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中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问题:2018年为了所谓的环保,把养猪场大部分都关了?
发表时间:2022/08/29 22:02:07 作者:刘其根 浏览次数:217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作~
我们常常把科学等同于真理,把科学家发表的科学论文作为重要的科技成果和科技进展。那么科学研究得到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否一定正确呢?我们该如何对待科学研究呢?下面我们将以水域生态学研究为例谈谈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引 言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们人类的思维模式存在着“整体论(Holism)”和“还原论(Reductionism)”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中医理论,都以整体论的思想为基础。而西方世界的哲学和科学思想基本上以还原论占主导。由于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方,因此可以说,现代科学是植根于还原论思想的一种学科体系,我们的科学研究也无处不体现这种还原论思想的影响。不但物理世界的基本粒子越分越细,甚至生物科学也在朝着细胞、生物大分子乃至基因的水平不断分化和发展,而在宏观上的建树却乏善可陈。那么什么是还原论呢?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表现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这种思想对(水域)生态学研究又有哪些影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还原论从其英文名Reductionism就可见一斑,其大致意思就是,任何事物(实体)都是由比其更简单的单元(实体)组成,要认识这个实体,可以从认识组成这个实体的基本成分开始。而由于每一级的实体都由比它更细的单元组成,于是就出现了越来越细的分级。把这种思想用到生物学或生态学上,就有了Odum提出的组织层次谱概念。在经典生态学范畴,只有个体以上的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等)才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然而在现代生态学中,分子、基因层面的研究也为分子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和方向。
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我们现在已非常习惯于:要了解一个事物,就从了解它的组成开始。然而,这种对低层次单元的研究所获得的认知,是否能满足对高层次整体的认识呢?系统论告诉我们,因为系统具有涌现性(emergent property),是其组成单元的简单叠加所不能预测、揭示的,要了解这个整体涌现性,就必须要从整体角度去研究和思考。而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科学越分越细所必然产生的一个弊端。我们把科学研究中的这一类不足称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水域生态学研究也和其他自然科学研究一样,处处闪耀着还原论的思想光斑。我们已经如此习惯于还原论,以至于大家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这是还原论的思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很少能够站在宏观、全局的层面去思考问题。在此我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也欢迎大家对我的观点提出批评指正。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在进行水环境/水生态研究时,基本上都是从分析水质和调查水生生物组成开始的,当然这没有问题,也确实应该从这些基础工作开始做。然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最终研究也往往就止步于对水质和水生生物组成的分析上,很少能上升到生态系统的整体上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比如在研究为什么水体暴发蓝藻水华、如何治理蓝藻水华时,也往往只关注藻类和营养盐的关系,而不是把所有与藻类种群增长、群落演替相关联的因素都找出来,去研究其来龙去脉和相互作用关系。以至于现在的方法都是“以藻论藻”,颇似“头痛医头”的西医,现在能常见的较宏观的分析就是所谓的CCA分析和对藻类多样性的计算,而很少真正从整个生态系统层面去研究各个类群及其与环境的内在联系,更没有把水生态、水文动力、生物群落,乃至气象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研究的。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使对藻类的研究,也多限于对藻类组成的研究,很少能从藻类的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为什么这个湖泊是120种藻类、那个湖泊是220种藻类?
