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误区
发表时间:2018/02/11 00:00:00 浏览次数:197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作~
防病意识薄
在实践中很多养殖户没有预防鱼病的意识,轻防重治。养殖户往往认为鱼在水中不生病,跟本没有必要预防,而是等鱼病发生再去用药时,此时早已病入膏肓。水生动物不象陆地生物给药那么容易,计量很难把握,用药只能挽回少量的病鱼,对大部分的病鱼还是起不到作用,结果往往是给养殖生产造成经济损失。
给药方法误区
不看症状用药:不诊断清楚病况就盲目用药,结果还可能引发其他疾病发生。不但没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还造成经济浪费。
病急乱投医:问题来时不遵循客观规律,四处乱求医造成药害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重量死亡。
盲目配药物:有些养殖户随意搭配药品不注意药物禁忌,结果出现药效减弱或增强,也可能出现副作用。
泼洒药物不均匀:一些养殖户随意在池塘边泼洒结果使整个水体药物不均匀,造成部分水体药量超出鱼类承受程度出现中毒现象,而部分鱼得不到药物及时治疗,延误治疗的时机。
使用过期药物:有些养殖户不看保质期把过期的或失效的药物拿出使用,不能起到防治鱼病的效果还会产生一些毒副作用。
不考虑耐药性:在养殖治疗鱼病中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品,致使鱼类对该药产生了耐药性,一而再的使用此药就会使药物疗效降低或不起作用。
害怕心理:过度的消毒,杀虫,随意加大药物的用量,对以后的健康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盲目降低成本:为节约成本,导致养殖动物生长速度减慢。不但没有起到降低成本反而增加了成本,减少经济效益。
用固定的模式调理水质:整个养殖过程以单一种方案调理水质。不但没有调好水质还增加了养殖成本。
追求单项指标:对理化指标的粗浅认识,忽视水体的平衡重要性。
忽略水质分析:有些养殖户不考虑水体环境恶化对鱼的影响,一有病害就盲目的使用渔药,往往忽略了水质调理这这一环节,结果用药后达不到防治鱼病的效果,反而有害无益。
科学的疾病防治建议
1.水产养殖重在“防患未然”而不是“亡羊补牢”。病害防治一定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原则。一般定期10天左右使用一次氧化性底改(除臭底改)或降解型生物性底改全池抛洒。定期预防与保健,喂养选择优质饵料投喂,积极做好人工免疫。
2.合理混养预防疾病。在常规的养殖中合理的搭配养殖品种混养,即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又防到生态防病,还增加了经济效益。
3.科学使用药物:
1)疾病发生后要根据养殖动物的症状,品种,水质情况准确诊断对症施药;
2)疾病发生时要遵循客观规律,拟定治理方案,不应随意更改;
3)配伍混泼多种药物治疗时,应先弄清和了解这几种药物合并的相互作用,然后再进行配伍泼洒;
4)一般泼洒药品宜顺风泼洒,借助风力的作用将药物均匀溶于水体中,这样才不会造成局部药物不均,确保安全有效用药;
5)忌使用凡过期与失效的药物,宜使用在有效期内的药物;
6)轮换用药,防止耐药性,忌多次使用同一种药物;
7)“养好一塘鱼,先养好一塘水”。水产养殖的成败不再是有了好的饲料、鱼种、水源就能成功,而是养殖动物的生存环境是关键;
8)正确的看待疾病: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水质的恶化是引起鱼类发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预防疾病时应首选生物制剂如:降解型底改、调水专用等底改产品和调水产品。生物制剂具有改善水体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还可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9)对水质的调理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过程,做到连续性和互补性。这一过程要由很多个方案组成,每一个都要具有时效性,保持水体生态平衡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或不发生。
在实践中很多养殖户没有预防鱼病的意识,轻防重治。养殖户往往认为鱼在水中不生病,跟本没有必要预防,而是等鱼病发生再去用药时,此时早已病入膏肓。水生动物不象陆地生物给药那么容易,计量很难把握,用药只能挽回少量的病鱼,对大部分的病鱼还是起不到作用,结果往往是给养殖生产造成经济损失。
给药方法误区
不看症状用药:不诊断清楚病况就盲目用药,结果还可能引发其他疾病发生。不但没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还造成经济浪费。
病急乱投医:问题来时不遵循客观规律,四处乱求医造成药害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重量死亡。
盲目配药物:有些养殖户随意搭配药品不注意药物禁忌,结果出现药效减弱或增强,也可能出现副作用。
泼洒药物不均匀:一些养殖户随意在池塘边泼洒结果使整个水体药物不均匀,造成部分水体药量超出鱼类承受程度出现中毒现象,而部分鱼得不到药物及时治疗,延误治疗的时机。
使用过期药物:有些养殖户不看保质期把过期的或失效的药物拿出使用,不能起到防治鱼病的效果还会产生一些毒副作用。
不考虑耐药性:在养殖治疗鱼病中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品,致使鱼类对该药产生了耐药性,一而再的使用此药就会使药物疗效降低或不起作用。
害怕心理:过度的消毒,杀虫,随意加大药物的用量,对以后的健康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盲目降低成本:为节约成本,导致养殖动物生长速度减慢。不但没有起到降低成本反而增加了成本,减少经济效益。
用固定的模式调理水质:整个养殖过程以单一种方案调理水质。不但没有调好水质还增加了养殖成本。
追求单项指标:对理化指标的粗浅认识,忽视水体的平衡重要性。
忽略水质分析:有些养殖户不考虑水体环境恶化对鱼的影响,一有病害就盲目的使用渔药,往往忽略了水质调理这这一环节,结果用药后达不到防治鱼病的效果,反而有害无益。
科学的疾病防治建议
1.水产养殖重在“防患未然”而不是“亡羊补牢”。病害防治一定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原则。一般定期10天左右使用一次氧化性底改(除臭底改)或降解型生物性底改全池抛洒。定期预防与保健,喂养选择优质饵料投喂,积极做好人工免疫。
2.合理混养预防疾病。在常规的养殖中合理的搭配养殖品种混养,即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又防到生态防病,还增加了经济效益。
3.科学使用药物:
1)疾病发生后要根据养殖动物的症状,品种,水质情况准确诊断对症施药;
2)疾病发生时要遵循客观规律,拟定治理方案,不应随意更改;
3)配伍混泼多种药物治疗时,应先弄清和了解这几种药物合并的相互作用,然后再进行配伍泼洒;
4)一般泼洒药品宜顺风泼洒,借助风力的作用将药物均匀溶于水体中,这样才不会造成局部药物不均,确保安全有效用药;
5)忌使用凡过期与失效的药物,宜使用在有效期内的药物;
6)轮换用药,防止耐药性,忌多次使用同一种药物;
7)“养好一塘鱼,先养好一塘水”。水产养殖的成败不再是有了好的饲料、鱼种、水源就能成功,而是养殖动物的生存环境是关键;
8)正确的看待疾病: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水质的恶化是引起鱼类发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预防疾病时应首选生物制剂如:降解型底改、调水专用等底改产品和调水产品。生物制剂具有改善水体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还可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9)对水质的调理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过程,做到连续性和互补性。这一过程要由很多个方案组成,每一个都要具有时效性,保持水体生态平衡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或不发生。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上一篇:了解池水结冰状态防止鱼病发生
下一篇:“五看”判断鱼病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