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鱼病:不仅是多用药而已而是怎样预防才最有效?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疏于预防造成的疾病经常会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所谓“预防为主”,就是要把预防水产养殖疾病提到主要日程,从而不断加强水产养殖疾病的预防。所以在鱼病多发的秋季,我们更应该重视鱼病的预防,而不是只能做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
那么,如何预防水产养殖中的疾病呢?预防疾病可不是简单的多用药的事,而是要从多方面改善环境才能有效预防鱼病,要是真以为多用药才能预防疾病,那也就怪不得挣不到钱了。
鱼病预防的重要性
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生前,采取措施阻止疾病的发生,让鱼类不受病害之苦。以防为主的主要原因是:鱼类疾病的不易观察性、药物的不易抵达性、治疗的高成本性、治疗也是预防等。
1、鱼类疾病的不易观察性
鱼类不像禽、畜生活在陆地上,得病后容易观察,治疗时可以采用注射或口灌等强行方式。鱼生活在水中,其日常活动在水面以下,其日常行为不易被觉察。一旦我们观察到异常行为时,往往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另一方面,一旦患病,我们只能抽样检查,而抽到的鱼,往往是健康鱼,所以抽检的准确性往往很难说。
2、药物的不易抵达性
治疗疾病,鱼类与畜禽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在畜禽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鱼类疾病的治疗中,根本无法实施。 比如:药饲,在畜禽中最为常用,但在水产养殖中却不是那回事!因为患病鱼往往食欲减退或不吃食,即使是特效药物也难以进入体内。不能进入体内,哪又能解决问题?这些都给及时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口服药物只能在鱼体丧失食欲之前进行。 再比如:注射,在畜禽中也极为常用,但到水产上,疫苗的难得性、专业人员的缺乏性、药物注射的多次性、鱼类的难捕性、鱼类数量的量大性等,都导致药物注射对鱼苗、鱼种在现实中实施起来的极为困难性。 还比如:一般而言,水体用药只能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体,对体内病原体无济于事,这就导致用于体外的杀虫药不但是一种浪费,对鱼类更是一种毒药。
3、治疗的高成本性
体外用药只适合于小面积的鱼塘,对大面积的鱼塘、湖泊、水库养鱼而言,有时因成本太高而难实施。即使对精养鱼池,治疗鱼病,往往按疗程来实施,一般外用药物2~3天,内服5~7天,还往往不是一个疗程就解决得了。如此计算下来,治疗成本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4、治疗也是预防
实际上有些病原体(特别是致病细菌和病毒)一旦感染鱼体后,因病鱼已发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一般用药是很难使其康复的,用药进行治疗的目的就是防止水体中健康鱼体不再被感染,这种所谓的鱼病治疗,其实质也可算是一种预防措施。
从以上四点分析,预防工作在鱼病防治工作中是重中之重的地位。
鱼病预防的方法
1、注重改善底质
部分养殖户过分强调对水体本身的调节管理,而忽视了对池塘底质的改善。池塘底质直接影响着水质,底质的土壤种类,酸碱度,营养盐类,有毒有害物质,病毒细菌,淤泥厚度等,直接影响水体相应的各项指标。比方说淤泥少的沙土池,往往会出现水质瘦,肥效短,水质不稳定等情况;有的池塘长年施用粪肥,或多年没有清淤,底质淤泥厚,有毒有害物质多,鱼发病率高,水质怎么调,都很肥,特别是在高温季节,易发生翻塘现象,或是水肥藻相不好而致白鲢不长。
一般老池塘每年都需要清除池底淤泥,只保留底泥10~15cm即可。老鱼塘致病因子较多,应注重清塘杀菌防病,这是控制养鱼少生病的关键。应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清塘消毒工作。
2、改善养殖环境
进入秋季,在池鱼未出现发病症状之前进行新塘转换,这是改善养殖环境的最佳方案。若条件限制,也可以把大量老化池水换掉,补充新鲜江河水来保持良好的水质,同时,早晚应适当多开增氧机,保证充足的溶氧。若已出现发病症状或缺少换水条件,则可使用生石灰调水,过氧化钙增氧和二氧化氯等化学方法处理,还可使用微生态制剂或中草药制剂改良,总之,必须确保鱼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3、控制饵料肥料的投放
投饵工作在保持池塘水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投饵过多就会造成水体污染,水质富营养化,有毒物质积累,水环境恶化,病原微生物繁殖,使鱼生病。可以在计算鱼体重测算投饵量的前提下,通过设置饵料台,观察鱼类摄食情况,根据剩料多少来调整投喂量。饵料要求质量高。饵料及其原料绝对不能发霉变质,饵料的营养成分要全,特别不能缺乏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应是对环境污染少的环保饲料。
在喂养中,部分养殖户认为鱼吃饱,生长快,鱼的抵抗力就强,特别是在鱼价上涨的年度或季节,养殖户感到有利可图,加大投饲量,促使鱼体快速增长,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鱼类过饱摄食,必然会出现以下几大不利之处,一是鱼体表面上生长速度快,但抗病力却下降,患肝胆综合症;二是部分饲料没能完全消化,饵料消化利用率低,饲料成本高;三是鱼排出的粪便对池塘污染大,水质过肥,易发生细菌性传染病。鮰鱼,草鱼,青鱼等鱼类在二龄鱼种阶段,一旦因投饲过量而发病,带来的鱼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有的近乎灭顶之灾。
在控制饵料投放的同时,也要注意合理施肥。通过适度培肥,使浮游生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和营养物质,从而培育出良好的水质,辅助鱼类生长。
4、增强鱼类自身抗病力
秋季,池鱼同时面临上市和越冬的压力,如没有足够的免疫力是很难抵御各种病虫害入侵的,因此,秋季饲养管理,除保持饲料营养均衡、科学投喂外,还应适当补充维生素Vc、Vb、Ve和微量元素等进行病害预防,胆汁酸是动物内源性消化液,直接作用于肝脏,起到保肝护胆的作用,饲喂后可以有效提高鱼类抗病能力和抗应激能力。
5、使用药物防治
虽然药物防止不是预防发病的全部,但也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我们需要以防为主,做好消毒工作。做到定期、定时消毒预防。
但是我们也不能滥用药物,要通过水质情况决定是否使用药物,用什么药物,用多少药物。部分养鱼户不论鱼的健康情况怎样,从清明节前后开始,对鱼体定期喂药,对鱼池定期杀虫杀菌,使用药物剂量也大,这种情况下鱼不发病则已,一旦发病,虫体和细菌的耐药性强,治疗难度大,只有依靠更换药物品类,加大药物剂量,延长用药时间等措施来弥补,这样一来易产生药害,药物对鱼体的损害,药物对水质的破坏,造成恶性循环,最严重的后果是,鱼不是病死的,而是药害而死。
鱼病的预防工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我们细致的观察,精准的检测,及时的处理,更要我们因地制宜,因时而化,绝不能生搬硬套。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