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防治水产养殖中鱼病的发生

发表时间:2018/05/10 00:00:00  浏览次数:2167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疏于预防造成的疾病经常会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所谓“预防为主”,就是要把预防水产养殖疾病提到主要日程,从而不断加强水产养殖疾病的预防。要采取生态与药物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即采取彻底清塘消毒、创优水体环境、加强水质调控和注重药物预防等多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治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疾病。

对鱼塘彻底消毒

清塘消毒包括清除池底污泥和池塘消毒两个内容。一般老池塘每年都要清除池底淤泥,只保留底泥10~15厘米即可。老鱼塘致病因子较多,应注重清塘杀菌防病,这是控制养鱼少生病的关键。应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清塘消毒工作。一种方法是干法清塘,即按每亩鱼塘用生石灰75~100千克或漂白粉3~4千克加水溶解,在全池均匀泼洒。泼洒后应让池塘曝晒几日,并用耙子全池耙动,以达到充分消毒防病的作用,还可以中和淤泥中的有机酸、硫化氢等,改变酸性环境,使淤泥呈弱碱性,有利于鱼类的生长繁殖。另一种方法是带水清塘,按每米水深每亩用生石灰130~150千克或漂白粉10~12千克溶化后全池泼洒。泼洒时要到边到位,尤其池塘四周不要忽视。

创建优质水体环境

池塘消毒后就要进水,进水必须进行水体消毒,既可以在池水进入池塘后用生石灰带水消毒,也可设单独的消毒池,养殖用水经过消毒后再使用。同时,池塘要保持适宜的水深和优良的水质及水色。在养殖的前期,因为鱼类个体较小,水温较低,池水以浅些为好,有利于水温回升和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后随着个体长大和水温上升,应逐渐加深池水,到夏秋高温季节水深最好达1.5米以上。水色以淡黄色、淡褐色、黄绿色为好,透明度25~35厘米。

科学放养

养殖中应放养健壮的种苗,并采取适宜的密度。放养的种苗应体色正常,健壮活泼。利用某些养殖品种或群体对某种疾病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力的原理,选择和培育抗病力强的苗种作为放养对象,可以达到防止该种疾病的目的。最简单的办法是从生病池塘中选择始终未受感染的或已被感染但很快又痊愈了的个体,进行培养并作为繁殖用的亲体,因为这些鱼类的本身及其后代一般都具有了免疫力。所有鱼种下池前均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水溶液进行浸体消毒。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水质和饵料状况、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等,决定适当密度,切勿过密。

控制饵料肥料的投放

投饵工作在保持池塘水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投饵过多就会造成水体污染,水质富营养化,有毒物质积累,水环境恶化,病原微生物繁殖,使鱼生病。可以在计算鱼种体重测算投饵量的前提下,通过设置饵料台,观察鱼类摄食情况,根据剩料多少来调整投喂量。饵料要求质量高。饵料及其原料绝对不能发霉变质,饵料的营养成分要全,特别不能缺乏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应是对环境污染少的环保饲料。同时,要注意合理施肥。通过适度培肥,使浮游生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和营养物质,从而培育出良好的水质,辅助鱼类生长。一般5~6月份以施有机肥为主,每7~10天一次;7~9月份以施化肥为主,每4~6天施肥一次。对于养殖鲢、鳙等为主的池塘,应根据水质情况及天气情况施肥,一般要求水质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水色应以茶褐色为佳。同时应注意一次施肥量不宜过多,注重少施勤施。人畜粪等有机肥,每次每亩可施100~150千克;化肥每次每亩用尿素1千克或硫铵1.5千克,加过磷酸钙1~1.5千克。驯化养鱼池塘一般不施肥。

加强对水质的调控

一是改善生态环境。为了净化水质,增强鱼类的抗病能力,可人为的改善池塘中的生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在养殖过程中,可定期的用生石灰泼洒消毒,改善环境,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二是定期换水。换水是保持优良水色的最好办法,但要适时适量才有利于鱼类的健康和生长。当水色优良、透明度适宜时,可暂不换水或少量换水;在水色不良或透明度很低时,或鱼类患病时,则应多换水、勤换水。

三是及时增氧。通过增氧机的搅水作用,使池塘上下水层形成对流,增加整个池塘的溶氧量,使养殖鱼类后半夜不至于缺氧。底层溶氧增加,还可以加速物质循环,减少有毒物质的积累,使鱼类健康成长,增加抗病能力。

加强对养殖的管理

在对鱼类捕捞、搬运及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应细心操作,不使鱼类受伤。每天至少到池塘上去检查1~2次,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引起疾病的各种不良环境,尽量采取改进措施,防患于未然。同时要加强管理,日夜巡塘,调节水质,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塘内的死鱼、病鱼要及早捞起,远离深埋,以免病情蔓延或影响水质。在生病的池塘中用过的工具应当用浓度较大的漂白粉、硫酸铜或高锰酸钾等溶液消毒,或在强烈的阳光下晒干,然后才能用于其他池塘。还要防止水质变坏,在鱼类浮头或发病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救治。

使用药物防治

在鱼类进池前要用适当的药物对鱼类进行消毒,防止鱼类体表携带病原。鱼类进池后的药物防治最好改用内服药,将药物做成人工疫苗,用口服、浸洗或注射等方法送入鱼类体内。在多病季节到来时,针对某种常发疾病定期投喂药饵或谨慎向全池泼洒药物也是有效预防疾病的方法。

改善养殖环境

要在池塘周围设立防护设施,防止人畜接近养殖区,保持养殖区周围环境。在冬季要注意在池塘的北面、东北面、西北面的塘岸上搭建高度为4米左右的防风棚,棚中夹上挡风物料来挡风。除此之外还要经常清除池塘周围的杂草,禁止向池塘排放污水,避免在池塘周围栽种较高的树木或建设高大的建筑物,给鱼类创造优质的生存条件。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