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生长与投喂饲料的关系以及思考:停止生长不等于就不吃饲料
一、"生长变缓或停止"不等于鱼儿就"不吃饲料"
每年的一到秋末时期,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至第二年的早春时节,有一些人就估算着"鱼料还喂不喂?"、甚者"鱼儿可以不喂料了",以为就这样就降低成本了,心头还满心愉悦。其实,这是一个严重错误,有这种想法的大多是才进入水产养殖行业的人、甚者是一些养殖持续亏损的人。
究其根源,源头是"鱼儿在冷天不长"这句话引起的,这句话虽然不假,但我们要辨证的理解这个道理才行,这句话有三层含义:
一是鱼类是变温动物,鱼体的温度随环境温度而改变。温度低了其新陈代谢也随之降低,因此,在一定状况下生长变缓(水温15度左右)或停止生长(水温5度左右)。
二是生长变缓,其饵料的摄入量也是成正比的,即:虽然长势变慢但吃料量也随之降低,但仍需要维持生命机能,投喂一点饲料延续正常机能也并不"亏本",莫老是想着"白喂了饲料"。
三是虽然停止生长了,但鱼儿也是一个生命体,体能必须维持其正常运转才能保障生命系统的继续,才对其下一个生长时节的来临作好铺垫,才不会掉膘掉重,不摄入外源饵料又要维持其生命体能,似乎是矛盾的。
"停止生长"不等于就"不吃饲料"了,为了维持其正常体能运转,在不摄入外源饵料的状况下,它就只好动用体内原有的营养贮备来供应,所以在其后会出现体弱(苗种)或掉重的现象发生,因此,只要鱼儿要吃料哪怕是吃一丁点儿也必须得喂。
总的说来,无论冬天温度多低,只要鱼要吃料都应投喂,为开春后鱼儿快速、正常的生长打下基础,也为开春升温后鱼易发病创造强健的体质而防范鱼病暴发做好"前瞻性"防控。
二、饵(饲)料是决定鱼生长好坏及产量高低、效益好坏的重要因素
如何达到“高产低耗”是养鱼业目前的重点思考和工作,也即:养鱼的效益的好坏,尤以饵(饲)料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饵(饲)料成本占去所有养鱼成本的70%左右。
蛋白质是鱼类生长和维持生命必需的营养成分,不同的鱼类对饲料蛋白质含量都有一定的要求,饲料蛋白质含量太高或太低对鱼类都是有害的。
饲料蛋白质含量太低时,鱼类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有可能会导致饵料系数的提高。
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时,会导致鱼类营养不平衡,不一定会生长加快,有时还会事与愿违,还可能会产生生长减慢,甚至引发营养性病症(比如肝胆系列病),成活率和生长率降低。
饲料蛋白质被鱼体摄食后,必须于鱼的消化道中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鱼体吸收利用,所以,氨基酸的构成体系才是决定蛋白质质量优劣的评判标准。
三、鱼类营养需求与饵(饲)料蛋白质含量及其天然饵料
肉食性鱼类(如:鲶鱼)要求饲料蛋白质含量高,一般在40%以上。
杂食性鱼类(如:鲤鱼)要求较低,一般为30%~40%。
草食性鱼类(如:草鱼)最低为30%以下。
同时,又和鱼的年龄阶段关系很大,仔鱼、幼鱼生长旺盛对蛋白质要求高一些,成鱼生长阶段对蛋白质要求低。
一般鱼类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要限制在一定范固之内,对草食性的草鱼及团头鲂等,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不宜超过17%,杂食性的鲤鱼不宜超过12%,而肉食性鱼类不宜超过8%。
浮游植物是自然水体中的原始生产者,它吸收水域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素和二氧化碳,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得以大量繁殖,成为水域中最基本也最丰富的饵料资源,是水体自动调节的"劳动者"也是鱼类(如:白鲢)最好的饵料。
浮游动物主要以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是水域中的消费者,对于富营养水体的调节功不可没,同时也是有些鱼类(如:花鲢)良好的天然饵料。
四、饲料投喂的异议
气候不好或突变时,“定时”和“定量”都应有所改变,不要非得一定坚持"四定"原则(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应顺应各种条件因子的瞬息万变和鱼类的实际需求而投喂,不能一“定”不变。
至于“定位”投食,草食性鱼类的草料场应设浮动可移位的投草架来投喂比较适宜,因为饲料架(包括各种鱼的食台)固定一处时间一长,其残根废草以及草鲂鳊等鱼类边吃边泄的粪便就在架底堆积,该区域其实水质是相当恶化,因此,须在一定时段后调整食场的位置为最好,不要死搬硬套"定位"原则。
至于“定量”投食,正确、适度的投饲量是确保养鱼经济效益的关键。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及养殖鱼类的摄食情况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在水温8度~18度时,饲料的日投喂量为养殖鱼类总重量的1%左右;水温18度~32度时,日投喂量为养殖鱼类总重量的2%~4%;当水温在32度以上时,日投喂量为养殖鱼类总重量的3%—5%。
但是,当遇到天气突变或阴雨闷热、水体浑浊或鱼儿发病等不良情形时,当天或当次就应少投或不投饲料,不能死搬硬套"定量"原则。
大多数鱼类在饲喂过程中,多是白天投喂。但有少数鱼类依其生理习性或习惯喜在傍晚或晚上吃食(如草鱼或肉食性鱼类等),但这是不妥的,应尽量改变它,特别是高温时节隐含着较大的生产危机。
因为夜间缺乏光合作用而会导致水中溶氧量减低,而水中动物和生物仍维持着新陈代谢,耗氧量与白天相比丝毫没有减少,所以,鱼类在夜间的生命过程本来就是一个矛盾过程,如果鱼饱食肚胀过夜就更加需要充足的溶氧来保持生命体系的平衡,之所以提倡白天(最好是上午)投料,晚上尽量空腹过夜较为安全,道理即如此。
(刘文俊 2017.11.05)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系刘文俊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