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水质控制的关键措施:保持足够溶氧可抑制生成、转化或降低有毒物含量

发表时间:2024/12/06 18:09:33  作者:刘文俊  浏览次数:372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敬请关注!

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本文将养殖鱼池中主要水质条件的关键控制点和调节技术作初步简述。

一、养鱼水质的关键控制点

养鱼水质的关键控制点主要涉及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四个科目,一般硫化氢少有产生,本文从略。

1. pH值

pH是水质的重要指标,渔业水质标准要求淡水养殖pH值一般控制在6.5~8.5之间。pH值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养殖动物都有直接的损害,甚至会造成死亡。pH值低于6.5的水可使水产养殖动物的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的能力,造成水产养殖动物自身患生理缺氧症,即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但鱼虾等水产养殖动物仍常浮头。pH值过高的水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鱼虾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

2.溶解氧

溶解氧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命要素。水产养殖动物在水中需要呼吸氧气,缺氧可使其浮头,严重缺氧还会造成水产养殖动物死亡。鱼虾蟹类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水域溶解氧应保持在5~8毫克/升,至少要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轻度缺氧鱼虾虽不至死亡,但会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使饵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水中的溶解氧过高则会引起鱼虾患气泡病。

保持水中足够的溶氧量,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或降低有毒物质比如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例如:水中有机物(比如粪便、残饵、尸体等)产生的氨和亚硝酸盐,在充足的溶氧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氨会转化为亚硝酸盐,再转化成硝酸盐,产生无毒的最终产品,并被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因此,水中保持足够的溶氧对水产养殖非常重要。

假如缺氧的话,水中有毒物质极易迅速达到危害的程度。据测定,当水中溶氧从1.54毫克/升提高到2.2毫克/升时,氨气(NH3)的含量由0.4毫克/升降到0.2毫克/升,亚硝酸盐可由0.04毫克/升降到0.01毫克/升。浮游植物光合产氧是池塘水体溶氧的重要来源,在白天甚至是最主要的来源,但过盛繁殖的藻类在夜间会因旺盛的呼吸作用而大量消耗水体溶氧,容易产生严重后果。

3.氨氮

水产养殖中的氨氮是指水体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水产养殖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饵料、水产动物的排泄物、肥料和动植物遗骸。氨对水产动物的毒害依其浓度的不同而不同:

在0.01~0.02毫克/升的低浓度下,水产动物会慢性中毒,抑制其生长;

在0.02~0.05毫克/升的浓度下,氨会和其它造成水产动物疾病的病因共同起加成作用而加速其死亡;

在0.05~0.2毫克/升的高浓度下,会破坏水产动物的皮、胃、肠道的粘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

在0.2~0.5毫克/升的致死浓度下,水产动物会急性中毒而死亡。

在《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氨氮含量应不超过0.02毫克/升

4.亚硝酸盐

引发鱼病的关键因素的亚硝酸盐,它是氨在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氨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受到阻碍,中间产物的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体中积累。养殖池塘中的残饵、粪便及死亡藻类等含氮有机物经过异养性细菌的作用,蛋白质及核酸会慢慢地分解,产生大量的氨等含氮有害物质,而有毒的氨在亚硝化细菌或光合细菌的作用下很快转化成亚硝酸,而亚硝酸与一些金属离子结合后形成亚硝酸盐,从而亚硝酸盐又可以与胺类物质结合,形成具有强烈作用的亚硝胺。水中亚硝酸盐氮(NO2-N) 能与鱼体血红素结合成高铁血红素,由于血红素的亚铁被氧化成高铁,失去与氧结合的能力,致使血液呈红褐色,随着鱼体血液中高铁血红素的含量增加,血液颜色可以从红褐色转化呈巧克力色。由于高铁血红蛋白不能运载氧气,可造成鱼类缺氧死亡。一般应将水中的亚硝酸盐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

二、水质调控关键措施

1.定期换水和加注新水

在高温季节尽量每隔半月左右,定期排出底层池水是控制有害物质浓度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视池水深浅,每次换水30厘米或1/4池水,并及时注入新水。在高温夏季要将池水尽可能保持在最高水位,以扩大鱼的生活空间。

2.加强增氧

增加水中溶氧浓度,完全能够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毒性。首先是进行人工增氧,在高密度池塘养殖中,人工增氧是养殖成功的必备条件。科学的做法是在了解养殖动物溶氧眸需求和水中实际溶氧水平的基础上,灵活启用人工增氧,既保证了水体中合适的溶氧水平,又避免了因不必要的过度增氧而造成的成本浪费。其次应采取生物和化学等多种调控措施保持水中合适的藻类密度,到达理想的增氧效果。

3.施用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选用种类有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枯草菌、芽孢菌、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蛭弧菌及EM菌等。各种有益菌作用不同,要根据池塘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尽早使用利于形成优势种群才会起作用;禁止与抗生素、消毒药类同时使用;水体泼洒时要适当增氧,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有益菌用来治病,也不能在水质恶化时用于调理,只能用来平时调节水质,提前预防发病。

4.生石灰

养殖用水在养殖中后期一般偏酸性,可以使用生石灰20-50斤/亩化水泼洒,调节水质,重塑水生态系统。

5.防控氨氮、亚硝酸盐浓度过高的措施

控制氨氮、亚硝酸盐浓度过高除了增加溶氧化解的措施外,在养殖初期,严格清塘、清淤;根据水体的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选择合适的饵料,合理投饵,避免饵料浪费和残饵积累、腐败变质,引起水质恶化;养殖初期肥水的时候注意肥粪的使用量不能过量;经常开动增氧机,促进残饵的自然转化,减少积累。在养殖中后期,使用适量的沸石粉、过硫等改底物品改善底质,吸附氨氮,降解有机物,还可以使用一些调解剂比如硫代硫酸钠等化水泼洒。

(备注:知乎号"渔人刘文俊"欢迎您的光临!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本文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下一篇:说下光合细菌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