不仅研究是这样,我们的水生态系统管理也如此。本来水库应具有水力发电、防洪蓄洪、水资源供应(工农业用水和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和渔业利用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这些服务功能之间既没有所谓的高下之分,也存在着相互联系和制约,所以水库生态系统的管理就是要从整体的角度去平衡各种功能,而不能今天没鱼吃就拼命发展养殖业,明天没水喝就只关注水环境。鱼类就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水利调度对水环境也会产生影响,这就要求从整体上而不是局部去制定水库的管理制度。近两年来,不断有水库报道暴发了蓝藻水华,一了解都是因为所谓的环境治理把鲢鳙(渔业)当作污染源给清理了,这既是无知也是傲慢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君不见,2018年为了所谓的环保,结果把全国的养猪场大部分都关了,结果如何呢?环境保护好了吗?如果只能通过禁止生产、不顾民生的方式来达到所谓环保要求,这样的环保意义何在呢?这些都是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表现。
引 言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们人类的思维模式存在着“整体论(Holism)”和“还原论(Reductionism)”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中医理论,都以整体论的思想为基础。而西方世界的哲学和科学思想基本上以还原论占主导。由于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方,因此可以说,现代科学是植根于还原论思想的一种学科体系,我们的科学研究也无处不体现这种还原论思想的影响。不但物理世界的基本粒子越分越细,甚至生物科学也在朝着细胞、生物大分子乃至基因的水平不断分化和发展,而在宏观上的建树却乏善可陈。那么什么是还原论呢?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表现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这种思想对(水域)生态学研究又有哪些影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还原论从其英文名Reductionism就可见一斑,其大致意思就是,任何事物(实体)都是由比其更简单的单元(实体)组成,要认识这个实体,可以从认识组成这个实体的基本成分开始。而由于每一级的实体都由比它更细的单元组成,于是就出现了越来越细的分级。把这种思想用到生物学或生态学上,就有了Odum提出的组织层次谱概念。在经典生态学范畴,只有个体以上的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等)才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然而在现代生态学中,分子、基因层面的研究也为分子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和方向。
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我们现在已非常习惯于:要了解一个事物,就从了解它的组成开始。然而,这种对低层次单元的研究所获得的认知,是否能满足对高层次整体的认识呢?系统论告诉我们,因为系统具有涌现性(emergent property),是其组成单元的简单叠加所不能预测、揭示的,要了解这个整体涌现性,就必须要从整体角度去研究和思考。而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科学越分越细所必然产生的一个弊端。我们把科学研究中的这一类不足称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水域生态学研究也和其他自然科学研究一样,处处闪耀着还原论的思想光斑。我们已经如此习惯于还原论,以至于大家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这是还原论的思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很少能够站在宏观、全局的层面去思考问题。在此我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也欢迎大家对我的观点提出批评指正。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在进行水环境/水生态研究时,基本上都是从分析水质和调查水生生物组成开始的,当然这没有问题,也确实应该从这些基础工作开始做。然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最终研究也往往就止步于对水质和水生生物组成的分析上,很少能上升到生态系统的整体上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比如在研究为什么水体暴发蓝藻水华、如何治理蓝藻水华时,也往往只关注藻类和营养盐的关系,而不是把所有与藻类种群增长、群落演替相关联的因素都找出来,去研究其来龙去脉和相互作用关系。以至于现在的方法都是“以藻论藻”,颇似“头痛医头”的西医,现在能常见的较宏观的分析就是所谓的CCA分析和对藻类多样性的计算,而很少真正从整个生态系统层面去研究各个类群及其与环境的内在联系,更没有把水生态、水文动力、生物群落,乃至气象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研究的。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使对藻类的研究,也多限于对藻类组成的研究,很少能从藻类的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为什么这个湖泊是120种藻类、那个湖泊是220种藻类?
不仅研究是这样,我们的水生态系统管理也如此。本来水库应具有水力发电、防洪蓄洪、水资源供应(工农业用水和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和渔业利用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这些服务功能之间既没有所谓的高下之分,也存在着相互联系和制约,所以水库生态系统的管理就是要从整体的角度去平衡各种功能,而不能今天没鱼吃就拼命发展养殖业,明天没水喝就只关注水环境。鱼类就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水利调度对水环境也会产生影响,这就要求从整体上而不是局部去制定水库的管理制度。近两年来,不断有水库报道暴发了蓝藻水华,一了解都是因为所谓的环境治理把鲢鳙(渔业)当作污染源给清理了,这既是无知也是傲慢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君不见,2018年为了所谓的环保,结果把全国的养猪场大部分都关了,结果如何呢?环境保护好了吗?如果只能通过禁止生产、不顾民生的方式来达到所谓环保要求,这样的环保意义何在呢?这些都是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表现。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