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疾病诊断方法与防治常用给药方法

发表时间:2020/10/19 22:13:42  作者:吉山花瑶  浏览次数:228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一、疾病诊断方法

动物疾病的种类很多,它们的发病病原体的特性不同,患病动物的种类和反应性不同,每一种疾病在临床表现、流 行情况、病理变化和免疫生物学反应等方面各有其本身的特点。所以研究和掌握各种疾病的特点,有利于做出正 确的诊断。常用的诊断方法有:临床诊断、流 行病学诊断、动物病理剖析诊断、实验室诊断、免疫学诊断等。

(一)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为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官对患病动物的饲料、食欲、活动姿势、口腔、眼睛、鼻子、体表、肛门、粪便等进行观察检查和借助一些最简单的器械(如体温计、听诊器)直接对患病动物的体温、呼吸等进行检查,通过分析比较做出鉴别诊断。

(二)流行病学诊断

疫情调查可在临床诊断中进行。调查时要了解最初发病的时间、地点、疫区范围、患病情况、流行情况,是否经过确诊。同时了解疾病的传染方式和传播途径及饲养管理方法等,多给诊断疫情提供依据。

(三)动物病理剖析诊断

患病动物的病理变化,可作为诊断依据之一,如动物患病时,分析其体内的病理变化,对准确找到病变部位有很大的诊断价值。将病死动物体典型的病变组织,剪成(1.5-3)毫米 X 5毫米大小的病样后浸泡在10%福尔马林溶液或95%酒精中固定,将固定好的病料切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检查病理变化。寄生虫病的检查方法是将采集的病料置于载玻片上制成压片,直接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寄生虫,除进行病理解剖变化检查外,更重要的是在剖i检过程中靠发现虫体加以确诊。

(四)实验室诊断

诊断动物疾病,尤其是传染病,除需要经过临床诊断、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等综合诊断以外,对于病原不同的疑难杂症,还必须采取病料送实验室检测,利用微生学或寄生虫学的方法进行检查,为动物疾病诊断提供辅助依据,从而对疾病的性质作出诊断,并最终确认疾病。病原学诊断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显微镜检查

除某些形态较大的寄生虫可用肉眼做出判断以外,多数需将检验材料置于载玻片上,制成涂片,不染色,直接放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寄生虫,细菌性传染病病料经染色后制成涂片在显微镜下进行病原体的形态检查,能提供进一步检查的依据或线索。

2.分离鉴定

用人工培养的方法将病原体从病体中分离出来(细菌等用人工培养基分离,病毒等可用接种鸡肝或其他组织培养的方法分离),分离病原体后,再通过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动物试验以及血清学等方面的检查做出鉴定。

3.动物接种试验

将患病组织病料制成悬液后,采用适当的方法接种于易感实验动物(如家兔、豚鼠、鸽等)。根据观察接种后动物体内变化及对不同动物的致病力,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来帮助诊断,并取材进行涂片检查和分离鉴定病原的性质。

(五)免疫学诊断

免疫学诊断包括血清学诊断和变态反应诊断两类。

1.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各项试验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容易操作、反应快的特点,利用抗原与抗体的反应进行。一种物质经适当途径进人动物体后能引起动物机体产生与它相对应的特异物质——抗体,并且能与这种动物体产生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的反应,这种物质便称为抗原,在一定条件下特异性的抗原与抗体结合而发生一定的反应,这种抗原抗体的反应叫作血清学反应,可用于疾病诊断。

2.变态反应诊断

对于许多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特别是某些慢性病,动物对该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可产生高度反应物,当将其接种于该患病动物时,可引起全身性或局部反应,这种反应叫作变态反应。此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只有患过该病的动物才可发生相对的变态反应,而健康的动物或患其他病的动物则不发生。但这种特异性并不是绝对的。在兽医学上利用特异性变态反应来诊断鼻疽、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棘球蚴病等。

二、动物疾病防治常用给药方法

防治动物疾病应针对引起疾病的原因和不同病的临床症状选用药物对症给药治疗,才能充分发挥药物功效,减少药物副作用,安全准确,有效达到防治效果,减少患病动物死亡。动物疾病常用的给药方法如下。

(一)口服法

不适合动物群体混饲,饮水和注射给药均可使用本法。片 剂、水剂、丸剂等都可以采用。投药方法是将药物研成小块或加少量水,塞进或滴进动物口里,随后即用滴管滴适量水,助其自由咽下;若服用水剂药液,将定量药液吸人滴管滴人其口内让其吞下。投药时动物保定要牢靠,剂量适中。

1.水剂

喂动物小剂量的水剂药液时,助手将动物保定,术者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捉住头顶,压头使稍向上向外侧倒下,使嘴张开,然后将药液装人滴管内,滴入发病动物口内。防治动物群疾病用大剂量的水剂药液时,可混水给药,即将药物溶于水中,让动物自由饮用。盛药的容器宜用搪瓷制品,以避免发生化学变化降低药效或产生中毒。

