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全骨鱼类早期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在2019年6月30日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他新近对2.44亿年前罗平强壮鱼为代表的全骨鱼类早期演化综合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描述了罗平强壮鱼的骨骼形态,揭示了全骨鱼类一些具有重要进化意义的头骨特征演化序列,重建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全骨鱼类进化树。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eerJ上。
徐光辉研究员介绍,全骨鱼类分为铰齿鱼类和近鲱形类,雀鳝和弓鳍鱼分别是它们的现生代表。罗平强壮鱼是云南罗平生物群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全骨鱼类,全长可达40厘米,是距今2.37至2.47亿年前世界范围内中三叠世地层中所发现的最大全骨鱼类属种,对重建三叠纪海洋脊椎动物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从2014首次报道并命名以来,罗平强壮鱼是全骨鱼类研究中备受关注的化石物种。然而,由于此前化石数量稀少、一些关键的骨骼特征不清楚,研究者对罗平强壮鱼究竟属于近鲱形类还是铰齿鱼类莫衷一是。
徐光辉研究员根据9块新采集的化石标本,与此前的模式标本作了对比研究。在长达33页的论文中,他详细描述了罗平强壮鱼的骨骼形态,揭示了许多新的解剖学信息,澄清了如方颧骨、续骨、副蝶骨、舌颌骨等众多关键头骨特征的争议。“以前,人们认为方颧骨是铰齿鱼类独有的,并把是否具有续骨和方颧骨作为区别两类鱼的标志。但实际上,我发现在4个近鲱形类的属中,也存在方颧骨,而且在罗平强壮鱼上,这两种骨骼都存在,这也确定了这两种鱼类是有共同祖先的。”徐光辉研究员告诉记者,在详细的比较解剖学工作基础上,他把罗平强壮鱼纳入大尺度的分支系统学研究中,解决了系统分类问题,并确认罗平强壮鱼是近鲱形类预言鱼目最早的代表属种之一。
新的研究突破了过去将铰齿鱼类和近鲱形类作为两支各自独立的研究类群,在包括60个化石和现生属种224个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将这两支全骨鱼类作为一个整体分析研究,首次重建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全骨鱼类进化树,为了解近鲱形类的早期演化、古生态和古地理提供了新视角。
(本文图片均由徐光辉研究员供图)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