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起源

发表时间:2025/02/19 19:28:49  浏览次数:769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动物实验研究中最常用的小鼠起源于欧洲,大鼠起源于中亚。据史料记载,人类饲养小鼠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公元前1100年,中国古籍中记载饲养花斑小鼠。18世纪中国和日本饲养的宠物小鼠被转送到欧洲,与当地小鼠进行杂交,成为现代实验小鼠的鼻祖。

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小鼠的历史也很久远。早在1664年,Robert Hooke(1635-1703)就用小鼠研究空气的特性。记录小鼠毛色遗传的书籍18世纪在欧洲出版。但20世纪以前,人们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并不系统和连续。

1902年,美国哈佛大学的William Ernest Castle(1867-1962)揭开了近代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饲养和使用小鼠的序幕。当时,科研中使用的小鼠主要来源于Abbie E.C. Lathrop(1868-1918)在马萨诸塞州一个农场里专门饲养的小鼠,Lathrop不但出售小鼠给科研机构,而且还进行了小鼠繁殖和育种研究,成功培育自发肿瘤小鼠品系。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许多最常用的近交系小鼠,均来自Castle和Lathrop饲养的小鼠。如,“金标准近交系小鼠”—C57BL/6,就来自Lathrop饲养的57号小鼠。

Castle和他的学生Clarence Cook Little(1888-1971)认识到小鼠在遗传纯合子研究中的价值,开始对小鼠进行近亲交配。Little采用连续高度近亲交配(兄妹交配)的育种方式,1909年成功培育世界上第一个近交系小鼠DBA。其中,D、B、A分别代表毛色基因的英文缩写dilute、brown和non-agouti。在随后的10年内,Little、Strong、Dune和Furth等人又陆续培育成功A、C57BL、C3H、CBA、BALB/c、101、129、AKR等著名近交系小鼠。实际上,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近交系小鼠基本上是在1920年到1930年培育的。其中,Little在1921年培育成功的C57BL/6近交系小鼠,是世界公认的“标准”近交系实验动物。常用的近交系大鼠也是在这个时期培育而成,其中大多数是由Curtis和Dunning在哥伦比亚大学肿瘤研究所完成。如,F344、M520、Z61、ACI、ACH、A7322等。到1930年已经成功培育12个近交系大鼠。1906年美国农业部畜牧局的Rommel开始了豚鼠近交实验,他培育的近交系豚鼠2、13现在仍在使用。

根据“小鼠、大鼠国际标准命名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Standardized Nomenclature for Mice and Rats)统计,全世界登记在册的近交系小鼠品系478个、近交系大鼠品系234个(Festing: University of Leicester,UK,1998),其中TA1、615、LIBP/1、NJS和T7395个近交系小鼠由中国培育而成。目前,世界上一些新的近交系小鼠、大鼠陆续培育成功,也有一些品系逐渐被淘汰。

虽然小鼠和大鼠的品系较多,但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主要有C57BL/6、BALB/c、DBA/2、129/、C3H、A、AKR、CBA、SJL等10多个近交小鼠和ICR、NIH以及昆明(KM)等远交品系。小鼠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对象是C57BL/6小鼠。大鼠常用的远交系有Sprague Dawley (SD)、Wistar,近交系有SHR、F344、LEW、LOW等。

访问informatics.jax.org/ext,可以查阅目前全世界培育成功的近交系小鼠和大鼠的资料。

除了小鼠、大鼠外,近交系地鼠、豚鼠、兔、鸡等实验动物也先后培育成功,用于生物医学研究。

1918年,我国也开始饲养繁殖小鼠用于实验研究,并陆续从国外引进小鼠、大鼠、兔和金黄地鼠等进行饲养繁殖。其中,1947年从印度引进白化小鼠到昆明,后来该种群遍布全国,成为今天国内应用数量较多的远交系小鼠—昆明(Kunming,KM)小鼠。2015年,全国使用KM小鼠374万只。目前,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爪沙鼠、黑线仓鼠、树鼩、喜马拉雅旱獭、鼠兔、东方田鼠、剑尾鱼、小型猪等中国特色实验动物品种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更多的选择。

生物医学使用的实验动物与人类进化关系越接近,其作为模型的潜在价值就越大,这个观点是极其错误的。生物医学研究选择“合适”动物模型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体外实验就能回答一个科学假设,就不要开展体内研究;同样,使用小鼠能找到答案,绝对不应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使用某种动物开展生物医学研究并不依据这种动物多么像人类、血缘关系多么接近人类,而是该动物“适合”研究人类某种生物学现象。

参考文献:刘恩岐等. 医学实验动物学. 科学出版社, 2024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上一篇:中国养鱼简史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