2.片剂、丸剂

片剂、丸剂太大,可压碎,直接投在动物舌上,使动物 头呈45°自动咽下。

3.粉剂

粉剂可装入胶囊或粘在馒头、米饭上投喂,不溶于水、适口性差的粉剂等药物投给,饲喂药物前可先将所需的药物准确计算用药量,称好后加入少量的饲料中,反复地搅拌,?昆合均匀。也可采用在于粉料中加药的方法给动物喂药。加进的药物必须在饲料中拌匀,否则常可造成药物中毒,引起动物死亡。

驱虫 药物对机体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所以使用驱 虫 药 物时剂量要准确,投喂驱虫药物宜在清晨空腹时进行,投药前应停食1次。大群饲养动物投喂驱 虫 药 物 前,应先选择少数动物试喂,经观察无不良反应后,再给大群动物 饲喂,以确保动物 驱虫安全有效。还应注意防 止 驱 虫 药 物残存在动物 体内,以致蓄积中毒。

(二)药浴法

按药浴比例配好药浴溶液,使动物局部药浴或洗澡。该方法适用于杀灭体外寄生虫或体表消毒的用药。药浴时要注意让动物的头部露出水面,防止窒息、死亡或中毒。

(三)沙浴法

多用于防治禽鸟体外寄生虫病。沙浴方法是在病禽运动场修建1个浅池,池中放入拌有药物的沙子(或木屑),沙子厚约10一 20厘米,让病禽自行在沙池中爬卧、扑动。注意沙浴时要将药物与沙子搅拌均匀,防止病禽啄食药物中毒。禁用对禽类敏感的药物,如敌百虫等。

(四)注射法

用注射法给药是防治动物各种疾病和免疫接种最常用的方法。具体是将药液用注射器直接注入动物的皮下、肌内、静脉或嗉囊等处而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动物疾病诊断方法与防治常用给药方法

1.肌内注射

肌内注射是将药液注入动物肌肉比较多的部位,如颈部和臀部。注射方法是术者用左手拇指、食指呈“八”字形压住注射部位肌内,消毒后,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向肌肉组织内垂直刺入,即可注药。肌内注射操作简便,刺激性小,药效发挥迅速、稳定。但药液吸收较缓慢。

2.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是将药液注入动物皮肤与肌肉之间。注射方法是选择皮肤较薄、皮下组织疏松且血管较少的部位,如颈侧或股内皮肤松软处作注射部位。消毒后,术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颈中线的皮肤,向上提,使之形成一个“囊”,右手将注射针头刺人皮下囊内,如针头左右自由活动即可注入药液。注射完毕后用酒精棉球按住针孔处,轻轻按压进针部位皮肤即可。

3。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入颈静脉或翼下静脉内,使药液随血液迅速流 到全身的给药方法。注射方法是在注射部位 剪毛消毒,术者用左手按压静脉靠近心脏的一端,使其怒张,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人静脉内,如有血液回流,则表示针头已经插在静脉血管内,即可注射药液。药液注射完毕后,左手按住刺入孔,右手拔针,用酒精棉球按住片刻即可。该方法适用于用药量大,有刺激性的水 剂注射及高渗溶液,不宜皮下或肌内注射的药 物。

4.嗉囊注射

嗉囊注射是将药液注进嗉囊的给药方法,操作简便,计量准确,特别是需要注射有刺激性的药物,或者禽只开口困难均可采用。注射针头由上向下刺入禽颈右侧,距左翅基部1厘米处的嗉囊内。

(五)滴鼻滴眼给药

滴鼻滴眼给药是通过眼结膜或呼吸道黏膜使药物进人禽体的方法,适用于弱毒疫苗的免疫接种。

(六)羽毛囊涂擦给药

羽毛囊涂擦给药多用于10 周龄以上后备蛋禽及种禽的正常接种。换羽期的禽和羽毛尚未长好的幼禽不宜采用此法。方法是在禽类的小腿部前侧用小毛刷和棉签蘸取疫苗逆向涂擦进毛囊内。

(七)泼洒法

泼洒法亦称全池遍洒法,是大面积防治患病动物疾病的一给药方法。根据患病动物的病情和池中的总水量,计算出用药剂量,配制特定的药物浓度,均匀泼洒于患病动物饲养池内,使池水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药物的一定浓度,使患病动物接受药液的浸浴。该用药法能彻底杀灭患病动物体表及水体中的病原体,但用药量大,易影响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的生长。

(八)挂篓(或挂袋法)

此法投药量低于全池泼洒该药的用量。篓(袋)宜挂在饲养池水下10厘米左右的水层中。篓(袋)数量多少,应根据饲养池大小并要保证患病动物正常摄食确定。通常挂篓(袋)需要3-4天。

(九)涂抹法

将高浓度的药剂直接涂抹在患病动物的患部表面。本法适用于治疗患病动物体表局部皮肤炎症等疾病与外伤。必须将患处清理千净后用药。此法用药量小,安全,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小。驱虫药物一般毒性较大,在防治寄生虫病时一定要掌握好用法、用量,避免误入动物口内,否则易引起动物中毒,甚至死亡,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