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疾病特征及鱼病防控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28 21:26:22  浏览次数:1845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鱼类疾病特征及鱼病防控对策

  陈亚峰

正确合理的鱼病防治技术能够保证在用少量鱼药的情况下,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不合理的鱼药使用方法,不但加大了药量,效果也不显著,甚至是无效,还极有可能会导致鱼病加重或出现药物中毒事件。所以在鱼病防治过程中,需对发病机理进行认真检查,选择适合的鱼药与施用方法,精准计算用药量,合理配制药物。只有做好以上措施,才能真正发挥鱼病防治技术的作用。

1 渔业生产特殊性

鱼类终生在水里生活,是一种用鳃呼吸的变温动物,明确水产养殖的特殊性与鱼病防治的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1)鱼类生活在水中,很难及时察觉各类疾病的生成与蔓延,通常发现时已有大量鱼类开始死亡;2)鱼类属于变温动物,很难及时察觉并精准地确定其发病是是因过饱进食还是因天气变化所致;3)活体较难打捞,如所捞鱼数量较多,易导致不新鲜甚至是腐败;4)疾病较难诊断,不但要进行表面观察,还需解剖检验,如果条件允许还需对鱼病进行病菌镜检和水体质量化验等相应操作;5)会出现多种疾病同时发病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对疾病进行诊断会更加困难。因此,一定要正确树立鱼病防治理念,提升防范意识并降低风险,坚持防范为主、治疗为辅、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则,进行全面的预防和治疗,只有如此才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从而保证渔农的经济效益。

2 鱼类疾病特征

不同类型疾病所表现出的特征不同,细菌类和病毒性疾病通常在高温季节出现,其中细菌类疾病通常会使鱼体组织中出现白腐情况。寄生虫类疾病通常会使鱼体组织破损、肌体出现胞囊。大型寄生虫能够通过肉眼发现,其在幼体时较易在鱼体表面形成点状出血点。患肠炎疾病的鱼体肠道会明显发红,肛门会出现红肿外突且粪便滞留,流出黄色的黏液,腹部也会出现浮肿现象。细菌传染性的出血疾病不但会引起鱼鳃变色、头颚鳍出血等症状,还会造成鱼的死亡。

3 鱼病防控对策

3.1 加强鱼类抗病能力

1)结合各鱼类品种抵抗细菌、寄生虫、病毒等的实际能力,通过改善水质和营养水平,提高其自身免疫能力。2)用注射、口服、浸泡的方法接种疫苗,其中药物注射的效果最佳。对于草鱼来说,在水花时期对鱼苗进行疫苗浸泡的效果要优于注射效果,而当鱼长到7~10 cm 时,进行多联体疫苗注射对常规鱼病的防控效果较好。这些措施减少了药物施用,是提升鱼类抗病能力与存活率的较好途径。3)在鱼类养殖与运输期间,常常会出现缺氧、高低温刺激和有毒物侵害等情况造成鱼类应激性反应,这些反应会影响鱼本身的生化反应,对鱼类健康造成损害,从而使鱼类抗病能力降低。因此,需对运输方式与装运密度进行合理分配,做好水温控制的同时降低运输时间[2]。

3.2 优化鱼类生存环境

鱼类养殖过程中存在大量致病因子,包括有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这些致病因子存在于水环境中,当没有达到一定数量时,不会导致鱼类生病;但是当外界环境适合其生长繁殖时,这些因子会快速扩散、感染鱼体,最终造成鱼类死亡。对于这一情况,要从以下6个方面优化鱼类生存环境。1)改善水温、水质等水环境。水温为10~14 ℃时,水霉等病菌容易暴发,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在春夏交替与白露前后,水温会超过25 ℃且温差变化较大,此时上下水体会形成对流,带起底层有害物质破坏水体质量,因此鱼类较易得病。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防止病菌生长,需清除多余的淤泥并保证水体深度适中。2)确保水体中有足够的溶解氧,以降解亚硝酸、氨氮等有害物质。3)避免鱼类养殖水体周边存在高大物体遮挡阳光,合理把控放养与混养密度,及时将旧水排出同时注入新的水体。4)使用有机酸或生石灰调节水体pH值,同时保证藻类等浮游生物的种群动态平衡。5)科学投食饵料。投食饵料应保证少量多次的投入原则,尽量避免在缺氧情况下喂食。6)避免水质混浊。泥沙及一些细微的悬浮物较易造成鱼类摄氧鳃组织的堵塞,致使摄氧功能下降,因此要使用生石灰或明矾等进行沉淀。

3.3 药物防治

3.3.1 药物防治注意事项

1)鳃组织对于鱼类来说是非常脆弱的一个组织,用药量需首先保证鱼鳃、皮肤不会被破坏,不可盲目增大用药剂量,也不可随便降低药量,否则将无法起到防治效果。2)不同药物配合使用时,要避免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有害物质,降低药效,另外也不可使用禁用药品。3)有鳞鱼类与无鳞鱼类所使用的药物不同,温顺鱼类与性情急躁的鱼类在用药上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鱼的具体情况用药,如无鳞鱼类通常不用敌百虫和高锰酸钾。4)避免强氧化剂类药物在高温强光下使用,慎重选择低温情况下的用药剂量。5)杀虫药通常间隔3~7 d使用。

3.3.2 鱼病药物防治方法

春季是各类生物病源繁殖发育的活跃时期,同时也是发病初期,这时用药物进行杀虫和灭菌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成效。鱼药按性质的不同可以划分成细菌类、寄生虫类和病毒类;按作用部位及区域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体外类、肠道类、组织类。鱼药的具体使用方法要根据季节确定鱼药使用频率:4—11月,每隔20~30 d可用一次杀菌类和杀寄生虫类药物;重点季节6—9月,每3~5 d使用防治肠炎的内服药物1次;对于易发病的白露时节和春夏季节,可使用杀寄生虫的药物。对于遭受创伤的鱼类,放养前通常会用聚维酮碘等杀菌药物对其生活环境进行消毒。如果多种疾病同时发作,要先明确具体疾病所属类别,然后再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