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的“观色”诊病及其防治
鱼类及虾类患病后,其身体某个部位或某个器官呈现特有的颜色,成为所患疾病的特征性症状,动物医学工作者以此定作疾病名称进行辨病防治,这是动物医学界常用的方法,简述如下:
一、“红色”诊病
(1)鱼类赤皮病
是由荧光极毛杆菌引起的,草鱼、青鱼和鲤鱼易受感染。
症状:鱼体两侧和腹部小片或大片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重者鱼鳍基部出血,鱼鳍末端腐烂,上下颌及鳃盖充血,呈现块状红斑,8~10天死亡。
治疗:(1)漂白粉或类似市售药物:1-1.5克/立方米水体,全塘泼洒。(2)磺胺噻唑钠或类似市售药物:拌饵料中投喂,第1天5克/ 50千克体重;第2~6天,每天2.5克/50千克体重。
预防:鱼种入塘前,用漂白粉5~10克/升水体,浸浴半小时,亦可用食盐泡浴。
(2)鳗鱼红点病
是由鳗败血假单孢菌引起的,主要危害日本鳗,欧洲鳗不易感染。
症状:下颌、鳃盖、胸鳍基部及腹部体表出现点状出血,1~2天内死亡。
剖检:腹膜点状出血。
治疗:(1)四环素或类似市售药物:每天1克/千克饵料,分2次投喂,连投3~10天。(2)漂白粉或类似市售药物:按1.3毫克/升池水的浓度,溶后去渣,全池泼洒。
预防:鱼种下塘前,用3%的食盐水药浴5~20分钟。
(3)对虾红体病
是由桃拉病毒引起的,南美白对虾易受感染。
症状:急性者体表呈淡红色,尾扇及游泳足呈深红色。慢性者仅在虾壳表面出现黑斑。
防治措施:(1)溴氯海因:0.5毫克/升水体,全池泼洒。(2)板蓝根50克、三黄粉200克,拌入100千克饵料中投喂,连喂1周。
(4)对虾红鳃病
是由某种弧菌(如海水弧菌、鳗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引起的。
症状:早期鳃部及附肢呈红色,后期整体呈红色;虾体两侧呈白色,腹部呈浊白色。
治疗:(1)土霉素或类似市售药物:0.5克/千克饵料,连喂5天。(2)漂白粉或类似市售药物: 3毫克/升水体,虾池泼洒消毒。
预防:(1)虾池经常注加清水,改善水质。(2)使虾池中有足够的溶解氧。
二、“黄色”诊病
虾黄鳃病
又名对虾黄头病,是由对虾黄鳃病病毒引起的。
症状:鳃部呈淡黄色,体色苍白。剖检:肝脏、胰腺呈淡黄色。
治疗:溴氯海因或类似市售药物:0.3毫克/升水体,全池泼洒。
预防:敌菌毒或类似市售药物:0.5毫克/升水体,全池泼洒。
三、“白色”诊病
(1)鱼类白头白嘴病
是由粘球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草鱼,其他鱼如鲢鱼、鳙鱼、青鱼等偶有发生。
症状:在水中时,额部、嘴部周围至两眼间的皮肤轻度溃烂,呈现白色。离水后,症状不明显,只有少数鱼呈现白头白嘴症状,死亡率较高。
治疗:(1)庆丰霉素或类似市售药物:25.0克/50千克体重,拌饵料投喂,连用4天。(2)呋喃唑酮或类似市售药物:①5~10克/50千克体重,拌饵料投喂。②0.1~0.2克/立方米水体,全池泼洒。(3)还有一种因车轮虫引起的白头白嘴病施用杀虫药物即可。
预防:(1)保持鱼池池水清洁。(2)减少放养密度。
(2)鱼类白皮病
是由白皮极毛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鲢鱼和鳙鱼,鳝鱼较少患病。
症状:背鳍基部和尾鳍出现白点和白斑,逐渐扩大,终至背鳍及全身都呈白色。有的尾鳍残缺不全;病鱼头朝下尾朝上倒立于水中,偶而挣扎游动,2~3天死亡,死亡率10%~20%。
治疗:(1)菌毒灵或类似市售药物:0.45~0.75克/立方米水体,全池泼洒。(2)漂白粉或类似市售药物:1克/立方米水体,全池泼洒。
预防:(1)保持鱼池水质良好。(2)操作时勿伤鱼体。
(3)鱼类白毛病(水霉病)
是由水霉菌或棉霉菌引起的,主要危害草鱼,其他淡水鱼也可发病。
症状:菌体从伤口侵入,菌丝一端伸入肌肉,一端露出体表。露出部分大量繁殖、分枝,成为白色棉絮状,死亡率较高。
治疗:(1)孔雀石绿或类似市售药物:66克/立方米水体,浸浴5~10分钟。(2)每立方米水体加氯化钠0.4千克,碳酸氢钠0.4千克,溶解后,浸浴病鱼半小时。
预防:(1)平时操作勿使鱼体受伤。(2)经常保持水体清洁。
四、“黑色”诊病
对虾黑鳃病:
是因对虾长期缺乏Vc及虾池受污染引起。
症状:鳃部先浅红,后深红,最后变为黑色,呼吸困难,不久死亡。
治疗:(1)虾池立即更换清洁水。(2)Vc100毫克,拌入100克饵料中投喂。(3)呋喃唑酮或类似市售药物:2毫克/升水体,浸浴,适于细菌引起者。(4)高锰酸钾:10毫克/升水体,全池泼洒,适于真菌引起者。
预防:定期向虾池注加新水,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消毒;定期清除污泥。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