡鱼冬季采食量偏少,体质也有所下降,初春开始逐渐增加投饵,由于胃肠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大量摄食必然加重胃肠道负荷,导致胃肠道受损,引发肠炎;而且,大量高蛋白质食物在消化代谢过程中加重黄颡鱼肝肾负担,导致肝肾受损,最终使得水钠代谢失衡,出现腹水的症状。另外,因其所投饵料为浮性颗粒饲料,摄食鱼抢食剧烈,投喂点较为集中,黄颡鱼的坚硬鳍条可能导致互相划伤,而消毒又不及时,为疾病的暴发打开门户。其三,春末夏初,内江温度变化大,白天温度有时可高达30℃,多为晴热天气,夜间有时出现雷阵雨,冷热骤变对鱼体产生应激。加上长期投饵,水中积蓄的有机物的量超过池塘承载量,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超标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引起疾病暴发。

四、疾病治疗

对分离出的杀鱼爱德华氏菌进行培养,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以及氧氟沙星敏感,对多西环素、链霉素、克拉霉素、卡那霉素及多粘菌素B中介,对其他抗生素均耐药。根据药敏结果制定以下治疗方案:按每千克鱼体重计算,恩诺沙星30毫克/千克(10%有效含量)、三黄粉0.5克/千克、板蓝根4克/千克、水产用多维5克/千克,拌饵投喂,连用5天;同时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消毒,保障充足溶氧。4天后黄颡鱼死亡量减少,5天后未出现死亡,1周后黄颡鱼腹水症状消失。

五、讨论与总结

杀鱼爱德华氏菌是2013年从迟缓爱德华氏菌中分离出的新亚种,还未见引起黄颡鱼发病的报道。据报道,鱼类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后会引起败血症、烂身、内脏组织的坏死、肠炎、腹水等病症,最终导致养殖品种大规模死亡。此次黄颡鱼疾病暴发症状与迟缓爱德华氏菌引起的病症有相似之处,其危害性不亚于迟缓爱德华氏菌。养殖过程中存在着同病不同菌的现象,两者在治疗方案上不能同一而论,两者虽都为爱德华氏菌属,但其各自所具有的耐药性却可能不相同,养殖过程中应根据病原菌的特性选择其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多西环素在水产养殖中是常用抗生素,对大多数病原菌有杀灭作用,但此次分离的菌株对多西环素却为中介,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会造成耐药性。

水产动物发病往往是多因素造成的,此次黄颡鱼感染杀鱼爱德华氏菌暴发腹水症,其中高蛋白质饲料的大量投喂是主要诱因之一,水质恶化、温度不稳定等加剧了疾病发生的可能,另外没有定期杀灭水体里的有害病原,最终导致黄颡鱼腹水症的暴发。水产动物疾病重在预防,要每半个月进行1次消毒;平时养殖过程中,饲料应添加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自身免疫力,从而降低病害发生率。本次黄颡鱼疾病的治疗方案中,采用恩诺沙星为主要治疗药物,辅以中药制剂和维生素,避免了单一用药的局限性。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