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北方地区淡水鱼养殖常见病毒性疾病防治
北方地区淡水鱼养殖常见病毒性疾病防治
杨凯,徐赟霞,王禹
(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412)
随着水产养殖的高密度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和有些养殖品种的种质退化,病毒性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呈现上升趋势,给水产养殖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病毒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生物,目前无特效药。国内外的一些疫苗由于受到接种操作、遗传因素、基因变异等影响,难以发挥防治作用;同时,鱼类往往群体性游动,无法实施单独隔离,水又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因此,迫切需要对病毒性疾病流行特点及其防治对策进行研究。我国北方冬季气候较为寒冷,室外养殖池塘多会出现结冰现象,采用地热和人工热源的室内工厂化养殖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北方地区的淡水养殖鱼类多是适合低温养殖的品种,主要包括鲤、鲫、鲢、鳙、草鱼、锦鲤和虹鳟。近年来,由于病毒性疫病的频繁暴发,严重影响了北方淡水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 主要病毒性疫病流行特点
1.1 鲤春病毒血症(Spring virernia of carpvirus,SVC)
1.2 鲤浮肿病(Carp edema virus disease, CEVD)
该病易感品种为鲤、锦鲤及其变种,所有规格均可被感染。CEVD 在6~27 ℃水温内均能检出,其流行水温为12~27 ℃,20~27 ℃时该病毒在宿主体内大量复制,并导致宿主发病。该病在春、秋季气温剧烈变化时易暴发[2]。患病鱼最初表现为昏睡,并伴有烂鳃症状,发病时间持续7~10 d。发病养殖场鱼的死亡率多在20%~50%,个别养殖场死亡率60%以上。
1.3 鲤疱疹病毒2 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Ⅱ)、鲫造血器官坏死病
该病毒是第二个分离自鲤科鱼类的疱疹病毒,按照国际病毒系统分类委员会的系统命名规则,将该病毒命名为CyHV-II,其易感品种为金鱼、鲫及鲫杂交变种。该病毒在10~33 ℃时开始流行,以15~27 ℃时最为严重[3]。该病主要流行于春秋两季,大规格苗种和成鱼对CyHV-II 均敏感,感染后鱼的鳃部出血明显,眼球突出,尾鳍背鳍末端呈白色。死亡率一般为30%~40%,严重时>90%。
1.4 锦鲤疱疹病毒病(Koi herpes virus diease,KHVD)
该病毒易感品种包括鲤、锦鲤及其变种。KHVD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水温为20~23 ℃时易发,<13 ℃或>30 ℃时不发病,>30 ℃时不能增殖[4]。该病毒是第三个分离自鲤科鱼类的疱疹病毒,也可以称作CyHV-III。幼鱼较成鱼易感染,无鳞鱼较有鳞鱼更易感染。染病鱼游动缓慢,鳍条充血,患病后1~2 d出现大批量死亡现象,死亡率有时>80%。
1.5 草鱼出血病(Hemorrhage disease of Grass carp,GCHD)
GCHD 主要在水温 20~33 ℃时易发生,27~30 ℃为流行高峰。规格为2.5~15 cm 的草鱼均可发病,以7~10 cm 的当年鱼种最为普遍,有时2 足龄以上的大草鱼也患病,死亡率一般为30%~50%,最高可达70%~80%[5]。草鱼出血病常见类型为肠炎型、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三种类型单独或者混合发生,发病后 3~5 d 即出现大批死亡,10 d 左右出现死亡高峰,2~3 周后池中草鱼大部分死亡。
1.6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IHN)
IHNV 主要感染各种年龄段的鲑鳟鱼类,大菱鲆、牙鲆等海水鱼也会被感染致病。跟成鱼相比,幼鱼更易感IHNV,且越小越易感染,3 月龄内鱼较易发病并大量死亡,尤其是1 月龄内鱼苗死亡率更高。该病在水温为8~15 ℃时流行,潜伏期的长短随水温而不同,10 ℃时一般4~6 d 鱼开始死亡,8~14 d 死亡率最高,可持续死亡数周,死亡率为50%~80%,最高可达100%;<10 ℃时病情发展缓慢,>15 ℃时发病现象消失[6]。
2 病毒性疫病的防控措施
2.1 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1)加强养殖场地建设。养殖场周边应具备充足的水源,要修建独立的蓄水池,养殖用水需经过沉淀、净化、过滤、消毒等处理。科学地设置进排水系统,总进水渠道与总排水沟要分开,每一口池塘有独立的进、出水口,防止串池将病原在整个养殖场传播。
(2)重视池塘底质的管理。淤泥过多会富集大量的有机物质,不仅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成为病原体繁殖的场所。因此,养殖池塘应该在养殖周期结束后的冬季实施清塘、清淤和晒塘,春季养殖投苗前必须对池塘进行消毒,灭杀池中的病原等敌害生物,来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3)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具有成本低、收效大、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可以明显改善水质,迅速降解有害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帮助水体形成良性生态循环,有利于提高鱼体免疫力,促进水生动物生长。
2.2 控制和消灭病原生物
(1)规范苗种采购。按照原国家农业部《鱼类产地检疫规程(试行)》的要求,从国家认证的水产原、良种场购买苗种,防止购买“病苗”。在引苗选种阶段,应针对不同的养殖品种开展相应的检疫工作,可以有效地将疫病扼杀在摇篮中。对于新购置或分塘换池的鱼苗、鱼种,入池前均要进行药浴消毒,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
(2)易发病季节要定期消毒池塘。多数鱼病在4—10 月流行,尤其在4—6 月和8—10 月发病更甚,在病害发生的关键月份必须每隔两周对池塘消毒一次,池边的病、死鱼要及时捞出,并远离池塘进行无害化处理。
(3)养殖器具消毒。养殖用的工具使用后均应清洗干净,在太阳下晒干,并妥善存放。在疫病流行季节,发病池塘与未发病池塘使用的工具应严格分开。如果工具数量不足,无法做到分开使用时,应消毒处理后再使用。
2.3 提高养殖动物机体抗病力
(1)购买经过国家认证的饲料厂的优质饲料。确保饲料原料新鲜,没有霉变腐烂,科学地添加各种微量元素和微生态制剂,不仅为机体提供丰富全面的营养,其中多种酶类具有促进消化和吸收的作用。养殖动物吃得好,体质就会强壮,抗病力自然也会强。
(2)合理使用添加剂。中草药或者肽聚糖、脂多糖、甲壳多糖、海藻多糖、多聚糖、生物碱和苷类提取物,可有效增强鱼体的免疫力。在疫病发生的高危养殖期,按投喂两周、停两周的方法,投喂添加免疫增强剂的饲料,可有效预防病原生物的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3 结语
大量研究表明,鱼类病毒性疾病的发生与环境温度、养殖品种和规格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全面掌握养殖鱼类发病特点,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加强水产养殖业各环节的病害防控,可有效地预防病毒性疾病的发生。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