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鱼类细菌性肠炎病
细菌性肠炎病是我国养殖鱼类中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每年的4-9月为细菌性肠炎病的发病季节,在我们北方地区5-6月开始发病并流行。细菌性肠炎病是一种肠道疾病,在一定条件下,会通过病鱼、水体和不清洁的饵料而得以传染。
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等。
流行情况:我地区主要危害䓍鱼、鲑鳟鱼、罗非鱼、鲤鱼及海水的鲆鲽鱼和许氏平鲉等养殖鱼类。草鱼从鱼种至成鱼都可受害,死亡率在50%左右,发病严重的鱼池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水温在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为水温25-30℃。
症状: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鱼体发黑,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吃食。疾病早期,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内粘液较多。疾病后期可见全肠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差,肠内没有食物,只有淡黄色黏液,肛门红肿。2龄以上的大鱼,患病严重时更有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腹水,腹壁上有红斑,整个肠壁因淤血而呈紫红色,肠管内粘液很多,将病鱼的头部拎起,即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
诊断方法:
1、根据病症可以诊断。病鱼肠道充血发红,以后肠段明显,肛门红肿、外突,肠腔内有大量淡黄色黏液。
2、病原细菌检测可进一步诊断。从肝、肾或血液中可以检测产气单胞菌。
诊断时的注意事项:
1、许多传染性疾病均引起肠道充血炎症,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2、注意与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的区别。患细菌性肠炎病的鱼体,轻压腹部有似脓状液体流出,肠道内充满黄色积液。病毒性出血病无此症状。
预防方法:
1、做好彻底清塘和池塘的消毒工作。
2、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水质,投喂新鲜饲料。
3、选择优良健康的鱼种,鱼种放养前用浓度8-10mg/L的漂白粉浸洗15-30分钟。
4、发病季节,每隔15天,使用浓度1.0mg/L的漂白粉,或浓度20-30mg/L的生石灰,对养殖水体或食场周围进行泼洒消毒,可控制疾病的发生。
治疗方法:
1、每千克鱼体重每天使用大蒜(用时捣烂)5g(或大蒜素0.02g),食盐0.5g,添加饲料,每天上午和下午分2次投喂,连续3天。
2、每千克鱼体重每天用干的地锦草、马齿苋、铁苋菜或辣蓼各5g,研成粉,加食盐0.5g,添加饲料,每天上午和下午分2次投喂,连续3天。
3、每千克鱼体重每天用干的穿心莲20g(或新鲜穿心莲30g),研成粉(或打成浆),加食盐0.5g,添加饲料,每天上午和下午分2次投喂,连续3天。
4、饲料中添加磺胺二甲嘧啶粉,每一天每千克鱼体重用药100mg,第二天起每天每千克鱼体重用药50mg,连续1周。
5、饲料中添加氟哌酸,每千克鱼体重每天用药量10-30mg,分上午和下午2次投喂,连续3-5天。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