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发明世界上第一条转基因鱼,为何无法上市?
2015年11月19日,美国FDA批准转基因三文鱼上市,这是世界上首例被批准产业化的食用转基因鱼。这在国际上引起轰动,中国舆论也高度关注这一事件。
众多媒体没有报道的是,中国曾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转基因鱼的国家。早在1983年,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领衔的团队就已经将重组人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鲫鱼受精卵,获得快速生长的转基因鱼。1990年的《纽约时报》称,中国这个研究领先美国3年。
在此基础上,朱作言又于1991年构建了全部由中国鲤科鱼类基因元件组成的“全鱼”基因构建体。他将由鲤鱼肌动蛋白启动子驱动的草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黄河鲤受精卵,获得的转基因黄河鲤生长快且饵料转化效率高。在同等养殖条件下,转基因鲤鱼平均生长速度比对照黄河鲤快52.93-114.92%,当年就可以达到上市规格,缩短了一半的养殖周期,降低了养殖成本和风险,同时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如今,荣誉成了尴尬,起步领跑的人并未成为撞线者。谈及此,当年的世界转基因鱼第一人、中科院院士朱作言告诉《基因农业网》,“我们的转基因黄河鲤早已准备好了,现在只缺政府决策准入这临门一脚。”
基因农业网:中国社会很关注美国批准转基因三文鱼,您怎么看待这件事?
朱作言:这是件大好的事情。不仅仅是针对鱼,对其他推动农业领域其他转基因工作也是很好的事情。
美国政府在这件事上有严格的程序,非常慎重。也有民众持不同意见,但最后能够决策下来,可见主管部门对此问题是以科学为基础来判断的。加上对未来社会需求考虑,以及相关技术已经成熟,于是他们做出了这个代表前进方向的勇敢决策。
基因农业网:也就是说,科学最终占据了上风。
朱作言:美国是现代科学技术全方位领先的国家,在创新产业上,科学决策是最主要的,虽然也充分考虑到民意中的部分不同意见,但没有迎合,没有迁就。
基因农业网:目前转基因鱼的研究领域都在关注哪些方面?
朱作言:鱼做起来非常困难,因为鱼生活在水中不易观察,而且经济性养殖鱼类的性成熟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要花较长的时间才可能培育出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实际上,我们主要关注生长速度和抗病问题,还有一些研究关注抗寒和品质改良问题(如减少鱼刺),但品质改良研究难度很大。目前,鱼的生长速度还是进行遗传改良所关注的最主要性状。
基因农业网:中国的研究情况有什么优势?
朱作言:我们开展改良鱼生长速度的基础研究很早,系统性和深度也足够。尽管美国上市了,但基础研究我们要全面得多。如鱼的生长习性、快速生长带来的其它生物学效应、饲料转化以及繁殖问题,当然还有食品安全的评估等。我们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研究,研制出了转基因鱼的不育系,并且封闭管理。但我们的鱼还没有上市。
基因农业网:为什么中国的转基因鱼没有第一个上市?
朱作言:我们考虑过第一个上市,但这是有点书呆子气的想法,靠我们来推广是不可能的。基础研究只是产业创新的因素之一,还需要企业参与,需要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参与。我们接触过一些企业,现在有一家中国企业有较高积极性,我们接触有一年多了。
培育转基因三文鱼的AquaBounty Technologies公司第一任总裁Elliot Entis先生在十年前专门来武汉找过我们,寻求合作可能性,到我们养殖基地看过。他们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兴趣,但鲤鱼在美国没有太大市场前景,也就没有了下文。
他比划着说,他们公司给美国政府提供的有关文件就有一米高,他们有专门顾问、律师来做这件事。
不过,转基因产品能不能产业化,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决策。假如政府有关部门缺乏科学判断,没有对创新产品的理解和前瞻,也就不可能有勇气去推动。如果主管部门没有下决心,只是根据社会舆论给对峙双方各打五十大板,这样不行。这方面美国的确有一套,效率比较高。
基因农业网:假如当年一咬牙推出来的话可能也就成了,当时为什么就没有推一下子呢?
朱作言:上世纪80年代,我们没有推广能力,假如有生产部门接过去的话,可能会有好结果。
当年湖北省科委的领导问我什么时候产品能上市,我当时拍脑袋说五六年吧,因为鲤鱼两年一代,繁殖三代就可以推出去了。我们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都做了,就想第一个上市。当年湖北省科委的领导有这个意识,他们觉得转基因鱼长得快,节约饲料,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但后来各种转基因负面报道多了,现在就算是当年的官员也可能不会很快表态了。
如今我国社会上大多数民众,甚至包括许多物理学家、化学家、工程专家等在内,我给他们讲转基因鱼的问题,说我们的转基因黄河鲤等于是用一个草鱼基因和鲤鱼杂交的结果。吃转基因黄河鲤的话就相当于吃一盘鲤鱼加上喝了一滴草鱼汤,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既然草鱼(含整套基因组)和鲤鱼杂交不会有人怀疑,为什么对一个草鱼基因和鲤鱼杂交的产品这么担心呢?我说了半天,他们还是将信将疑,甚至有人一谈到基因这个词就有神秘感和恐惧感。
综合各种因素看来,我觉得转基因鱼在美国第一个上市是必然的,我们没有第一个上市也是必然的。
基因农业网:毕竟美国带了一个好头。
朱作言:美国这件事给转基因的农业科学家增加了信心;对政府主管部门也该有促进,可以步子大一些;对我们的民众也会给点勇气,毕竟美国人更珍惜健康,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上更有经验,他们会更谨慎地处理有关问题。
我们的转基因黄河鲤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只缺政府准入决策这临门一脚。
朱作言:为什么不怕杂交却怕转基因?
面对科普对象,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朱作言从细胞核说起,力图“讲得细一点”。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储存了遗传物质,染色体上面分布着基因。基因就是遗传编码,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指导某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如果把基因看作一条线,那真正的编码只是其中一部分,前面一段负责编码启动,是发动机,后面一段则负责终止、刹车。
朱作言研究的转基因黄河鲤,即是“通过基因克隆,把草鱼生长激素基因中间的这段编码顺序拿出来,将鲤鱼自己的一段启动和终止序列接到两边,导入鲤鱼的受精卵中”。
草鱼长得快,通过以上转基因操作,使转基因鲤鱼长成2~3斤可以上市的时间,从普通鲤鱼所需的两年缩短到一年,甚至七八个月。
“如果草鱼和鲤鱼杂交,是草鱼的整套基因和鲤鱼的整套基因混在一块。一听杂交,大家觉得没有任何疑问,可以吃。”朱作言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而我们做的,只是把草鱼的一个基因跟鲤鱼放在一起,反而导致了不小的疑问。”
实际上,早在1984年,朱作言的团队就已经通过重组人的生长基因,转入泥鳅、金鱼、鲫鱼、鲤鱼等等,缩短了鲫鱼的生长周期。
但那毕竟是借用人的基因。“如果都是鱼的基因,不是其他物种或者细菌的基因,老百姓相对容易理解和接受。”朱作言说。
然而,在科学家眼里,转基因最大的优势恰恰就是可以跨物种。
现在为人熟知的控制糖尿病的人胰岛素,便是利用转基因微生物生产,于1982年由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世界首例商业化应用的转基因产品。
在转基因技术广泛应用的农业领域,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发展最快。而其中最早走到商业化阶段的抗虫、耐除草剂作物,就是把细菌的抗虫基因、耐除草剂基因转入植物的基因组: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基因转入棉花、玉米、水稻等植物中,使之抗虫;将耐除草剂的EPSPS基因等转入大豆等作物中,使之抗除草剂。
在转基因技术发展之前,传统育种始终在物种之内和近缘种之间进行。但育种进程较长,而且可能没法朝下走。比如马和驴杂交产生的骡子,是杂种优势里的一个成功案例,但骡子无法生育。
而转基因则实现了人工选择优良基因,跨物种集聚优良的性状。它打破物种屏障,拓展了可利用的基因资源,提高了选择效率,育种进程更高效。
部份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5-11-25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